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的词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建造,营造或者施工•建筑学专业的简称2.建筑物:人工建造的,供人们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环境、空间、房屋或场所。
一般指房屋建筑,如住宅、商店、教学楼、办公楼、厂房等;也包括纪念性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等。
构筑物:为某种工程目的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中活动的造物,比如水塔、路桥、涵洞、烟囱、栈桥、提坝、蓄水池、囤仓等。
3.我国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前期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验收及交付使用4.工程设计阶段•方案设计——确定建筑空间的大小、数量以及质量要求,确定建筑物内外空间关系和建筑形象。
•初步设计——对方案作技术经济综合分析,论证方案的适用性、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出实施方案的技术措施。
(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工程可省)•施工图设计——确定建筑物各种构配件、各专业设备的组成和结合方式,,将初步设计提出的措施落实为具体的技术手段,形成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和图纸。
5.建筑师从事的建筑专业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总体环境设计、使用空间设计、建筑形象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等。
是方案阶段主要任务。
•建筑构造设计:包括对构成建筑空间的构配件如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门窗的设计;构配件连接设计;构配件及其饰面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定等等。
是施工图阶段的主要任务。
6.建筑物系统组成•空间系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充满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和阳光,是基于自然环境并优于自然环境的人为空间•维护结构系统:构成和围合这个空间的实体,如墙、梁、板、柱以及屋顶、门窗等。
•设备系统:让空间更舒适、更完善,使用更方便。
通常由水、电、风;通讯、消防、安保等系统组成。
7.建筑物空间组成●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室外空间●结构设备占用空间8.建筑构件: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部件,通常起承重作用。
如墙、柱、梁、板。
建筑配件:完善和美化建筑空间的部件,通常不承重。
如楼地面、屋面、门窗、栏杆等。
9.建筑的构配件系统(六大基本部分)基础墙(柱)体楼(地)层楼(电)梯屋顶门窗10.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荷载均匀的传给地基。
因此,对基础的基本要求是坚固、稳定而可靠。
地基是承受房屋全部重量的土层。
地基不属于建筑物。
11. 墙、柱是建筑物中的竖向构件,起承重、分隔和围护作用。
在墙承重的房屋中,墙既是承重构件,也起分隔和围护作用;在框架承重的房屋中,柱是承重结构,墙仅起分隔和围护作用。
所以对墙体的要求因其作用不同而不同:承重墙要求坚固、稳定而可靠;外墙要求能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内分隔墙要求轻质高强,且具备一定的隔声能力。
墙有承重墙、非承重墙,内墙、外墙,纵墙、横墙,······之分柱有承重的框架柱、不承重的构造柱,壁柱等。
12.楼(地)层在建筑中起水平分隔作用,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楼(地)层由楼板(梁)、地面层和顶棚组成。
楼板是楼层的水平的承重结构,它支承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它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梁较大空间的楼层承重结构出现,可减少楼板的跨度,增加结构刚度和强度。
梁一般都是承重的,但在砖混结构中有不承重的梁,即圈梁。
地坪层是房屋底层地面构造的总称。
地坪层有均匀传力及防潮等要求;通常由地面、垫层和基层等组成。
楼(地)面是人的活动面,应具有坚固、耐磨、防滑、易清洁等性能。
顶棚是下层空间的顶部界面,主要起装饰作用,有时也有保温、隔声等要求。
13. 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工具,作为人们上下楼层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疏散人流之用。
楼梯应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做到坚固和安全。
电梯是较高层次的房屋中的快速省力的交通工具,但由于可能发生故障,因而只能作为交通辅助工具。
与楼(电)梯作用相近的还有:坡道、自动扶梯等14.屋顶主要是房屋的围护构件,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屋顶又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荷载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荷载。
屋顶应坚固耐久、不漏水和保温隔热。
15.门窗在建筑中同时起着分隔和联系的作用。
门主要满足人、物通行,窗则主要满足光和风的流通。
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应考虑防水和保温隔热要求,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
16.建筑物的附属部件•阳台:半室外空间,一定程度满足楼层用户的户外活动要求。
•雨棚:出入口使用和防护要求。
•台阶:室内外高差过渡和联系要求。
•烟囱:室内排烟要求。
•变形缝:大中型建筑物适应变形的要求。
17.建筑环境的要求•安全,不受伤害•舒适,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看得见,听得清•愉悦,气氛适当,光、色、形、质、空均恰到好处。
18.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满足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首要任务,是建筑的目的所在。
•技术措施合理是正确建造的要求,是安全可靠的保证。
具体表现为结构选型、构件跨度及受力传力路径与建筑空间吻合;建造方便,施工周期短;选用环保、节能材料。
•讲究经济效益应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建筑标准与技术措施相统一,精打细算,省时省力,省钱省材。
•创造美的形象符合美学法则,反映时代精神,风格多样统一,产生愉悦心情。
•符合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及区域规划要求,与周边环境协调,考虑发展变化,符合可持续原则。
19.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1.使用功能及建筑标准这是确定建筑内外空间环境要求的基本依据,也是决定建筑构造设计标准和方案的主要因素。
