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法基本原理


K
注:K为热力学常数
C
S
C
m
实验条件固定,K 仅与组分性质有关
28
(6)分配比------容量因子
ms VS = t' / t = V' / V =K R M R M k = Vm mm
important
由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滞留状况的一个指标 在一定条件下,保留值是定值。
( t, v )
21
保留时间 (1) 保留时间 t R
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 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2)死时间 t M 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的组分通过色谱柱 所消耗的的时间 (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组分i对组分s的相对保留值
柱温、固定相、流动相条件不变, ri,s 不变
ri,s值越大,分离越易实现, ri,s =1时,
两组色谱峰重叠。
24
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25
下列哪项数值反映了组分通过色谱 柱所需的时间?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采用多级化、层析化的高效分离技术。 它不仅是复杂混合物的多组分分离技术。 也是分离分析一体化技术,实现多组分 测定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你了解多少?
3
色谱分析法概论
★ 色谱历史 ★ 色谱法定义 ★ 色谱图与色谱参数 ★ 色谱法分类 ★ 色谱分析的特点 ★ 色谱法发展趋势
1941年,Martin和Synge提出分配色谱法
1944年,Martin等又提出纸色谱法
1952年,Martin和James发明了气液色谱法
1955年,第一台商品气相色谱问世,标志着现
代色谱分析的建立
7
1957年,戈雷(Golay)发表“涂壁毛细管气液
分配色谱理论和实践”论文,首先提出毛细管
速率方程,并第一次实现了毛细管气相色谱分 离。 1958年,Stein和Moore研制出氨基酸分析仪, 确定了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 1967年,Horvvath和Huber等研制了高效液 相色谱仪 1975年,Small等提出离子色谱
16
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important
(一 )典型色谱流出曲线
色谱图(色谱流出曲线)
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 对时间(t)或流动相体积(V) 作图所得到的曲线。
17
电 信 号 (mV) (mA)
tR
VM tM
VR tR ′ VR′
curve
h W1/2 Wb
进样
时间(t) 体积(V)
18
1. 基线:实验条件下,只有纯流动相通过 检测器时所得到的流出曲线。
4
色谱历史 一、色谱法的由来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应用吸 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
5
植物色素的分离 石油醚
(流动相)
ylsfl
组分1+2
碳酸钙
(固定相)
组分2
组分1
6
二、色谱法的发展
1903(1906)年,Michael Tswett提出色谱

1931年,Kuhn采用柱色谱分离了类胡萝卜素
噪声: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如固定液
挥发、外界电信号干扰等引起 的基线起伏。 2. 峰高 h : 从峰顶点到基线距离。
19
3.区域宽度 1) 峰宽 Wb : 2)半高峰宽W1/2: 0.5h对应的峰宽 3)标准偏差σ : 0.607h对应峰宽的一半 4)峰面积A A=1.065 h W1/2
20
4. 保留值 色谱峰在色谱图中的位置
8
20世纪80年代,超临界色谱
20世纪90年代,毛细管电泳(1809年
Reŭss第一次电泳实验) 21世纪,联用技术、大分子色谱分离、制备
色谱可望取得更大的发展
9
现在: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并加以分析
固定相:固体,液体
流动相:气体,液体,超临界流体 色谱柱:各种材质和尺寸
被分离组分:不再仅局限于有色物质
13
分配系数是广义的,包括溶解、吸附、离子交 换、亲和力和分子体积等分离特性。 物质能否分离取决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分配
差异,这是一切分离的必要条件,色谱也不
能例外。 与其它分离法相比,色谱法的高效率在于独 它大大扩大了原来分配系数的差异,从而实 现混合物的分离。
14
特的“动态分离过程” ,即反复多次分配,
色谱法作用: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应用广泛的 仪器分析方法。它采用色谱分离和连续测 定方式相结合方式,实现了对复杂体系中 的多组分(包括价态、性质相近的元素或 化合物)分析。
色谱分析法的关键是实现分离分析 系统化/一体化。
15
色谱过程中,流动相/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 种作用?
A.运输作用 B.滞留作用 C.化学反应作用 D.分解作用
22
(3) 调整保留时间 t R′
t R′ = t R – t M 实质: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在实验条件一定时,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
V = t ·F (F:流动相流速, ml/min)
23
(4)相对保留值 ri,s - - 选择性参数
ri, s
t R (i ) t R (s)
(i ) VR V (s) R
对于分离性质差异小或多组分混合物 分离怎么办?
能否利用分离提供的信息直接进行分
析呢?
1
手性药物酮洛芬(风湿病治疗药物)的拆分
S-(+)-酮洛芬具有药理活性 运动员尿检阳性的判断 尿液中咖啡因含量>12ug/ml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及中药质量控制 空气中芳香烃类物质的测定 苯 0.11mg/m3
甲苯/二甲苯 0.2mg/m3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保留体积 D.调整保留体积
26
5. 色谱图的作用 峰的数目 ---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色谱峰的保留值(t,v) ---- 定性 峰面积或峰高 峰间距及宽度 -------
定量
色谱柱分离效率(柱效)评价
27
(5)分配系数K
------
相平衡参数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 中达分配平衡后,在固定相与流动相 中的浓度比
10
色谱法定义 色谱分析基本步聚
进样

important
收集
试样
固定相
组分
分析
洗脱
11
A+B 流动相
B
B
色谱柱
A
A B A A
溶剂
B
色谱分离过程示意图
12
色谱法:
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的分配系数有微小差异,当两相
做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 复多次分配,使各组分被流动相运载移 动的速率不同,最终达到相互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