高炉出铁厂及风口平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高炉风口平台及出铁场工程整体为钢筋砼柱、梁、板框架结构,从工艺角度考虑,划分为高炉风口平台及出铁场两大部分。
高炉风口平台范围为:A ~ C轴、8 ~ 12线现浇钢筋砼柱、梁、板,平面尺寸为22.450×18.800m。
风口平台结构层顶标高: A ~ C轴、8 ~ 12线顶标高为▽7.700mC ~ 1/D轴、10 ~ 12线顶标高为▽5.600m3/C ~ 1/D轴、8 ~ 10线顶标高为▽4.700m12线挑出平台顶标高为▽8.220m 风口平台不分墙,平台顶铁水罐车停放处设4700×4700mm吊装孔。
风口平台、吊装孔周边设挡砂墙,挡砂墙顶设栏杆,高炉炉体周边设挡砂墙,挡砂墙与炉体间设活动钢盖板。
出铁场范围为:A ~ D轴、①~ ⑦线平面尺寸36m×21mA轴、D轴为两排预制钢筋砼工字型柱,柱顶标高为▽15.500m柱顶设预制T型吊车梁、槽型走道板,安装顶标高为▽13.230m其余轴线柱均为现浇柱,整体出铁场平台梁、板为现浇。
出铁场平台结构层顶标高:C ~ 1/D轴、③~ ⑦线顶标高为▽5.000mB ~ C轴、③~ ⑦线顶标高为▽4.500m另外,出铁场部分还包括两部分辅助用房和一个除尘钢平台。
a.炉前操作室及工人休息室二层框架,平面尺寸为11.50×4.38m一层顶标高为▽5.980m,二层顶标高为▽9.200mb.泥炮操作室及炉前液压站二层框架,平面尺寸为5.50×7.20m一层顶标高为▽8.270m,二层顶标高为▽11.800mc. A ~ B轴、③~ ⑥线,顶标高为▽6.000m处设一除尘钢平台。
出铁场周边设挡沙墙,并采用钢板墙皮和钢板挡雨板围护,钢板墙皮顶标高为▽15.650m。
风口平台及出铁场平台楼面均采取保护隔热措施,在结构层上铺砂垫层,再侧铺废耐火砖。
高炉炉体附近还需在耐火砖上打C20细石砼,A ~ B 轴、1 ~ 12线为钢筋砼柱。
平台板底、梁面边须作保护隔热。
主要工程量:砼;预制砼:钢筋:钢结构:二、工程特点该工程主要特点,可概括以下几点:1、工期要求紧按照总体施工进度要求,该工程必须在月日前完成。
2、预制构件多〔柱、梁、板〕3、风口平台及出铁场平台各部分标高各异,给施工带来一定的不便。
4、各部分柱、梁、板预埋件、预留孔洞多,且埋件标高、种类繁多。
5、许多柱、梁、板均有防烤、隔热要求。
6、土建施工和炉体安装同时进行,穿插施工也存在一定隐患。
三、总体施工方法1、根据该工程以上的特点,需考虑按三大分部工序同步进行,确保主体工期。
①、预制部分因为所有预制构件必须在砼强度等级达到100%后方可起吊就位,故预制构件应提前预制,尤其是工字型预制柱,因为出铁场平台梁、板需在预制柱就位后方可进行,故预制柱是影响整个工期的关键。
T型吊车梁现场预制、走道板委托预制也应提前进行。
②、现浇柱、梁及风口平台、出铁场平台钢筋砼施工。
③、钢结构前期制作预埋铁件、钢梯、钢支撑、钢墙板及挡雨板的制作,应与钢筋砼部分同时进行,以免影响安装。
2、总体施工顺序四、主要工序施工措施1、构件预制〔包括预制工字型柱和T型吊车梁〕预制柱的质量对出铁厂平台的使用起关键作用,所以对预制柱的制作必须加以重视。
做好预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做好场地平整压实工作。
根据施工现场及工程实际情况预制构件分东西两片场地制作(预制柱排放制作见图1)。
主要施工顺序:场地平整→煤矸石夯实→垫层→胎膜→刷隔离剂→绑筋→支模→砼浇筑→砼养护构件预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埋件设置及与砖墙接触处的墙拉筋。
2、构件安装2.1结构安装准备工作:2.1.1场地清理、基础准备、检查清理、构件弹线编号以及吊装机具的准备。
2.1.2构件的检查与清理:构件的数量、构件强度、外形、截面尺寸、预埋件位置及数量、构件表面有无裂缝变形及其他损坏现象。
2.1.3构件的弹线与编号:构件经过检查、质量合格后即可在构件上弹出安装的定位墨线和校正用墨线,作为构件安装、对位、校正的依据。
在柱的三面弹出安装中心线,、所弹中心线的位置应与柱基杯口面上的安装中心线相吻合。
此外在柱顶与牛腿面上还要弹出安装屋面及吊车梁的定位线。
2.1.4 柱翻身:用一台25T汽车式起重机将柱子翻转90○,使小面朝上,柱翻身。
两点起吊预制柱时,预埋吊钩。
吊钩示意如附图。
2.1.5 吊装机具选择:预制柱重约17 ~ 19 t ,长度17m,选用一台80 T 履带吊吊装就位。
T型吊车梁采用一台25T汽车式起重机吊装就位。
2.1.6预制构件安装前,会同甲方、监理、设计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2.1.7 预制构件安装必须使砼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起吊,不允许平卧一点起吊。
2.1.8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在构件上标注中心线。
并用仪器校核结构预埋件的标高及平面位置。
并在支承结构上划出中心线轴线及标高。
2.2钢筋砼杯形基础的准备工作:2.2.1先检查杯口的尺寸,在基础顶面弹出十字交叉的安装中心线,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允许偏差为10mm。
2.2.2杯底标高在制作时一般比设计低15~30cm,使柱子长度有误时便于调整。
2.2.3测量杯底标高先在杯口内弹出比杯口顶面设计标高低100mm的水平线。
随后用尺对杯底标高进行测量(测理四个角点,得出杯底实际标高),牛腿面设计标高与杯底实际标高的差,就是柱子的牛腿面到柱底的应有的长度,与实际量得的长度相比得到制作误差,再结合柱底面的平整程度,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将杯底抹平,垫至所需标高,标高允许偏差为5mm,杯底抹平后,应将杯口遮盖好,以防杂物落入。
2.3构件吊装程序绑扎→吊升→对位→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2.3.1 柱吊装点选在牛腿以下,工字型柱绑扎位置用方木加固翼缘。
采用旋转法吊装,当柱由水平转为直立后,起重机将柱吊离地面,旋转至基础上方,将柱角插入杯口。
