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3-3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对公司的工艺技术(包括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包括机构)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健康、安全、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范围1.变更按内容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人员变更和管理变更,具体如下:(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包括作业环境),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连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气、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革等。

(2)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人员变更:主要包括对HSE管理有影响的岗位人员发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调离、借调、调入、转岗、离岗等。

(4)管理变更: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供应商和承包商等的变更。

2.在工艺控制范围之内的调整、设备设施维护(同类替换)不属于变更管理的范围。

二职责和可靠性资源(一)各部门职责1. 1.1安全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2. 1.2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动组织、人员变动、人员培训的变更管理;3. 1.3生产运营部负责生产运行、生产管理等生产过程的变更管理;4. 1.4 技术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变更管理;5. 1.5 机械动力部负责设备运行、检维修过程等的变更管理;6. 1.6供应部负责物资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7. 1.7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管理变更。

(二)HSE要素负责人职责1.做为要素管理员的关键变更管理联系人;2.定期监督变更管理符合性进展情况;3.为变更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分配资源;4.批准系统的变更;5.审核体系实施和改进计划相应的目标和指标;6.监督系统实施的绩效情况;7.对要素管理员提出阶段性的绩效要求;(三)要素管理员职责1.负责本要素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推动本要素的具体实施,负责对该要素评估结果编写报告,并对年度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2.制定推动该体系运行、维护的计划和相应程序。

3.保证该要素与其它要素及工作的正常衔接。

4.保证完成公司内部评审活动,并定期将结果报告给公司级负责人和其它相关人员。

5.通过对体系性能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各专业专家职责1.负责风险识别,确认变更不会带来不可接受风险;2.具有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对变更进行设计的知识和技能;3.熟悉变更项目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4.负责初审变更方案;5.组织本专业相关的变更方案的设计。

6.参与变更的技术评定和检查验收。

(五)变更主管部门职责1.为变更项目分配优先级;2.确保遵守变更管理程序;包括临时变更的时限;3.核实变更内容;包括所有必要的文档和批准;4.在变更交付前,组织核实所有的变更活动;包括沟通和培训、装置文档、检查等已按要求完成;满足操作完整性要求;5.确保变更正常关闭;(六)变更申请部门职责1.负责识别变更需求,并填写变更申表;2.组织变更方案的制定和HRA分析;3.完善申请材料上报进行审批;4.参与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监督;5.参与变更项目完成后的验收与试运行验收;6.组织与变更项目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7.负责更新变更项目相关的资料。

三要求和解释(一)对临时(紧急)和永久变更都进行管理。

(二)各单位都必须定义应控制的设施变更。

变更包括对现有设施的修改、重新布置,添加、拆除或安装任何新的设施。

(三)各单位都必须定义应被控制的装置运行中的工艺变更,该变更可能导致在运行中超出所设定的安全控制范围。

(四)该体系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对何种变更必须得到管理的说明;2.对安全、健康和环境影响的分析;3.批准变更的主管部门及人员签字;4.对如何进行变更的说明(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方案及图纸等);5.对变更可能造成的潜在后果和所需的补救措施进行说明;6.支持变更需要进行相应培训的说明;7.核实变更是否完全按所批准的内容进行实施完成;8.更新所在装置的相应文件资料;9.因变更而带来关于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紧急管理应对能力的说明。

10.临时变更引发的审核和批准的部门职责、范围和时限。

(五)拥有体系可识别标准、法律和法规的变更,并将这些变更反映到受影响的设施和运营中。

法律法规中识别鉴定法规的变更。

因法规变更造成对设备或装置操作运行带来相应影响,而这些方面要求进行的变更要通过变更管理来实施。

四定义及变更管理程序(一)定义1.变更改变现状的活动即是变更,如:超出安全操作窗口范围的操作、安全操作窗口的修订、设施的增加或重新布置、或非以旧换新。

2.永久变更发生的变更将会长期存在。

3.临时变更特定时间阶段内的临时改动,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改回原样;临时变更经过重新审核可以成为永久性变更。

临时变更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4.紧急变更紧急变更是指需要提出变更,但出于安全、法律、环境或生产原因必须对变更进行快速处理,以便在一个班次内或在周末以及节假日需要立即实施的变更。

这类变更只有在没有其它方法可用的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5.同类物替换(以旧换新)同类物替换是对一个原有设备,化学品,程序,工具,人员防护设备等复制替换,符合工艺和机械规范,不改变安全、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不需经变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6.安全操作窗口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流速”等的上限和下限。