2.人为因素人体及其活动的尺度;人为活动效果:如火灾、噪声、振动;人文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念、潮流3.自然环境重力场;自然气候,风雨霜雪、气温变化;地理环境,地区、地形、地貌、地质;地震等4.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材料、结构计算理论、施工技术水平20.构造设计依据•人体尺度及活动所需的空间•家具设备的放置空间和使用空间•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技术条件,材料、结构、施工及设备条件等•经济条件•美学法则如构图原理、色彩学、行为心理学等21.构造设计原则•坚固实用即保证房屋的整体刚度,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技术先进构造设计应注意采用材料、结构和施工等方面的成熟、先进技术。
•经济合理构造设计应处处考虑经济性,节约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美观大方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入,不仅建筑的细部美靠构造设计来实现,建筑整体美与构造设计也有密切的关系。
•施工方便构造设计可以说是材料、结构和施工的综合考虑,方便施工是经济的前提、坚固的保证。
22.建筑构造及设计的表达•建筑图的种类•建筑及其构配件的定位•尺寸标注•详图索引•构配件表达•材质表达23.建筑图的种类工程图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又称详图)和施工说明等组成。
表现图24.建筑及其构配件的定位●平面定位轴线表明建筑物主要竖向承重构件和分隔构件的位置关系,用带有编号的点划线标识。
定位轴线一般应与墙(柱)的中心线重合。
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通常应符合模数。
●开间横向承重构件的距离,一般也是相邻横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
●进深纵向承重构件的距离,一般也是相邻纵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
●竖向定位线表明建筑物主要水平构件的位置关系,通常与楼地面完成面重合,用标高符号标识。
●层高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为本层楼的层高,也即相邻的竖向定位线间的距离。
25.建筑模数即在建筑活动这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的增值单位。
•制定建筑模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的工业化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状、不同制造方法生产出的建筑构配件安装吻合,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规定:•基本模数主要用于建筑的层高、小于1000的门窗洞口及构配件断面的尺寸。
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即1M等于100mm。
•扩大模数主要用于建筑的开间、进深及大于3000的层高、大于1000的门窗洞口等的尺寸。
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分模数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和配件断面的尺寸。
基数为1/10M、1/5M、1/2M、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模数数列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建筑构配件的三个尺寸26.建筑构配件的三个尺寸•标志尺寸——标志:标识、记号。
标志尺寸即为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定位、型号和制造的标识尺寸。
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定位线、建筑构配件的定位界限等使用的通常为标志尺寸。
•构造尺寸——建筑制品及构配件生产的设计尺寸。
一般构造尺寸等于标志尺寸减去安装构造缝隙尺寸;当构件之间有插入件、连接件时,构造尺寸等于标志尺寸减去插入件与安装缝隙尺寸之和。
•实际尺寸——建筑制品及构配件的实际仗量尺寸。
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应符合建筑行业规定的公差要求。
27.建筑材质断面表达28.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按使用功能分生产建筑: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所使用的厂房、车间、仓库等农业建筑——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房、库房以及牲口棚等民用建筑: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如住宅、公寓、宿舍公共建筑——供人们工作、学习、购物和文化娱乐的场所及其服务用房,如办公楼、学校、商店、电影院、旅馆、车站等•按建筑规模分大量性建筑——指量大面广的、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大型性公共建筑——指规模大、面积大、体量大、投资大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办公楼、影剧院、饭店等•按主要结构材料分1.砖石结构建筑2.砖木结构建筑3.木结构建筑4.砖混结构建筑5.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6.钢结构建筑•按主要结构形式分1.平面结构2.墙承重结构i.砖石结构:砖石墙承重,砖石拱楼盖。
一般为单层建筑。
ii.混合结构:砖石墙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板或钢、木梁板等水平承重。
适用于单个空间面积不大的多层建筑。
iii.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墙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板或钢梁板。
适用于单个空间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
3.柱承重结构i.排架结构:有砖木、钢排架和钢筋混凝土排架。
适用于空间较大的1~2层建筑ii.刚架结构:其梁柱为刚性连接,因此刚架一般无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适用于空间较大的1~2层建筑iii.框架结构:适用于空间较大、并允许部分视线遮挡的建筑。
4.空间结构:适用高、大的建筑●网架结构●悬索结构●索膜结构●壳体结构●筒体结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按层数和高度分1.单层建筑——主体结构为一层的建筑,包括带有部分操作平台或有部分阁楼的建筑。
2.低层建筑——1~3层住宅建筑。
3.多层建筑——4~6层住宅建筑和高度不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
4.中高层建筑——7~9层住宅建筑。
5.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建筑和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