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丽水四校2021-2022高一语文10月阶段检测联考试题

浙江省丽水四校2021-2022高一语文10月阶段检测联考试题

浙江省丽水四校2021-2022高一语文10月阶段检测联考试题本试题卷分共8页,四部分,25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舸.(gě)月晕.(yūn) 灰烬.(jìn) 彳.亍(chì)B.给.予(jǐ)粗犷.(guǎng) 摇曳.(yè) 便.宜行事(biàn)C.经传.(zhuàn) 慰藉.(jiè) 狭隘.(yì) 残羹.剩饭(gēng)D.迷惘.(wǎng) 逦.迤(lǐ) 笔杆.(gān) 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坚涩,典雅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wěn)”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B.那些靠几个名词横绝四海的伪作者打着神话旗号来写作,在互联网抄袭利器的帮助下,劣.(liè)币驱逐了良币,这种粗制滥造的景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C.月影在水面上嬉戏,它闪着绿色的磷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游蛇蜿蜒,忽而像一只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无数伶.(lín)俐的蜥蜴在奔蹿。

D.汉画像砖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再现了汉人的现实生活,如农耕渔猎和舞乐百戏,迎候礼仪,马车出行场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台阁斗.(dòu)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5分)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动是生命..。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

况且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

【丙】罗丹说:“你们问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3.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是一项是(3分)A.积微成著B.琢磨C.况且D.姗姗而去4.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B.乙C.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了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B.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C.《中国好声音》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

D.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6.下列对《相信未来》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选段体现了朦胧诗的特点,众多的意象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让诗歌带上了朦胧的色彩。

B.“蜘蛛网一代表了强大的钳制力量,“查封”一词透露出个人在钳制力前的渺小无力。

C.“手指”“手掌一所催生出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展现了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顽强斗志。

D.所选语段意象呈现灰暗的色调,含蓄地反映了创作的背景,体现出了作者低落的情感。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6分)材料一: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

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一年级的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二: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

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1)材料一反映了这一代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什么现象?(不得超过25字)(2分)(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试从家长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出现以上取名现象的原因。

(4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0分)材料一: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材料二:材料三: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

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

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

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提供文体设施等。

所以,面向老年人,需要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尽量保证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

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材料四: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

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

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8.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

但是由于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所以,施行全国统筹,在目前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是统筹资金的大难题;但是经过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之后,这个难题会迎刃而解。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2X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X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还提醒我们,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物质、文化等的基本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

我国“入世”之后,企业的一部分功能也要向养老行业转移。

B. 政府要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等服务。

C.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D.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社区老年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10. 你的叔叔想跻身养老产业,但由于对行业缺乏了解,有些迷茫。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理解,给叔叔提两点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8分)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

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

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1. 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斑斓锦缎”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2. 黑塞在文中说:“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阅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作具体阐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