安全操作窗口通常根据设备的设计限值来设置,而不是由机械(例如:容器水压)限值来设置。

(二)变更管理的类型范围1. 2.1变更管理的类型及主管部门(1)同类物替换;(2)设备的检修和维护;(3)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4)更换同一型号的配件;(5)日常的设备、设施防腐保温处理;(6)修理或重新标定的仪器、仪表;(7)工艺参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的调整。

(三)变更管理流程(永久、临时)1.变更的申请(1)变更需求由变更申请部门提出,并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附录二),并附变更方案,如变更涉及专业性较强,必须由相关专业部门的专家进行变更方案设计。

(2)“变更申请/通知单”内容填写齐全后,由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组织初步论证,然后由各专业专家进行危害风险识别(附录三),确认并签署意见。

(3)变更申请部门整理变更文档(变更申请表、变更方案、危害风险识别表及其他文档),上报主管部门审核。

2.变更的批准审核(1)主管部门审批前,要确保所有变更的设计、工艺、安全、环境、可靠性和操作性在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内,如有必要可安排相关专业的专家会审。

(2)变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必须组织办理法律、法规许可,并附具许可证复印件。

(3)“变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公司主管生产副总和公司SHE要素负责人进行变更的最终批准。

(4)如果变更项目未予最终批准,变更项目申请部门应重新组织材料进行审批或终止该项目。

(5)一旦变更获得最终批准,对于设计或意图的任何改变都将需要再次进行审核批准方能实施。

3.变更项目的实施(1)变更申请获得批准后,变更方案实施部门按批准的变更方案内容对变更项目进行实施。

(2)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①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批复情况,安排变更项目的实施。

②变更项目实施部门接到变更项目施工任务后,制定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③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及时将批准的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通知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④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施过程的现场监督。

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则按本程序重新办理变更手续。

⑤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安排项目负责人、HSE管理人员和班组监护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和监护工作。

变更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紧急情况,则依据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

⑥变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承包商,则参照《承包商安全管理手册》的相关条款。

4.变更项目的竣工验收(1)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或变更项目所在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验收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可靠性及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2)验收组应对变更的实施作出评价,以确定变更是否符合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变更则应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要求变更实施单位再次整改,整改完成后再由验收组组织复审,并填写“变更验收表”。

5.变更项目的资料管理(1)变更项目所在部门根据变更后的情况,及时更新与变更相关的操作规程、工艺控制参数、修订PID图等,更新的文件资料按有关程序及时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手中。

(2)变更项目主管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应及时收回变更前的文件资料,并加盖“作废”章,除变更项目主管部门保留必要的份数外,其余的一律进行作废处理。

6.变更的沟通与培训(1)变更项目若涉及相关规程的变更或变更项目对安全、环境和健康有较大影响,则需要对变更所在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出题考试),并有培训和考核记录,培训和考核通过后相关人员才可对变更项目进行操作;若变更项目相对简单,未涉及规程的变更或变更项目对安全、环境和健康影响较小,则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或告知(现场提问、签字确认)。

(2)变更涉及使用新的化学品时,需要及时增加或更新相应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对使用部门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包括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出题考试)。

7.变更项目的预移交验收(1)变更项目验收、文档更新、培训等所有工作完成后,对变更项目进行投料试车,变更项目主管部门或变更项目所在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项目的试运行情况进行验收,并填写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止进料,提出处理整改方案,实施完成后再由验收组组织复审,并填写“变更验收表”。

(2)试运行验收合格的变更项目,由变更项目所在部门纳入正常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8.临时变更项目的结束(1)当临时变更在规定时间内被取消时,应当进行恢复原状的核实工作,相应的文件应及时更新,并对变更项目所在部门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或告知(签字确认)。

(2)以上内容由变更管理要素管理员审核后,填写变更项目台账(附录七),变更项目结束。

(四)紧急变更程序(1)紧急变更由变更申请部门提出,必须向生产运营部值班调度长汇报确认,明确所提出的变更属于紧急情况,而且需要立即执行。

生产运营部值班调度长负责协调和实施紧急变更,并确保变更的安全操作。

(2)紧急变更应记录以下内容:①变更原因;②变更说明,包括装置变更的细节(图纸、材料等);③考虑过的其它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被弃用的原因;④说明风险,充分考虑如何把安全、环境或生产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