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床 护 理
CH INESE COMMUN I TY DOCT ORS
192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第14期(第10卷总第191期)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姜容德
130052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医院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患病人数有上升的趋势。
临床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联想困难、工作效率下降,还有焦虑不安、激越紧张、自责或内疚感等,严重时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笔者针对抑郁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具体心理护理和应对措施如下。
临床症状
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无愉快感:抑郁症患者总是感觉高兴不起来,情绪低,悲伤,感到绝望、无助、无望,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常见的叙述是感到自己的现状、疾病无法好转,对治疗失去信心等。
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
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精力减退,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下降:抑郁症患者总是感觉疲惫不堪,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常常拿东忘西,思维缓慢,在行为上表现运动迟缓,工作效率下降。
焦虑不安,紧张激越: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而且经常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主观的焦虑症状可以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胸闷、心律加快、尿频、
出汗等,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
在行为上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但又不知道自己因何烦躁。
自责、自罪、自杀:病人对自己既往的轻微过失和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作为让别人感到失望。
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严重时病人会对自己过失无限制的“上纲上线”,达到妄想的程度。
常常感到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并反复寻求自杀。
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对于抑郁症患者医务人员首先应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接触,认真听取患者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疑虑,给予解答和心理上的疏导,令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型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对医务人员的言语深信不疑。
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体验病人所经历、遭受的挫折痛苦,从而理解病人的表现,并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病人,对病人的不幸遭遇应表示同情,对其所处的逆境要给予关怀。
这样病人因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同情、关怀,其痛苦的心情会减轻些,并会产生遇知音之感而欣慰。
对病人的疾病恐惧要给予真诚的有说服力的安慰,对其不幸的挫折遭遇须给予劝解引导。
要鼓励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精神,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和医生共同取得病人的合作和提高疗效。
要以疾病的科学知识理论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去解释病人的症状,病态心理,以消除病人对疾病不必要的疑虑,解除其精神上的沉重疾病包袱和束缚,使其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的前景,增强治好病的信心和勇气。
启发病人去思考他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战胜疾病。
并设法让病人把积压在心中的思想负担和忧伤、苦闷、压抑等不良情感体验发泄出来,以减轻其精神上的负担促使其心理得到平衡。
对于病人的隐私应给予病人以保密的保证。
对重症抑郁患者要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靠近护理站,加强巡视,必要时设专人护理,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表现,以及非言语的情感表现,早期发现病情动态先兆,如病人的消极谈论,衣袋里的遗书墨迹,要做到心中有数。
抑郁状态有昼重夜轻的规律,尤其注意在早晨,或工作忙碌的时刻。
洞察病人的情绪反常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如某抑郁病人一反常态,情绪突然开朗,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病室里表现活跃。
这种突变可预示病人的企图,用以蒙骗他人的伎俩,实现自杀的目的。
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报告。
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在病情的缓解期,此时病人的运动性抑制减轻,病人有能力去实现自杀计划。
另外一定注意病人的服药情况,防止留药后一次吞服发生意外。
在缓解期要动摇病人的自杀企图,淡化自杀意念,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化消极为积极。
并一定要争取与家属合作,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特征及家庭护理知识,医务人员要和家属、病人建立同盟,这样可以避免疾病的复发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抑郁障碍
防治指南.2003:1~94.
2 龚绍林,编著.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对不合理收费应像农业税那样取消
笔者的母亲曾经是“赤脚医生”,所以,本人对“赤脚医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我至今记得,母亲那时根本没有属于她自己或者是我们的时间,因为病人随时都在等待她的救治———就算她自己病了,她也要支撑起病体完成“救死扶伤”的责任。
“赤脚医生”正是今天乡村医生的“前身”。
乡村医生继承了“赤脚医生”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续写了为一方水土奉献青春、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然而,如今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之差超乎我们的想象。
请看这份针对乡村医生的
“收费单”:执业许可证1600元/3年,验证费400元/年,管理费150~350元/月,药品统一管理费1500~4000元,消毒监测费400元/年,乡村医生培训费300元/年,药监部门收取500元/年。
简直把乡村医生当成“唐僧肉”了!如此重负,谁堪承担?
呼吁应当像取消农业税一样取消那些对乡村医生的不合理收费,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负担。
并且,应当向乡村医生提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费在内的服务经费,尤其是增加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社会对他们奉献的回报。
(詹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