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七认真”工作要求与检查办法实施方案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教学“七认真”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学“七认真”工作,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没有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质量基础,就不可能有学校教学质量的切实保障。
加强教学“七认真”工作,是科学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
加强教学“七认真”工作,是弘扬优良教学文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需要,是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业务技能,并促进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切实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七认真”工作质量。
二、教学“七认真”工作的具体要求(一)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课改要求,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熟悉学生,精心设计学法和教法,科学制定教案。
1.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
熟悉任教学科(学段)的教材内容,明确教学任务、教材编排体系与特点。
在了解本学科全程教材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本学年所教的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熟悉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各学段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前后联系。
2.全面了解教学对象。
了解所教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的发展水平,以及思维习惯与心理特点,并详细了解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因材施教提供准确的依据。
3.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教材分析、分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主要教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进度应包括:周次、教学内容(目录)、各知识点授课课时、单元测试时间等。
4.精心设计教案:1)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合理重组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理解、把握好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合理重组,安排最有效的教学内容。
3)课件、教具和学具准备:在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在备课中要考虑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具、学具等直观教学手段,利用目的明确,运用时机合适,操作方法得当,使用效果明显。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的提高,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生活化背景,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设计既要突出教师的教法,又要明确学生的学法,重视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5)准确把握板书设计:课课有板书,教师板书、板演有效,合理,准确,表述有条理,规范,贴合教学情景。
6)作业设计优化合理:作业要体现针对性和目的性,既要体现知识的内涵,又要联系生活实际。
根据国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控制作业数量。
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认真写好教学后记: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后反思的质量。
1)当天上完课后,及时在原备课记录上对课堂生成的内容进行记录,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整,比较如实地记录、反映课堂的实际情况。
2)对每篇课文或每个单元及时进行小记,针对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反思,对闪现出的火花及时分析,点评,并在相应环节位置做好记录。
3)教学后记主要针对整个教学流程,即从备课——上课——课后反馈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总结性记录。
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加以评价。
6.要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并分教时写好复习课教案。
备课流程:采用“一课三备”的流程,即:第一备——主要采用自主钻研与集体教研相结合的方法。
个人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集等方法,自行熟悉教材,整理思路;辅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各自交流独立思考的结果,通过集体研讨,进一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策略,交流汇总素材,共享资源。
第二备——主要采用个人独立备课的方法。
在钻研教材和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过程的预设。
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制作教学课件,设计优化作业。
第三备——主要采用个人反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及时对课堂生成的内容加以修改、补充,调整改动的步骤,并进行反思,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并在集体备课时提出,共同分析,研讨。
分层要求: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和需要,备课要求相应分层:1.工作五年以内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和师傅的指导下备教学详案,注重教学设计的规范性。
教学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详细记录得失,及时修改,认真完成每一课的教学后记。
2.胜任教师在备课中要清晰地反映出每堂课的教学流程,每一环节的教学手段,注重创新。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点评,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
3.校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备课要体现个人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力求针对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自身课题研究的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写出具体实施策略。
分阶段以选取典型片段分析的方法,用案例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促进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
(二)认真上课认真上课是教学“六认真”的核心环节,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1.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开展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到提优补差,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2.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要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善于运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采用以旧引新、合作交流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过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40分钟,合理分配教学用时,对重点部分的教学要展开充分的探索和讨论,在解决难点时要做到有坡度的进行化解。
4.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鼓励他们自主的开展探索与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求异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5.上课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炼准确,操作示范正确熟练;板书工整,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6.严格执行课表,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的时间。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巩固拓展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作业,控制作业量,及时、正确地批改作业,调动学生作业的兴趣。
1.精选作业内容,控制作业数量。
(1)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回家作业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回家作业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
(2)重视作业的系统安排,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完成的可能性:包括时间、难易程度、完成的物质条件,预习、复习占的比例、频率。
(3)根据学科性质、特点,处理好机械重复的抄写练习和模仿练习等作业与拓展性、实践性作业的比例。
(4)变单学科作业为跨学科作业。
把几个学科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布置作业,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融合和掌握、运用知识的系统性。
(5)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冲破封闭的书本圈子,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
2.面向全体,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设计和选编练习题时,要考虑班级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业难度要有梯度,首先符合大多数中间水平的学生,并保证后进生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在此前提下,可适当安排一些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作业要求明确,格式规范。
教师布置作业要向学生说明作业的要求和格式,并督促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并养成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业本书写的一般要求是:封面填写校名、年级(班)、学生姓名、类别(课堂作业或回家作业);三----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右下角画上“记分格”。
除了课本与配套的练习册外,教师不得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练习册等辅导材料。
4.认真批改作业,规范评价标准。
教师应及时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不得漏批和错批。
作业成绩一律采用“等第制”(一般为“优秀、良好、及格、暂未达标”四个等级),倡导激励式、个性化评价。
学生做错的题目在后面订正,订正正确后教师应及时圈阅。
对个别订正仍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辅导,帮助他们完成。
(四)认真辅导认真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做到热心、耐心、细心。
1.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学习辅导。
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以个别辅导为主,小组辅导为辅,对后进生要热情关怀、重点辅导。
对优等生要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
2.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辅导。
对后进生的辅导应着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差距大的学生应该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通过阶段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双基”水平。
对优秀学生的辅导应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自学材料,对疑难问题予以帮助。
3.合理安排辅导时间。
辅导不能挤占正常的上课时间,一般在中午或下午课后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不宜太晚,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正常休息。
(五)认真组织考核认真组织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要严格执行考试规定,科学有效地组织考核,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发展和激励作用。
1.关于命题(1)严格考核频率。
每学期进行期中调研、期终考试,要重视平时的形成性测试和能力测试。
语、数、外学科根据教材内容和年级特点每学期可进行4~5次的单元测试,考试时间一般低年级不超过 40 分钟,中年级不超过 60 分钟,高年级不超过 90分钟。
(2)规范命题过程。
备课组要认真设计好单元测验试卷,在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命题,备课组长要严格把关,保证试卷的质量。
不得向学生随意泄露试题、更不得提前练习。
测试结束后将测验卷及时上传至“上交材料/教导处/测验试卷”中。
教导处认真组织期中调研、期末考试的命题工作。
提前两周召开命题组会议,安排语、数、外各年级命题人、审卷人及有关工作的时间安排,进一步明确命题的具体要求.审卷老师应严格把关,发现试卷中不合理之处,应及时与命题老师沟通,共同修改,完成试卷。
试卷打印后由命题老师进行校对,文印室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修改后,命题老师和审卷老师再进行第二次校对,保证卷子的打印质量。
文印室在考试的前一天,完成试卷的复印工作,按班级人数准备试卷,然后交校长室保管。
涉及到试卷的有关人员不得泄露试题,应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
(3)提高命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