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中心大厦超高绿色建筑技术特色

上海中心大厦超高绿色建筑技术特色


于办公、裙房冲 地下车库冲
阳方式。其中外层幕墙采用的 降低幕墙综合 幕墙 、 、
等,以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最大化。中水原水收
玻璃和玻璃 析,上 中心大
阳系数。通过全年太阳角度分 、
集、处理系统分为两套。一套设置在 66 层,负责收集、处理 L66 层以上的中水原水;另一套设置在地下室B5层,负责收集、处理 地下室B5层以上至L65层的中水原水。中水处理采用MBR膜生物 反应器处理工艺,年最大可用中水量达到24.6万 利用率超过25%,中水回用示意图如图6所示。 ,非传统水源

上 证大

管理
作为一 多功能性超高层商业建筑,为保 ,完善的能源分项计量和智能管理系 视频系统(AV)、楼
中心大
的节能高效运
统必不可少。根据设计,大楼智能化系统包括:安全防范系 统(SE)、信息通信系统(TC)、 设备控制管理系统( BMS )、时
系统和中央集成管理系统
(IBMS),其可监控机电设备运行工况,创造良好空气环境和 照明环境,提供安全可靠工作和消费环境及快速、安全的网络 平台和便捷信息交互平台。图10为该大 意图。 智能管理平台架构示
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和运 ,不再是 常规建设一个 钢筋水 超级 。
新建超高层
以积极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 来 力、 人员心理和生理造成
科学发展等重 的、 空间, 直城
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生 造一个资源高度 合国家
、节能、环保、以人为本为
更多能源与资源,同时 而是定位于 市,是一个
环境与城市交通
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分析结果,采用退台交错方案可有效减少受 影响敏感目标的数量、户数和每户的影响时间,因此项目最终采 用退台式幕墙构造型式。为进一步降低幕墙的光污染,幕墙玻璃 采用了反 比为12%的玻璃。
方米(其中地上38万平方米),地上由裙房和塔楼两部分组成, 共分9个区设计,1区商业,2~6区办公,7~8区酒店与公 观光层,主楼地上共124层,地下共5层。建成后将与金 环球金融中心共同为上 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必要的载体,向世界展示上 际大都市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 城市精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 标。 纳百
为找到既满足建筑要求又达到风荷载较小目标的最佳角度, 上 中心大 设计团 进行了多种旋转角度下的风洞实验,最 终选定旋转角度为 120 °的方案。与原有方案相比,风荷载减小 25%,从而减小了巨柱尺寸,节省了结构材料、增大了可利用楼 层面积。结构优化过程如图7所示。
低区免费供冷。通过板式换 水系统的二次
图10 上
中心大
智能管理平台架构示意图
31
化、能源高度节
化、实现人、建筑、城市与自 得了国家 星级
建筑评价标准、实现健康、 建成。2012年7月,上 中心大
和高效人本环境的标志性建筑。 建筑设计标
项目预计2014年年
28
境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通过优化建筑的整体形态及采用CFD软件 对场地综合风环境进行模拟,最终将人行区的各季节风速控制在 5m/s以下。如图2。
7
建筑节材策
上 中心大 大量采用本地化材料,根据施工资料统计,其
1
色建筑目标全过程控制
鉴于上 中心大 特殊性与复杂性,为确保三星级目标 询模式,即首先基于现有绿
本地化材料利用率达到94%。基础、柱、核心筒墙中使用强度等 级 C60 及以上混凝土,组合楼板使用强度等级为C35 的混凝土, 项目在竖向承重结构中使用C50 及以上高强混凝土占竖向承重结 构混凝土总用量的72.1%,高强度钢筋使用比例达到77.35%,使 用的大量钢材、玻璃幕墙等可再循环材料使用比例达到28.9%,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回收利用比例也达到了38.68%。
实现,项目采用全过程目标控制
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超高层建筑应用中存在的不适应性,根据超 高层建筑特点与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提出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 技术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绿色技 术发展动态架构上 中心大 绿色建筑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路 ,开展重
线,提出具体阶段目标要求,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指 大问题专项
6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上 中心大 结构设计综合考虑了经济性及对抗侧刚度 献 体系,并在
冷、常规制冷机组的性能特征,通过全年负荷 水/热水。 季时利用低
和安全性等因素,最终确定巨型框架 - 核心筒 - 外伸 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节材优化。
分析后确定为 26400RTh 。地源热泵系统与低区能源中心的其他 空调冷、热源系统配合使用,以预冷/预热低区空调冷 为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上 中心大 冬季和过 区能源中心设置的板式换热器向大
关,优化建筑设计方案与技术参数,审核建筑设 实现
自然

