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酒精工艺流程图

食用酒精工艺流程图

吉林工商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名称:年产10万吨食用酒精工厂设计院系:生物工程分院专业:生物工程学生:红学号:26号指导教师:颖2012 年5 月26日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1绪论 01.1 产品介绍 01.2 设计意义 01.3 设计原则 (1)2 设计概论 (2)2.1 生产方案的确定和产品方案 (2)2.2 厂址选择 (2)2.3 原料来源、规格及标准 (3)2.4 主要辅料的质量标准 (3)2.5 水的质量标准 (4)2.6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5)3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的流程 (5)3.2 原料的水-热处理 (6)3.3 糖化工艺 (6)3.3.1 糖化的目的 (6)3.3.2糖化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6)3.3.3 糖化方法 (7)3.4酒精生产对酵母的要求 (7)4 酒精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7)4.1酒精生产工艺技术指标 (7)4.2 工艺流程图见具体图纸 (8)4.3.1 原料计算 (8)4.3.2 辅料计算 (9)4.3.3 糖化醪与发酵醪量计算 (11)4.4 根据要际原料耗算一览表 (11)4.5 生产设备相关计算 (11)4.5.1 粉浆罐 (12)4.5.2 酒母罐 (13)4.5.3 糖化罐 (13)4.5.4 发酵罐 (13)4.5.5 搅拌器 (14)4.5.6 其他设备 (14)4.6 动力设施的计算 (15)4.6.1 耗水量的计算 (15)4.6.2 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15)4.6.3 供电设施估算 (15)5 重点设备——粗馏塔 (16)5.1 粗馏塔概况 (16)5.2 粗馏塔的计算 (16)6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1)6.1 CO2回收利用 (21)6.2 液体、固体CO2 (干冰) 的制备和贮运 (21)6.4 酵母回收 (22)7 车间布置设计及全厂定员 (22)7.1 车间布置设计 (22)7.1.1 建筑基本原则 (22)7.1.2 建筑基本要求 (22)7.1.3 全厂总平面设计 (22)7.2 车间常用设备的布置 (23)7.2.1 发酵设备 (23)7.2.2 蒸馏设备及其他设备 (23)7.3 全厂定员 (23)7.3.1 生产部门 (23)7.3.2 动力辅修车间 (24)7.3.3 科研部门 (24)参考文献 (25)致 (26)1 绪论1.1 产品介绍: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

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

相对分子质量46.07,分子式为C2H5OH,结构式为:H H| |H-C-C-O-H 分析纯级的无水乙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具有特殊芳香和强| |H H 烈刺激味的易燃液体。

相对密度0.7893,沸点78.3℃,凝固点-117.3℃,闪点14℃,自燃点390~430℃,乙醇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3%~19%(V)。

1.2 设计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究竟这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化工、塑料、橡胶、农药、化妆品及军工等工业部门。

且石油资源趋于缺乏、全球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各国纷纷开始开发新型能源。

乙醇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石油替代能源,它的生产方法以发酵为主。

菌种的优劣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能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及对菌株进行改良,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乃至实现酒精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解决能源危机都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现代化酒精工业的历史不长,1907年德国人在建立了第一个酒精厂;1920年酒精厂成立。

以薯干为原料;1922年溥盆酒精厂投产,以甜菜糖蜜为原料;1935年中国酒精厂成立,以进口甘蔗糖蜜和薯干为原料,这些都是我国第一批酒精厂。

解放前,我国的酒精工业发展缓慢,到解放前夕,全国总产量不及万吨,淀粉利用率仅60%左右,生产工艺均为简写发酵法,糖制剂用的是麦芽,原料不经粉碎,解放后,50年代初是恢复时期,产量逐步发展。

50年代中开始进行技术革新,首先用微生物糖化剂代替麦芽;目前联的三段蒸煮代替间歇蒸煮,进而采用一级真空冷却连续糖化;糖蜜发酵实行了连续糖化,淀粉质原料的连续发酵也在一些工厂开始采用液体曲,以后又有糖化酶、液化酶、问世;80年代中,80~85℃液化和其他低温蒸煮工艺开始在我国酒精工业中得到应用。

近年来高温α-淀粉酶、高糖化力酶、耐高温酵母、活性干酵母、差压蒸馏和各种酒糟处理新技术也开始应用,同时引进了国外一些酒精联产饲料的成套装备和技术,使我国的酒精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1.3 设计原则设计工作围绕工厂现代会建设,做到投资小,收效快,能在原基础上升级扩大,设计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设计尽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确保设计可得到最大收益。

工厂设计需做到人性化为员工工作得合理的安排,使其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

设计中还需注意环保问题,减少对厂区及其周边环境的污染对自己,本次设计是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的运用和分析。

2 设计概论2.1 生产方案的确定和产品方案从投资能力、销售量、水源、能源供应、供电状况、技术状况等方面综合考察,决定设计建造一座年产10万吨的酒精食用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优质食用酒精标准,浓度为95.5%(V)。

