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头发()鼻涕()耳朵()脂粉()庙会2、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即使……也虽然……但要是……就1.这位少年名叫大卫。
他()聪明机智,()正直勇敢。
2.扫罗王说谁()打败了歌利亚,()免除他家的赋税,还要把公主嫁给他。
3..()扫罗王免除他家的赋税,将公主嫁给他,()没有人敢去应战。
4.大卫说:“我()年纪小,()我力气很大。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字或正确的读音(用“∨”表示):1、离间(jiān jiàn)计是多采用造谣挑拨的方式使亲密无间(jiān jiàn)的人彼此之间(jiān jiàn )产生间(jiān jiàn)隙。
2、一(yì yī )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yí yi )阵哄(hōng hòng)堂大笑。
3、乱(哄哄洪洪轰轰)的屋子里响起了老村长(宏洪哄)钟般的声音。
4、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美是广泛的,_______,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_______,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_______,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_______,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
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大漠孤烟明眸皓齿羽扇纶巾B.大漠孤烟姑苏江南明眸皓齿羽扇纶巾C.姑苏江南大漠孤烟羽扇纶巾明眸皓齿D.大漠孤烟姑苏江南羽扇纶巾明眸皓齿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云就像天上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C、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D、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思源广场。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那一颗心就宛如一片欢腾的大海;那一双眼就仿佛两道溃决的河流。
5、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 )窗()艺 ( )柜 ( ) 奋 ( )颤()慑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A.(1)(2) B.(3)(4) C.(2)(3) D.(1)(4)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3.“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2、我会按要求默写或填空。
1、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2、写一句说明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夜的工作》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
4、横眉冷对____________,俯首甘为____________。
《自嘲》5、比喻人的清廉正直,你会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文今读。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2)“之乎者也”是文言文表达的特点。
“患者、学者、记者、老者……”中的“者”的意思是()。
( A.着。
B.代表某种身份的人。
C.指代事或物。
)4、辨析选择。
1.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 )。
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参加。
B.明天的会,你不去不好。
C.明天的人,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能不参加吗?2.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
”对手问:“哪一种?”他回答:“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
”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
A.知识贫乏B.不会挣钱C.缺乏诚信D.孤陋寡闻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
老人说: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写墨梅,实际上借花喻人,寄托着诗人的高尚节操。
B.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劝皇上,希望他能下决心改革,打破常规起用有才能的人来振兴国家。
C.王翰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活态度,基调悲凉,伤感。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1、学校的花草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1、阅读与理解。
理想的风筝(节选)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这段话先从人物的______、语言这两个方面写出了刘老师的特点,然后通过描写同学们的心情抒发了大家对刘老师______的思想感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省略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加点字“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内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本文段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被人们誉为“ ____________ ”。
你还读过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
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檫不檫火柴而(),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3、“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
3、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无独有偶。
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
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