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
三、常用的修辞格简介:
(一)比喻: 1、含义: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 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 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 的词叫喻词 2、比喻的三要素:本体(甲)、喻体 (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3、种类 (1)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如: 共产党像太阳。 注意: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 喻词。 如: 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 就会萎缩。 (2)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 体的方法。 如: 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 兵团的脑门心。
(十)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 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 的目的。 2、种类: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如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 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如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 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 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三)借喻与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 体。不同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 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 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 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 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 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 代则无法转换。
(四)借代 1、含义: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 格。 如: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五)拈连 1、含义: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 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 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
如: 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六)夸张 1、含义: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 的修辞格。 如: 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 油。 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 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2 、作用: 可以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目的在于深刻的 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 者的强烈共鸣。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地渲染可 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 特征。
四、辞格辨析
(一)比喻与比拟 两者都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描写本体。不同处主 要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 则不能出现拟体。如果一个句子中既出现喻体,也 有比拟特征,一般将它看作比喻。 如:猎犬像战士一样站在那儿,似乎要与老虎决一 死战。 (二)对偶和映衬 两者都是将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容易混淆的是 映衬与对偶中的正对。 不同处是:对偶不仅要注意意义的关联,更重 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绝对整齐。而映衬没有形式上 的要求。
(九)对偶 1、含义: 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 成的修辞格。 1、种类: 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 (1)正对 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 互相补充。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 (2)反对 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 反相成。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 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 条件等关系。 如: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七)、双关 1、含义: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 意义的修辞方式。如: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 罢。 (八)映衬 1、含义: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 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的修辞手法。 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 活着。
根据表达方式与修辞内容的异同,分成以下十类: 一、借喻类:比喻、讽喻和借代; 二、拟夸类:比拟、摹拟(摹状)、示现和夸 张; 三、比照类:对比(映衬)、对偶、排比和层 递; 四、复嵌类:反复、复叠、错综和镶嵌; 五、连珠类:回文和顶真; 六、直言类:警句、设问、感叹和呼告; 七、曲言类:双关、婉转、避讳、折挠、抑扬、 反语和跳脱; 八、援引类:引用、用典、仿拟、省略、节缩 和藏词; 九、拈就类:拈连、移就、顾名、序换和倒装; 十、别传类:析字、飞白(非别)、转类(转 品)、降用、易色和换算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 体的方法。 如: 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4、作用 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 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比喻可 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帮助 人深入理解。
(二)比拟
1、含义: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 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由本体、拟体 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 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 体构成陈述关系 。 2、种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 为: (1)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十三)反语 1、含义: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 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反语也叫 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 意。 如: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 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 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 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 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作用: 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 情。
修辞格
Hale Waihona Puke 一、什么是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
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 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 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 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 辞格、辞式等。修辞格,在语法表达 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 用。常见的修辞格有20多种。
二、种类
(十一)移就 1、含义: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 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 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十二)婉曲 1、含义: 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 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 称为“婉曲”。婉曲又可分为曲折、微辞、吞吐、 含蓄四类。 (1)曲折,如: 部队转进某地。(作战失败,讳言撤退) (2)微辞,将不愿直陈的话,避开正面,用侧面 来表达,从隐微婉曲的文辞中,透露讽刺不满的意 味。如: 流苏讥刺柳原用情不专,却不直言,说“炸死了我, 你的故事还长着呢!”颇富机锋妙趣。
(2)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 如: 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3、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事物人格化,使 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 (三)、排比 1、含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 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 感情得到加深。 如:汽车在奔驰,钻机在轰鸣,人群在欢笑。 2 、作用: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的更严密更透彻; 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