2.2 厂址选择厂址选择的具体条件、自然条件:①地形:简单、整齐、矩形面积:满足工厂总平面布置要求②地势:基本平坦,略有坡度平原>0.5% 山区<5%③地质条件a.避开危害地区:矿藏区、采空区、古井、古墓、坑穴b.地基承载力>120~180KN/m2c.寒冷地区,注意冻土层④气象条件(风向、风景、雨量、温度)a.搜集十年以上气相资料b.雨量和温度有最高、最低和平均数据c.冰冻线对建筑基础和管线的影响⑤水文条件a.了解蓄水量、水量供产量、水价、取水点、水层条件b.靠近水资源丰富的水源地⑥环境卫生条件a.周围环境较清洁、含尘含菌浓度低、无有害气体污染b.在居民区的下风侧拟建年产10万吨食用酒精工厂布置方案:按功能区分为厂前办公区、生产装置区、生产辅助区、热能动力(1)选择地点:位于省市扶余县西南街(2)选择依据:交通便利、空气清洁、无污染、水质好、水源丰富2.3 原料来源、规格及标准(1)来源:玉米采购在市扶余县 (2)规格及标准,外观 指标玉米粉是由脱皮、脱胚的优质玉米精制而成。

无有害、有毒物质,无沙子或其它不纯物,质量一致且符合食品级,无任何添加剂和抗氧剂。

外观:(色泽、气味、口味)正常、无霉变、无杂物,白色至黄色自由流动的颗粒,没有其它杂质。

气味/味道:具有特有的玉米香味,没有酸味、霉变的味道及其它异味。

表2-1 玉米理化指标项目 单位 指标 细菌总数 大肠菌数 霉菌及酵母数 磷化物定性 氰化物定性 碱性金属物含量汞 黄曲霉毒素B1Cfu/mg MPN/100mg Cfu/mgmg/kg 以Hg 计µg/kg≤50,000 ≤100 ≤2,000 阴性 阴性 0.003% <0.02 <5表2-2 玉米的化学组成(%)(1)淀粉酶表2-3 耐高温α-淀粉酶性质水分 淀粉 蛋白质 粗纤维 脂肪 灰分 7~1660~758~101.33.1~51.7项目标准最适pH值最适作用温度Ca2+浓度液化力5.5~7.090℃以上50~70mg/kg≥120KNU/g或800.000mwu/g(2) 活性干酵母表2-4 活性干酵母性质项目性质色泽形状气味杂质无异物酵母活细胞率保存率水分致病菌重金属淡黄至浅黄色颗粒或条状具有酵母特殊气味,无异味无异物≥48%≥80%≥85%≤5.0%不得检出≤202.5 水的质量标准在酒精厂里水的主要用途是:冷却用水,锅炉用水和各种洗涤用水。

硬度过高的水不能用于酒精生产,因为所有的酒精生产工艺过程都是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的(pH4.5~5.5).冷却用水硬度也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引起设备和管道表面结垢,影响冷却效果。

锅炉用水应符合锅炉用水标准,硬度超标一定要进行软化处理。

原水按硬度分为如下几类,见表2-5。

表2-5 水的硬度分类水质类别硬度值碱性离子浓度(mmol/L H2O)较软水 软水 中硬水 较硬水 硬水 极硬水0~4.0 4.1~8.0 8.1~12.0 12.1~18.0 18.1~30.0 ≥31.00~1.44 1.45~2.88 2.89~4.21 4.33~6.48 6.49~10.80 >10.812.6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表2-6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项目参数 项目 参数 玉米原料淀粉含量 淀粉利用率75% 91.45%淀粉出酒率 加水比55.34% 1:3.53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工艺3.1 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的流程除杂粉碎加水调浆加α-淀粉酶喷射液化加入糖化酶糖化取小部分加入酵母蒸馏从上述流程可见,淀粉质原料酒精生产是由原料预处理,原料的水-热处理(原料的蒸煮),糖化剂生产,糖化,酒母制备,发酵和蒸馏等工段组成的。

下面分别对上述诸工段作详细的介绍。

3.2 原料的水-热处理含在原料细胞中的淀粉颗粒,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易受到淀粉酶系统的作用。

另外,不溶解状态的淀粉被常规糖化酶糖化的速度非产的缓慢,水解程度也不高。

所以,淀粉原料在进行糖化之前一定要经过水-热处理,使淀粉从细胞中游离出来,并转化为溶解状态,以便淀粉酶系统进行糖化作用,这就是原料水-热处理的主要目的。

3.3 糖化工艺3.3.1 糖化的目的淀粉质原料蒸煮以后得到的蒸煮醪,或者无蒸煮工艺的醪液,在发酵前均要加入一定数量的糖化剂,使淀粉在淀粉酶系统的作用下水解成酵母能发酵的糖类。

淀粉转变为糖的这一过程,称为糖化。

糖化后的醪液称为糖化醪。

主要目的还是将淀粉酶解成发酵性糖 3.3.2糖化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在糖化过程中,醪液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胨,多肽和氨基酸等,所以糖化时醪液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1.5—2.0倍。

这些小分子的氨基酸是酵母菌体增殖的良好营养分。

醪液中的果胶质和半纤维素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解,并生成相应的水解产物。

3.3.3 糖化方法蒸煮醪冷却至糖化温度;加糖化剂,使蒸煮醪液化,淀粉糖化,物料的巴斯灭菌;糖化醪冷却到发酵温度和用泵将醪液送往发酵或酒母车间。

先用间歇操作方法制备一锅60 °C糖化醪,在开动搅拌器和开大冷却水前提下,连续从后熟器或蒸汽分离器送入蒸煮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