吊车梁采用两点绑扎,绑扎点对称,两头用溜绳控制。
2.3.3 对位和临时固定柱角插入杯口后,并不立即降至杯底,而是停在离杯底30~50cm处进行对位,对位的方法是用木楔或钢楔从柱的四边放入杯口,并用撬棍撬动柱脚,使柱的安装中心对准杯口上的安装中心并使柱基础保持、垂直。
对位后将木楔块略加打紧,放松吊钩,让柱靠自重沉至杯底再检查一下安装中心线对准的情况,若已符合要求,即将楔子打紧将柱临时固定。
2.3.4校正构件校正需配合经纬仪,根据水准点和主轴线对三方面的内容:平面位置、标高、垂直度进行校正。
柱着重进行垂直度校正,T型梁着重进行平面位置校正。
柱平面位置及标高已经在对位的及基础杯底抄平时已经完成。
在柱临时固定后,则需进行柱垂直度的校正。
T型梁校正采用边吊边校,保证吊车梁平面位置准确。
2.3.5最后固定柱校正后应立即进行最后固定,在柱脚与杯口的空隙中浇灌细石砼,砼强度等级比原构件的砼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浇灌分两次:第一次浇灌至楔块下端,当第一次灌注的砼达到设计25%即可拔出楔块,进行第二次浇灌,将杯口灌满、捣实。
2.4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3、测量定位3.1主体轴线控制: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指挥部提供施工平面控制网,分别在基础四周设置予埋控制点,利用经纬仪测设主体轴线。
3.2水平标高控制:根据甲方提出的水准点,在高炉基础-▽0.500m处弹出水平线。
以控制标高。
4、钢筋工程4.1所有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按照设计要求配料。
4.2钢筋的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4.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4.4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铁丝扎牢。
4.5板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
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筋不产生偏移,上面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并用马蹬支起。
4.6梁、柱的箍筋除设计特殊说明外,应与受力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重叠处、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设置。
4.7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大角对矩形柱45。
4.8钢筋绑扎采用22#绑线,铅丝要向里弯,砼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不得接触模板,以防渗漏,外露铁件均作防锈处理,同时,预制符合保护层要求有砼垫块。
4.9 钢筋接头4.9.1 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对焊前应清除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等,如钢筋端头有弯曲,应予以调直或切除。
4.9.2 闪光对焊接头,每批成品中取6个试样,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要求。
4.9.3 对焊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灼烧伤痕。
4.9.4 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任何一项不合格的接头,必须切开重焊。
4.9.5 预制柱钢筋接头宜设在牛腿处。
4.9.6 同一截面配置焊接接头面积,受拉区不得超过50%〔同一截面指任一焊接中心至长度为30d,且不小于50cm的区段〕。
4.10钢筋绑扎接头设置: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5、模板工程5.1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异形处和局部使用木模。
工程完毕表面外露部分一律选用新模板,以便于砼表面光洁,达到内实外光的要求,支设模板前其表面应刷隔离剂。
5.2模板支设应直顺、平直,不得出现弓背、鼓肚、错茬、倒坎等现象。
5.3 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L。
5.4 现浇柱模板支设5.4.1 柱钢筋绑扎、铁件安装到位,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支设。
5.4.2 柱钢筋上绑扎砼或砂浆垫块@160,以保证柱砼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5.4.3 柱砼一次浇筑至梁底下100左右,在浇筑高度1/2左右,留设浇灌口,以防止砼因倾落高度过大而产生离析。
5.4.4 柱四周采用短钢筋柱箍和对拉片固定,短钢筋柱箍@800,对拉片@600。
5.4.5 柱支模时,应用吊锤〔或经纬仪〕校核其垂直度,垂直度偏差应小于5mm,另外,必须保证柱子归方、严禁扭曲。
5.5 平台梁、板模板支设〔示意见附图〕5.5.1 风口平台及出铁场及预留孔洞周边均设挡砂墙,挡砂墙顶标高各异〔部分为弧线形〕,故宜在施工平台时,预埋挡砂墙插筋,待平台砼浇筑完毕后,二次绑筋支模、浇筑挡砂墙砼。
5.5.2 平台梁板支模前,搭设满堂式脚手架,架立管@800,架横管@1000,适当布置斜支撑,悬挑部分平台,架管应加强设双立管@600,架管下支撑在基土上的垫板〔方木或砼垫块〕上,且基土夯实。
5.5.3 梁底支架应设加强扣,以防单卡扣强度不够,造成梁底模板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