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知识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一)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二氧化碳 + 水 素叶绿光照葡萄糖 + 氧气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典型例题】例1: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的依据是( ) A 、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 、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 、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 D 、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例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有液态空气的敞口容器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熄灭 B 、燃烧得更旺 C 、无明显变化 D 、先燃烧更旺后熄灭 知识点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药品:实验室里常使用(1)过氧化氢溶液、(2)氯酸钾、(3)高锰酸钾等含氧物质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只产生氧气、水 俗称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2、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一变、二不变” 改变:速率(不是产量);改变——加快或减慢。
不变:化学性质和质量。
3、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水+ 氧气H2O2H2O + O2(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3KCl+O2(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 +MnO2+O2如何选择实验室制气装置?4、装置选择:*以上装置适用于:固+液或液+液,不需加热。
以上装置适用于给固体加热进行反应*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密度:氧气> 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取气法收集(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④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排水法收集时,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⑤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实验步骤:①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⑥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⑦撤出导气管后再熄灭酒精灯⑧整理仪器可简单归纳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典型例题】例1:一氧化氮(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
实验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A、用排水法B、用向上排空气法C、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用向下排空气法例2:将一种黑色固体A和一种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 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将银白色固体D放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
试判断A~F各为何种物质?写出化学式或名称: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解推断题的关键就是找准突破口。
突破口可以是反应条件、特殊的颜色、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结构、用途等。
此题中根据“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可确定C为氧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物质是铁丝,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根据制氧气的方法可知:能得到氧气的暗紫色固体E是高锰酸钾,能制得氧气的另一种方法是过氧化氢无色溶液和黑色的二氧化锰粉末。
例3: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
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是()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制取氧气的问题:(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装置(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可能是。
(4)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则优点是(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5)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锥形瓶例5: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例6:甲同学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误把Fe2O3粉末当成MnO2放入双氧水中,发现也有大量气泡产生。
他意识到这个错误后,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该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为“一变多”。
AB=A+B【典型例题】例1:下列反应中,其中一种反应类型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A、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B、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C、水通电氢气+ 氧气D、氧化钠+水==氢氧化钠例2: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四、应考锦囊考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考点2:全面认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考点3: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一变二不变”。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
考点4:会判断基本反应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五、本讲小结1、主要学习了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法(记住药品、原理、反应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反应装置:(1)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2)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收集装置:3、催化剂的概念4、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特点“一变多”【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与二氧化锰颜色相同的物质是A. 氧化镁B. 四氧化三铁C. 高锰酸钾D. 红磷2、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A. 二氧化锰B. 氯酸钾C. 空气D. 氧化镁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 不放出氧气B. 放出氧气速率慢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 放出的氧气不纯4、工业制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利用了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氧化反应D.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5、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6、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A. 质量减小B. 在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7、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A. 插入集气瓶中B. 插入集气瓶底C. 放在集气瓶口D. 都可以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C.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9、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塞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①③④⑤⑥B、③②①④⑥⑤C、②③①④⑤⑥D、②③①④⑥⑤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①反应物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⑤制取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⑤C. ①②D. ①②③12、在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将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里的质量分数(n%)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了下列图像,你认为其中符合实际的是13、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有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