合利用
地上部分兼顾考虑幕墙的节能性和可见光透
计图纸,把关招投标文件,分阶段组织项目评审,分步 项目建设目标。
中心大
性,以在满足节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采光。地下部 分则通过下 式广场和地下 园等措施强化自然采光效果。根据 地上部分约 89.9% 的主要功能 图 9 中的分析结果,上

The Special Focus

专 题
为降低太阳
对于建筑能耗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安全、美 中心最终确定整体采用玻璃自 阳和水 阳措施为: 1 )采用 、 玻璃, 等方向分别采 、 、 、

中心大
同时也收集建筑优质杂排水进行回收利用,用 、室外水景补水、绿化浇 、室外道路冲 、
观与后期维护因素,上 平固定外
水箱,立管下来的
水在泵入同层中水水箱的进水管上 流管继续流入地下五层8个 水 水箱 入场地上4 水量较大, 入 B5 水
图7 构体系优化过程
(总容量1,365 m³)。大楼其他地方和场地上的 个 单独采用一套屋面 箱。所有
30
水井再流回大楼地下室水箱。由于群房屋面的 吸 水系统,收集的 水直接 水箱。 水根据计算结果平均分配到8个
热器,低区冷却水免费供冷系统利用低区空调冷
泵回路、相关压力分区的板式换热器级三次泵水循环系统向各压 力分区供冷。
5




作为超高层建筑,其 水接入4根塔楼 水收集系统设计也较为 水立管并在每区的设备二层转 水经沙 后泵
中心大
复杂。塔楼屋面
折消能。 66 层设 200 立方米 入同层中水箱,处理过后的 安装计量水表。多余的 水经
“四个中心”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和 这座现代化国 ,追求 越”的
2、

色建筑关键技术
中心大 除设计标准高、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外,
图3
墙构造光
响分
最大挑战在于提出三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目标。项目组以“体现人 文关 、强化节资高效、保障智能便捷”为技术特色,通过场地 污水回用、节材与材料
3
幕墙

式节能设计
结语
上 中心大 遵循“体现人文关 、强化节资高效、保 询服
中心大
空间满足采光标准要求,地下一层采光系数大于 1% 的面积约占 38.1%,地下二层约占19.7%。
障智能便捷”的技术特色,通过绿色建筑顾问方全过程 务,
承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集成了各种适用性的绿色 范,对同类型超高层
创新技术,打造了国内绿色垂直城市的
绿色建筑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引领国内外超高层建 筑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根据上 中心大 的实践经验,针对超高层建筑的技术特点, 2012年5月建设 部颁布实施《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12]76 号),以规范指导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C 图9 上 中心大 自然光利用分析
图2 室外1.5m高处人行区风速分布结果
2
图1 上 Hale Waihona Puke 大 施工图建筑防治
中心大 采用计算机模拟
超高层建筑为减少自重通常采用全玻璃幕墙建筑形式,但玻 璃幕墙易给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上
分析方法对平滑式和退台式幕墙构造的光污染效果进行了分析,
1、工程概况
上 中心大 用地面积 3036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7.6 万平 , 9区 大 、
能、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能耗监管及绿 色施工”,确定了总体的绿色超高层技术方案。
1
建筑
上 中心大 处于 大
设计
家 金融中心Z3地块,是一个非常特殊
图4 外层 墙构造设计
的位置,与金
、环球金融中心两大超高层建筑共同形成了
“品”字型的超高层建筑群。这一特殊性给项目周边人行区风环
29

采用内外双层幕墙形式,外幕墙采用夹胶玻 中空玻璃,内外层幕墙之间的空间为热缓
中心大
规划设计、节能和新能源利用、节水和 利用和室内外环境控制等专项技术
璃,内幕墙采用低
关,提出“室内环境达标率
冲区域(如图4所示),以降低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
100%、能源利用最优化、非传统水源利用最大化、可再循环材料 利用率超过10%、绿色施工和智能化物业管理”的绿色建筑系统 解决方案及设计要点,并强调绿色施工全过程控制。 该项目根据超高层特色,综合考虑建设方的定位需求,针对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 特点,围 “室外环境、建筑节
能源系统分为低区能源中心和高区能源中心两 冷-常规冷 分
图6 中水 用系统示意图
中心大
部分,低区能源中心供1-4区,高区能源中心供5-9区。低区能源 中心根据绿色建筑的目标确定了三联供-地源热泵用2台1.05MW的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 时电价政策与 水机组的空调系统方案,其中三联供系统经过多轮优化后确定采 冷容量则根据上
用25%、50%、75%、50%和25%的 分别采用300mm宽的玻璃 具体 合 片
阳方式降低综合
阳效果,
阳方式如图 5a 所示; 2 )采用固定水平 阳板以进一步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