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金属工艺
概说
宋元时期,尤其是进入元代以后,统治阶层非常重视金属工艺,尤其是金银器的制作。
元代统治者由于是游牧民族,其主导的审美观影响了元代工艺美术史的发展,金银工艺更为突出。
宋代黄金白银器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特点。
从制作工艺上看,自秦以来流行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几乎不见。
而较多运用锤蝶、錾刻、镂雕、铸造、焊接等技法。
具有厚重艺术效果的夹层技法,是宋代以前金银器制作中所未见的。
镂雕工艺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作品是江苏南京墓府山北宋墓出土的鸡心形金饰,以两块可以开合的镂空金片构成。
最具特色的是,宋代金银器采用了立雕装饰和浮雕型凸花工艺。
河北定县净众院舍利塔塔基下出土的宋代银器,是立体装饰的代表。
而浮雕型凸花工艺是宋代金银器普遍运用、最具特色的装饰技法。
这种凸花工艺是根据画面题材的主次及形态上的差异,通过运用压印浅凸花、锤雕中凸花和雕塑半立形高凸花三种手法加以表现。
使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形象极为逼真。
其中雕塑半立体形高凸花,制作技术较复杂。
通常是先制好半立体的空心塑像,然后再将其焊接到器壁上。
如江苏江浦出土的压印香草纹银瓶、江苏溧阳小平桥出土的乳钉狮纹鎏金银盏、福建邵武出土的鎏金银八角杯和鎏金银八角盘以及
安徽六安出土的银童子花卉托杯等,均是这类凸花工艺作品的代表作。
元代的金银器以银器为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皿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多,如瓶、盒、樽、奁、架等。
从造型纹饰上看,元代金银器仍讲究造型,素面者较多,或只于局部点缀装饰。
但某些金银器亦表现出一种纹饰华丽繁繁复的趋向。
如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的缠枝花果金饰件,正方形或长方形,四周有框,框内以锤蝶和镂刻技法作出高浮雕状的缠枝花果。
最能体现元代金银器风格特色的是,元代金银器制作中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匠人,如朱碧山、谢君羽、君和以及闻宣等,他们的作品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尽管这些名匠流传下来的作品极少,但从已经发现的几件器物看,确实足以代表元代金银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