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论文摘要】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结晶,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则是很多诗歌的精华所在。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了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修辞功能和修辞渊源。

这对于李诗乃至唐诗的研究说来, 都是一个新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修辞诗歌功能诗歌是语言艺术。

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有数的几种最古老最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其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散文的表达是如此, 就是诗词的表达亦如此。

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呈现出修辞艺术的丰富性。

修辞,为表达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方式。

陈望道在《谈谈修辞学的研究》中指出:“修辞学的任务是探求修辞现象的规律,缩小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

”修辞是对文辞或语辞的修饰,意即如何“刷饰”、“藻绘”或调整安排语言的形式。

尽管其有“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分,但其共同的主旨都是追求语言文学的通达,使其具有美感作用,激发读者的共鸣。

按此古今相通的精神旨趣,从散见于中国传统典籍的修辞理论和论述,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整理,修辞的内涵我们可以大约归为以下四类: ①(一)关于一般性修辞原则的讨论;(二)字句篇章的修辞;(三)辞格;(四)文体风格。

其中,辞格是修辞艺术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首先,辞格本身的创设原则、使用方法和修辞效果等应属修辞原则的讨论范畴,一般性的修辞原则也自然适用于辞格;其次,辞格是形成文字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的主要方法。

李白诗歌研究, 就其探索艺术手法来说,从修辞学的层面去切入,还是一个新角度。

通过辞格, 可以领略诗作绝妙的韵味情致, 窥探诗人独特的诗歌作法。

一、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1、比喻比喻是利用乙事来说明甲事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由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喻词(像、是等)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可用以描绘形象、阐述事理、抒发情感等。

确切的比喻可使深奥、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具体形象的比喻可使事物表达得生动、鲜明,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诗歌中的比喻十分精采,不论描述重大事件,还是抒发个人情怀,都运用得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具体例子不胜枚举, 如:以白日喻皇帝, 经紫微(星座名)喻朝廷、以权衡(秤)喻权力“白日耀紫微,三公运权衡。

”(《羽檄如流星》, 《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四)以龙鳞喻皇帝及其威严:“有策不敢犯龙鳞, 窜身南国避胡尘。

”(《猛虎行》)以阳春喻盛世明君“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梁甫吟》)以浮云蔽日喻奸佞蒙君误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以天气恶劣喻政治黑暗和环境险恶“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远别离》)以独漉(今河北涿县)之水混浊喻国势维艰:“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 水深行人没。

”(《独漉篇》)以沧海桑田喻世事剧变“乃知蓬莱水, 复作清浅流。

”(《庄周梦胡蝶》, 《古风五十九首》之九)以天狼(星名)喻安禄山贪残“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以巨鳌喻安史叛军首领、以长鲸喻叛军将领:“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以攀龙喻自己依附帝王建功立业“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梁甫吟》)以虎变(老虎秋后换毛)喻贤能政治上得意:“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同上)以虎啸(虎咆哮)喻施展抱负:“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经不邳圯桥怀张子房》)以草木盛衰喻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以气大事件,还是抒发个人情怀,都运用得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候的冷热喻人情世事的变化:“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以黄鹤徘徊喻抱负难酬:“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燕昭延郭隗》,《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以行路难喻世途坎坷“行路能,归去来!”(《行路难三首》之二)以孤蓬喻旅人流转:“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以落日喻依依惜别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以青兰花喻感情纯真:“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以落叶飘零喻作者流荡的悲苦:“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独漉篇》)以负霜草(草遭严霜而枯萎)喻自己含冤受苦:“扫荡六合情,仍为负霜草。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起兴起兴是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起情、烘托渲染气氛、确定韵脚和音步。

李白诗歌中起兴一格运用颇多。

《白头吟》是作者借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表达对被遗弃妇女的深切同情和对坚贞不渝爱情的歌颂的诗篇。

诗以波荡鸳鸯起兴:“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乌夜啼》写闺阁少妇思念丈夫的痛苦。

诗以归乌起兴:“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双燕离》写诗人自己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时,对于抛妻别子的深切悲痛。

诗以双燕齐飞起兴:“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登高丘而望远海》借秦始皇、汉武帝巡海求仙之举,讽喻了好神仙喜边功的唐玄宗。

诗以登高望海起兴:“登高丘,望远海。

”另外,《清平调词三首》以名花起兴, 歌咏了杨妃的天姿绝色和玄宗的淫逸生活;《远别离》全诗运用比兴手法, 形象地预告了唐王朝的大难将至;《将进酒》以黄河之水起兴(与前述夸张兼用),抒发了作者的愤慨;《蜀道难》比兴言志,以蜀道艰难借喻仕途坎坷, 感慨报国无路;《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比兴手法挥斥幽愤, 借梦游仙山写其二人长安“攀龙堕天”的经历;《独漉篇》运用比兴手法, 表达了欲学神鹰击九天大鹏,奋勇抗敌,为国雪耻的强烈愿望,等等。

