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检查规范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㈡应明确告诉孕妇及家属,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 制、胎儿、孕妇等因素的影响,超声筛查仅能发 现部分严重的较明显的胎儿畸形和病变。妊娠中 期可以检查出的致死性胎儿畸形主要有无脑儿、 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 损并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Ⅱ级、Ⅲ级检查前建议孕妇签定“胎儿畸形超声 筛查知情同意书”。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⑶注意事项: •在实施中、晚期妊娠一般超声检查中,若发现胎 儿有严重发育异常或者二次检查仍有看不清的解 剖结构,应在超声报告中作具体说明,并转诊做 Ⅱ级或Ⅲ级产前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或做出合 理解释;或者向受检者建议应用其他技术手段协 助诊断或者进一步会诊。
7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4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二、产前超声分级检查内容和标准 • • • ㈠I级产前超声检查 1.早期妊娠超声检查 ⑴检查内容:观察妊娠囊部位,是否多胎妊娠,
评估孕周、排除其他妇科疾患(包括附件肿块、 子宫肌瘤等)等。 • ⑵检查项目: 胎囊部位、大小,胎芽、头臀径、
录,如有必要应用其他技术手段协助诊断、
会诊或复查,应以建议形式注明。
15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四、人员和设备要求 • • ㈠从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㈡从事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医师还应当具有
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超声医学专业技术职称或 在本岗位从事妇产科超声检查工作5年以上,接受 过产前超声诊断的系统培训,并经省卫生行政部门 考核合格取得从事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的《母婴 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11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⑵
针对某些畸形进行相应脏器(例如心脏)特定内容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3.注意事项:在对疑似或疑难畸形重点检查之后, 尽可能做出诊断或合理的解释。如果诊断存在困 难,可向受检者建议应用其他技术手段协助诊断 或者进一步会诊。
12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10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㈢Ⅲ级产前超声检查(超声产前诊断) •1.检查内容:主要是对在Ⅰ、Ⅱ级产前超声检查中 发现的疑似或疑诊胎儿畸形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 •2.检查项目: ⑴对胎儿进行系统检查的同时对Ⅱ级 产前超声检查提出的疑诊内容进行重点复查。 的检查。
22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胎儿畸形筛选超声检查报告单
姓名: 年龄: 岁 门诊号(住院号): 超声号: 末次月经(YYMMDD): 预产期(YYMMDD): 超声预产期(YYMMDD): 孕周: 周 生长径线:双顶径 mm 胎心胎动:有 无 头围 mm 腹围 mm 股骨长度 mm 肱骨长度 mm 解剖结构 侧脑室后角:左 mm 右 mm 后颅窝池深 mm 小脑横径 mm 下颌骨长度 mm 颈项软组织厚度 mm 头颅光环: 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眼眶: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口唇: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四腔心: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左室流出道: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右室流出道: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胸腔: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21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可观察指标
• • • • • • • • • • • • • • • • • 35-40周 胎盘 羊水 脐带 宫颈 子宫下段 肌层 附件 双顶径 枕额径 头围 腹围 股骨长度 股骨远端骨骺 生物物理评分/改良的生物物理评分(AFI和VAST) 动脉彩色多普勒(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降主动脉及孕妇双侧子宫动脉) 静脉彩色多普勒(脐静脉,下腔静脉和静脉导管)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五、其他事项: •㈠接诊医师应明确胎儿三级检查的内容和胎儿畸 形筛查的最佳时间,并及时告知孕妇。 •㈢胎儿畸形检查和结果认定须由两名医师同时参 加并签名。 •㈣凡开展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医疗机构对病 人超声检查阳性结果资料,应注意保存。
18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即超声产前诊断):指在中、 晚期妊娠时对胎儿系统的超声检查和针对性(特 定目的)的超声检查。主要对I、Ⅱ级产前超声检 查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检查和分析,对胎儿是否存 在严重发育缺陷做出最终结论或合理解释。
9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3.注意事项:Ⅱ级产前超声检查提倡在妊娠18— 24周进行,某些部位如果显示欠佳,可在其后2-4 周内再复查一次。因胎位、羊水、母体等因素的 影响,在超声检查中不能很好地显示清楚,超声 报告应说明哪些结构显示欠清。在Ⅱ级产前超声 检查中发现胎儿发育异常而难以做出诊断或合理 解释时,或二次检查仍显示不清某些解剖结构的, 应转诊作Ⅲ级产前超声十分把握时可下肯定的结论;有疑点
时,做可疑性诊断。排列次序应按照主要诊
断在前,次要诊断在后,肯定诊断在前,可
疑诊断在后的原则。
14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若有因胎儿、孕妇等因素导致对胎儿解剖
结构评价受限制的情况,应在报告上进行记
20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可观察指标
• • • • • • • • • • • • • • 16-24周 胎盘 羊水 脐带 宫颈 子宫下段 肌层 附件 颈项软组织厚度 小脑横径 后颅窝深度 侧脑室体部宽度 大脑半球距 侧脑室体部宽度与大脑半球内距比值 • • • • • • • • • • • • • • 16-24周 眶横径 眶内距 双眶距 双顶径 枕额径 头围 腹围 股骨长度 肱骨长度 足底长度 胎动和心脏活动 静脉导管血流速度波形 孕妇双侧子宫动脉多普勒
23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胎儿畸形筛选超声检查报告单
脊柱: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腹壁: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胃泡: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肠管: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肾: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膀胱: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侧股骨: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侧胫腓骨: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侧肱骨: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侧尺桡骨: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踝: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双腕:见 因透声或胎位等因素无法显示 描写见备注 其他 胎儿方位 胎盘方位 胎盘厚度 mm 胎盘成熟度 脐血管 羊水平段 mm 羊水指数 mm 备注及诊断 超声检查者签名: 超声检查日期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三、超声检查报告
•应客观描述超声检查所见,不得主观判断。
一般描述位置、形态、轮廓、结构、回声以
及必要的测量数据。如有多处异常发现,应
分主、次加以描述。重要的阴性结果也要加
以描述。
13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超声检查结论应与超声图像和超声报告的
19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可观察指标
• • • • • • • • • • • • • • 6-9周 子宫大小 妊娠囊部位 妊娠囊数量 妊娠囊大小 卵黄囊 胚胎/胎儿大小 月经年龄 心脏活动 心率 滋养层反应 任何子宫肿块 任何附件肿块 黄体(存在/不存在) • • • • • • • • • • • • • • 10-14周 胎盘部位 羊水量 胎儿头臀长 月经年龄 胎动或心脏活动 任何大体畸形 颈项透明层 鼻骨(存在/缺失) 静脉导管血流 宫颈内口宽度 宫颈长度 任何子宫肿块 任何附件肿块
16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㈢从事Ⅱ、Ⅲ级产前超声检查的单位,应具有一 台以上高分辨率带有胎儿心脏软件和连续多普勒 功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配有比较完整 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文管理系统。
17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规范
2012年12月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一、产前超声检查分级 • • 根据产前超声检查项目、内容及仪器和技术的 I级产前超声检查:指一般产科超声检查,包括 要求,产前超声检查可分为三级。 早期妊娠超声检查和中、晚期妊娠一般超声检查。 主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大致评估,为产科临 床提供一些有意义的诊断依据,不是以检测胎儿 畸形为目的。
2
Copyrights © 2007 AUX Group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试行)
• Ⅱ级产前超声检查(即超声产前筛查):指在中、 晚期妊娠时对胎儿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主要观 察胎儿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以便发现胎儿是否 有致死或严重致残性畸形。有条件的孕妇均应进 行一次以上的系统超声产前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