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范大学CMOS差分放大器版图设计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CMOS差分放大器版图设计报告

Project report
课程名称:VLSI版图设计
作业内容:差分放大器版图设计
任课教师:田应洪
学生姓名:刘毓达
学校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电子工程系所在班级:集成电路工程
一、设计目标
本次版图设计我做的是CMOS差分放大器的设计。

CMOS差分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电路单元之一,掌握其版图对更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极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良好的版图能力是一个合格的模拟电路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次所画差分放大器的原理图如下:
二、设计要求
设计规则是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之间的接口与“协议”,是版图设计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的准则,可以极大地避免由于短路、断路造成的电路失效和容差以及寄生效应引起的性能劣化。

设计规则主要包括几何规则、电学规则以及走线规则。

1.工艺
本次版图设计使用无锡上华CSMC 0.6um的工艺库。

2.DRC
在版图完成后必须要通过DRC规则检查。

只有通过DRC的版图才初步具备实际的生产价值。

DRC文件为工艺库中自带。

以下为部分规则示意:
3.I/O端口
两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出端口,VDD及VSS接口。

如原理图所示。

4.尺寸
差分放大器共使用了5个MOS管。

两个PMOS,三个NMOS管。


中P管尺寸为W/L=80/1,N管尺寸为W/L=64/1。

均使用叉指结构。

P管分成8个W/L为10:1的管。

N管分成16个W/L为4:1的管。

PAD尺寸为:
poly层:120*120um
metal1和metal2层:110*110um
nwell层:100*100um
pad层:96*96um
via层:88*88um
三、版图设计
首先考虑五个管子的布局。

从上面所给的管子尺寸可以看到,每一个晶体管都是又细又长的一条。

对于实际生产显然不合适,所以经过考虑将每个晶体管做成叉指结构,这样使版图密集紧凑,并且能很好的工作。

对于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外部pad的连接,避免外部引线过长及交叉。

总体布局图
考虑各个器件的匹配。

由于M1和M2的源漏需要与M3和M4的源漏连接,让它们的栅相互靠近,这样就比较容易把输出连接至M3和M4。

同时,两个P管的栅也面对面放置,这样两个输入差分对管就能保持好的匹配。

就像一些版图大师所说的那样:“通过使栅的方向一致,可以保证良好的匹配。

虽然n型器件和p 器件并没有真正的匹配要求,但让你所有的栅都有同一个方向是非常好的做法。

这一做法的附加好处是使你的金属线方向一致。


完成后的差分放大器版图:
P管的版图:
Dummy版图:
输入管及电流源版图:VDD及衬底接触:
输入差分管及电流源版图:
VDD及VSS衬底接触:
PAD的版图:
PAD版图:
加上PAD后的全局图:
四、DRC中的问题
问题局部放大图:
这一次版图绘制时吸取了上次画版图全部画完才DRC的深刻教训,在画差分放大器时,每做完一个非重复性步骤后立即进行DRC,通过了再复制操作,这样绘制的效率大为提高,前期的错误也出现得
很少。

其中出现得一个错误是我把输入对管的有源区连成了一个,结果导致了报错。

仔细检查后发现,我的输入对管的栅是面对面放置的,当两个管的有源区连成一个时,metal1和poly的contact接触也被包含其中,导致系统无法区分contact连接的是有源区还是栅跟金属。

另一个错误是metal1和pad连接的错误,如上图截图所显示的那样。

检查后发现是metal跟poly距离太近,将pad最外层poly加宽后错误就消失了。

绘制过程中其它的各种错误也出现了不少。

但只要耐心地比对规则文件,积极地跟其他同学讨论,问题总是能得到顺利解决。

我想以后在其他的工作学习中,这种态度都是值得发扬的。

下面是DRC全部通过的截图:
五、总结
版图(layout)是集成电路从设计走向制造的桥梁,它包含了集成电路尺寸、各层拓扑定义等器件相关的物理信息数据。

版图设计是创建工程制图的精确的物理描述过程,即定义各工艺层图形的形状、尺寸以及不同工艺层的相对位置的过程。

其设计目标有以下三方面:
①满足电路功能、性能指标、质量要求;
②尽可能节省面积,以提高集成度,降低成本;
③尽可能缩短连线,以减少复杂度,缩短延时,改善可能性。

通过这次版图的绘制,我获益良多。

不仅加深了对这学期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固态电路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同时,对cadence中virtuoso 工具的应用也从生疏变得熟练,使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最后,感谢田应洪老师,一学期的敦敦教诲。

其中不单单是版图技术,更重要的是做事做人的道理。

谢谢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