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辅导员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
尤其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闪光点”。
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
辅导员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
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辅导员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关怀、鼓励、帮助他们,促使其把调整自己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
某些学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
如果这时辅导员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而再次振作起来。
3、做好感情引导。
大学生正直青春激情的时期,对于恋爱总是很向往。
网络如此发达,诱惑无处不在,尤其对于女生,网恋概率增大。
但是女生受到伤害的事件也是屡屡发生,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网络的发达,受到伤害的几率大大提高。
作为辅导员,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不让我带的学生受到任何伤害。
我不反对大学生恋爱,但是恋爱最要有方向,要使学生懂得保护自己,远离网络欺骗,过一个甜蜜和充实的大学时光。
辅导员工作感悟我自2001年7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6个年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做过辅导员的人才能体会,在这里把这几年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不断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辅导员应是高校德才兼备的教师,是集教书育人于一身的立体型政工干部,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第一实践者,是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治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工作地位与职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工作特点,无不对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要求。
人格是能够体现一个人品格及其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学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特征的总和。
辅导员的人格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
辅导员的人格魅力驱动广大学生正确成才,吸引广大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人格力量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大小在外即体现为辅导员在学生中威信的高低。
政治辅导员有无较高的威信,不仅制约着其工作效果,更制约着其影响力的发挥。
辅导员在内应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政治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提高业务知识素养;在外要锻炼自己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高决策、判断、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内外兼修,不断分析新问题、研究新情况。
1、苦练内功,锤炼个人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其工作本身就是用自身人格去培养和塑造学生人的过程。
辅导员的责任和使命体现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如何思维;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决定了政治辅导员无论从素质或人格方面必须具备立体化、多层面的内容和结构,通过全方位的辐射作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正确的政治人格。
我们的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立场必须站在社会主义这一边,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想问题、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
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具备敏锐、高度的洞察力,应具备果敢、干练的处理问题的气魄和能力。
首先只有使自己具备正确的政治人格,才可能依靠政治人格去武装、鼓舞和团结、吸引学生。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源于人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的价值集中表现为真理、道义而生,必要时为道义而殉身,这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今天显的犹为重要。
政治辅导员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体现在为广大学生服务方面,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以爱己之心,爱亲人之心去关爱广大学生。
要敬岗爱业,把辅导员工作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神圣的事业,甘做人梯。
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闻过则喜”,“过者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已是广为人知的警言名句。
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是教育我们正人应该先正己。
政治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生活在广大学生中,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其教育的功能多数是靠自身美德来发挥作用的。
对此,我们要正己身,决不可夸夸其谈,在学生中说一套、做一套。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
辅导员应时时注意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启发和感染同学们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特别是当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受到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时,辅导员身教尤为重要。
提高业务知识素养。
政治辅导员是一名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我们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不能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能教会学生某种技能、技巧,则工作起来就会显得缺少说服力,解释问题就不那么充满自信,处理问题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就难以取信于学生,受学生敬重。
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内涵与知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位辅导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们必须不断紧学习,尽快武装和完善自我,以适应工作需要。
2、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内在的人格魅力转化为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威信是一种最宝贵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同时也是最好的切入点,它表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有威信”。
威信,是一种有别于行政权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他人对威信持有者的崇敬和佩服的基础之上的,不是靠压服,靠居高临下的命令,而是大多数人对威信持有者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信赖感。
它来自威信持有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持有者人格魅力的外在体现。
它使许多人由衷地敬佩、乐于接受有威信人的意见,服从他的指导。
威信越高的人越容易使外在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需要,从而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辅导员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四有新人,而这些潜移默化的工作都必须通过辅导员优秀的品德、人格、言传身教来实施,才会使学生主动的自觉接受。
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心换心,靠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威信去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辅导员工作重在育人,不是单纯知识性辅导,面对思想活跃、思维独立性较强、知识面较宽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辅导员有无较高的威信,将成为其教育接受性与否的关键。
情感交融是辅导员在大学生中建立威信的先导。
辅导员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创造辅导员与学生情感交融的良好基础。
大学生处于一济个知识迅速拓宽,思想逐渐趋于成熟的年龄,他们有许多困惑和问题,但自尊心较强,迫切希望别人关心、尊重他们。
作为辅导员必须了解这种心理,关心、体贴他们,以诚相待,及时地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感情投资”对于辅导员树立威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具备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区别只在知识的量上,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与学生的区别主要应该在能力方面,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我们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建立个人威信,是靠我们在处理问题是展示出来的能力和工作艺术来完成的,它是形成辅导员建立威信的最主要内容。
要讲究技巧、有效发挥威信的影响力。
威信形成之后,能否有效发挥是关键,这不仅会制约已有威信的巩固与发展,更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
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做到:坚持原则、平等待人、严于律已、以仁爱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威信的作用,同时不断的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
二、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应当刚柔并济,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和效益,“柔性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的积极性。
针对大学生这个思维活跃、创造欲望强、自主意识浓厚,但同时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有些意识和观念还比较淡薄的特殊群体,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
在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今天,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是大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
刚性管理强调理性的分析与严密的控制,依靠制度控制、重视理性分析、强调定量研究,从而达到管理的统一性。
因此,刚性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井然,使学生的行为规范统一,并且有利于学校中敏感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处理。
但是,刚性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忽视了“人”的因素。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在法律上是具有完全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成年人,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有各种精神需求。
不考虑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味地利用权力与规章来约束、控制他们,会限制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科研创新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柔性管理是按照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利用人际关系来实现在非强制的情况下被管理者自觉行动的管理。
该种管理把人看作管理的核心,注重调动学校中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把激励人的行为作为学校管理最高目标,以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柔性管理要求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执教重于执纪。
同时,柔性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柔性管理弹性大,具有模糊性、非线形、感应性、塑造性和滞后性,处理得不好极有可能造成混乱,特别在处理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上,更有其不可弥补的缺陷。
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奠定基础,柔性管理为刚性管理提供支持。
刚性管理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幅度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形成一定的框架,使组织和成员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作。
如果没有刚性管理作基础,那么柔性管理的目标就可能显示出极大的随意性或盲目性,由此使学校陷入碌碌无为的状态。
而且,个人的需要与利益有时与组织的目标会有所冲突甚至完全对立,如果没有刚性管理作基础,而只强调柔性管理,则很可能会违背管理者的初衷,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尽可能考虑人的因素,把对工作的高度关心与对学生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
为此,在制定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的规章制度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大学生一起协商、讨论,让他们理解制定规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