2、夸张夸张是一种夸大或缩小原来事物, 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能够突出原来事物的形象, 使之蕴含丰富, 耐人回味, 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是惊人的。

写庐山瀑布之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出瀑布二首》之二)写横江浦风浪之险恶:“一风三日吹倒出, 白浪高于瓦宫阁。

”(《横江词》)写蜀道之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写黄河水之奔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写天台山之高峻(又衬托天姥山之雄伟):“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燕山雪花之大:“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写愁发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

另外,《登锦城散花楼》、《杨叛儿》、《梁甫吟》、《东海有勇妇》、《侠客行》等篇, 也有异乎寻常的夸张。

4、衬托衬托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陪衬本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与前述比喻、夸张、起兴等辞格,在《诗经》和先秦散文中就已出现。

它由本体(即要表达的中心事物)和衬体(陪衬事物)构成。

其作用是:突出本体事物的特征,烘托中心事物的艺术形象,从而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意境。

李白诗歌中的衬托也很别致。

《行路难三首》(其二)以“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四句,借冯驩、邹阳、韩信、贾谊坎坷事, 映衬自己的怀才不遇;又以“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

输肝音胆效英才”四句,借历史上燕昭王对人才(郭隗、乐毅、邹衍、剧辛)的尊重,反衬了现实对人才的埋没。

《西上莲花山》(《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九)以“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的诗句为衬托,描绘了美丽的仙人形象和神仙世界,反衬出安史叛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另外,《梦游天姥吟留别》、《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南流夜郎寄内》、《鹦鹉洲》等诗, 也都以衬托见胜。

5、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通过对比,可使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问题矛盾揭示得更加尖锐,双方特点呈现得更加显著, 美丑形象展示得更加鲜明。

李白诗歌中的对比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燕昭延郭隗》,《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诗句将朝政颠倒的作法做了鲜明的对比, 控诉了当朝权贵对人才的践踏。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梁甫吟》)诗句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与猰貐般的权奸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态度。

另外,《玉阶怨》描写宫女的哀怨, 全诗却无怨字, 而是用幽雅的环境与华丽的衣着同人物的怅恨相对照, 很巧妙地表现了寂寞幽居之怨。

6、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内容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可以用来表达不满、反驳、激愤、赞扬、幽默等情感, 以之另强语势, 把确定的内容表达得更为鲜活, 从而增添语言的意蕴和趣味。

李白诗歌中的反问, 确实意趣横生, 情味完足。

如“大运且如此,苍弯宁匪仁?”(《门有车马客行》)意为:连国家的命运都这样, (更不消说个人了)这难道是苍天的不仁义吗?这一反问,便很好地表达了诗人长期飘流的悲辛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草树云山如锦绣, 秦川得及此间无?”(《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无”是问词, 用法同“否”。

这两句意为:蜀地山高水美、锦绣如画,中原地带能比得上吗?这两句是对蜀地山川景物的热情赞美。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篙人?”(《南陵别儿童人京》)表达了诗人召人京时欣喜若狂的心境和希骥实现理想的跃跃欲试的心态。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团匕北楼》)这里流露出李白追步其后的愿望。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这里以新颖奇特的疑问句式,表达了诗人与金陵子弟的真挚友情。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这里倾发了诗人对擅长酿酒的纪姓老人的内心情感, 显示出李白的旷放豁达。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春思》)意为:思妇对爱情的坚贞非外物所能动。

诗句宣扬了女子的高洁情操。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反问的诗句, 表达了秋夜为前线征夫捣衣的长安妇女对结束战争、全家团圆的企盼。

李白诗歌中的修辞方式, 除上述6种外,还有比拟、借代、象征、双关、设问、婉曲、顶真、引用、反复、感叹、抑扬、精譬、对偶、借用、倒装、叠字等等辞格, 并且还有兼用手法,例如比喻兼反问、比喻兼对比、夸张兼比喻、夸张兼起兴、夸张兼讽喻、夸张兼衬托、倒反兼比喻、对比兼衬托、讽喻兼反问等等, 限于篇幅, 不能赘述。

二、李白诗歌的修辞功能1、诗歌修辞艺术构筑了醇美的诗歌意境诗歌修辞艺术中, 每一种辞格都呈现出一种语境,这就是说,在每一语境中都有一群艺术意象在滚动。

这一群群艺术意象便构筑了种种醇美诗歌意境或深邃,或高远,或优美,或幽雅……例如比喻辞格, 如前所述, 就构筑了一个天上地下的立体意象群诗人以白日喻皇帝、以龙鳞喻皇帝威严、以紫微喻朝廷、以阳春喻盛世明君、以浮云蔽日喻奸佞蒙君误国、以天气恶劣喻政治黑暗、以草木盛衰喻政治得失、以河水混浊喻国势维艰、以沧海桑田喻世事剧变、以天狼喻贪贱、以山倾喻气焰、以巨鳌喻叛首、以长鲸喻叛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