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心电图定位和消融

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心电图定位和消融

.
病例4--室上脊起源
需要长鞘支撑
.
病例5—三种形态室早
形态. 1
病例5--三种形态室早
形态. 2
病例5--三种形态室早
形态. 3
病例5--三种形态室早
窦 律.
女性,42岁, 主诉:阵发性心悸、气短3年。 现病史:心悸约2月发生一次,予以“富马酸比索洛尔”等口服。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无特殊。 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TIPs:RVOT室早消融失败
AP
LL
时,因这些位置的解剖毗
邻关系,应该考虑是否可
能为对侧(左室流出道、
主动脉窦)或者上方肺动
脉窦起源的可能。
RAO
LAO.
肺动脉瓣
RVOT解剖毗邻
左室流出道
主动脉窦
心大静脉
.
RVOT影像解剖
RAO
LAO
.
室早定位原理
.
心电图12导联的空间信息
上下
•Ⅱ、Ⅲ、AVF导联 (主要)
5.简易辨别起源于左侧还是右侧?
V2S/V3R >1.5:提示右侧起源 <1.5:提示左侧起源
.
6.如何判断一个好的消融靶点
carto上标测后,该处激动时间最早。
大头双极电位提前QRS波起始25ms以上。
大头单极电图呈锐利的QS型,下降支常有切 迹。
大头在该处起搏,起搏出与自身室早一致的 图形。
.
2.RVOT导管操作间隔及游离壁到位 技巧
前间隔前游离壁:导管仍然从PA位送至肺 动脉瓣上,逆钟向转直到红色朝向LL。 (LL/PA)
后间隔后游离壁:导管仍然从PA位送至肺 动脉瓣上,顺钟向转直到红色朝向RL。 (RL/PA)
游离壁:导管仍然从PA位送至肺动脉瓣上, 完全松弯,导管自然.贴到游离壁,将红色
.
.
窦律心电图(RBBB)
.
心动过速发作图 (逆P where)
.
小贴士:SVT心电图需与窦律心电图对照,以利发
现“逆P” 电生理医生终极疑问: 是个啥?(what) 在哪里?(where) 找evidences佐证-电生理检查
.
RVB S1S1 300ms刺激
.
RVB S1S1 350ms刺激
.
病例3--前间隔起源
I 导联:正向 S波:AVR>AVL AVL:qr 形 II/III/avF:切迹 胸导联移行:V3
.
病例3--前间隔起源
.
病例3--前间隔起源
.
病例4--室上脊起源
I 导联:高幅正 向
S波:AVR>AVL
AVL:低幅qr 形
II/III/avF:切 迹
.
胸导联移行:
病例4--室上脊起源
.
SVT-自发终止于A
.

SVT特点:AV间期>VA间期,距离
均长
1、PJRT;
2、慢慢型AVNRT;
3、AT。
.
RVB快速起搏拖带-A波形态无 变化
.
RVB快速起搏拖带-A波形态无 变化
.
RVB-Ziper 刺激
.
RVB-Ziper 刺激
.
靶点图
.
RVA=300 pacing(术后)
•AVR、AVL导联
左右
•Ⅰ导联(主要)
•AVR、AVL导联
前后
V1、V2、V3、
V4、V5、V6导 联
.
1. Ⅱ、Ⅲ、AVF导联看上下
Ⅱ、Ⅲ、AVF导联,QRS波正向波越正,起源位置越靠上 Ⅱ、Ⅲ、AVF导联,QRS波负向波越负,起源位置越靠下
.
2. Ⅰ导联看左右
Ⅰ导联,QRS波正 向波越正,起源位 置越靠心脏右边;
.
RVA=350 pacing(术后)
.
靶点图
1.双极提早QRS 35ms
2.单极图陡峭, 下降支有切迹
.
起搏标测
.
导管操作技巧
.
1.导管跨瓣到达RVOT
体位:LAO/PA。
将导管送入右房,旋转导管红色朝向LAO, 打大弯跨瓣进入右心室,边松弯边送导管 直至完全松弯,顺时针旋转,将导管红色 朝向PA位,打弯贴着间隔面往上送直到肺 动脉瓣上附近(导管会记录到A波)。
右室流出道室早的心电图 定位导管操作技巧与消融
.
CONTENTS
右室解剖基础 室早定位原理 导管操作技巧 临床病例分析
.
右室解剖基础
.
Opened Right Ventricle Anterior View
RVOT解剖
肺动脉瓣 室上嵴
.
整个右心室的形态近似椎体, 解剖学正常存在的室上嵴将 其分成两部分:下面为固有 右心室,上方为漏斗部或称 肺动脉圆锥,其还被视为肺 动脉的起点。
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室的左上 方,相当于右心室的心底部, 位置较高,该部位也称肺动 脉圆锥或漏斗部。
右室流出道起源于室上嵴的 游离缘,止于上方的肺动脉 瓣,外形近似于一个垂直整 个右室的短管,长约1.5厘米。 其内壁平滑而无肌小梁,其 向上延续为肺动脉出口。
RVOT解剖毗邻
.
RVOT解剖毗邻
右室流出道与左室流出道、 主动脉窦相毗邻,解剖位 置靠近,分别位于心脏的 右前与左后。 肺动脉窦处 于右心室流出道上方。
游离壁VS间隔 QRS波时限≥140ms 下壁导联R波切迹 V3导联R/S≤1
前(左侧)VS后(右侧) I导联负向或等电位线
近端(距PV>2cm)VS远 端
AVL正向或者等电位线
.
5.简易辨别起源于左侧还是右侧?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Vol.. 25, pp. 747-753,July 2014
临床病例分析
.
病例1--游离壁起源
I 导联:负向 S波:AVL>AVR II/III/avF:切迹 胸导联移行:V4
.
病例1--游离壁起源
.
病例2--RVOT与LVOT间起源
I 导联:正向 S波:AVR>AVL 胸导联移行:V2
.
病例2--RVOT与LVOT间起源
.
病例2--RVOT与LVOT间起源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RVB程序刺激
.
CS9-10程序刺激
.
HRA程序刺激
.
CS9-10程序刺激诱发SVT,窦口A早
.
SVT
.
SVT-融合波?
.
SVT:VV及AA均不等
.
SVT-自发终止于V
Ⅰ导联,QRS波负 向波越负,起源位 置越靠心脏左边。
I导联
.
3.胸导联移行看前后
胸导联,移行越早,起源位置越靠心脏后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胸导联,移行越晚,起源位置越靠心脏前面
.
4.RVOT间隔及游离壁定位
J Cardiovasc Electrophy. siol, Vol. 16, pp. S52-
4.RVOT间隔及游离壁定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