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物学:12触手冠动物

动物生物学:12触手冠动物


二、主要特征 1、消化管“U”型,肾管兼作生殖导管 2、具触手冠,且多数种类有外壳保护 3、真体腔 4、在发生上具有类似担轮幼虫时期 5、发育较特殊,兼有原口、后口动物的特点 6、都为固着生活
第一节 帚虫动物门
1、圆柱虫体,革质,膜质管子。 2、消化管U字形,触手冠外散开。
帚虫 A.自然状态;B.内部结构
触手冠是身体前端两条平行的突起弯曲形成,每条 突起上有很多细长、中空的触手,触手表面有纤毛, 触手内的空腔与体腔相通。
通过过滤取食。循 环系统发达,但是 没有心脏,靠血管 壁肌肉的收缩使血 液流动。血液中有 血细胞,并含有血 红蛋白,血液红色。 一对U形后肾,内 有纤毛,肾口在体 腔内,外肾孔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门两侧。
3.4.9 触手冠动物
(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触手冠
一、类群及演化地位 具有由体壁外突形成的,位于口 的周围,呈圆形或马蹄形,其上 有多个具纤毛的触手,因而又称 触手冠包括帚虫动物、外肛(苔 藓)动物和腕足动物。
这三类动物的胚胎发育比较特殊,兼有后口动 物、原口动物的特点。
后口动物与原口动物胚胎发育的不同点: 1)原口动物的口是胚胎发育时的胚孔,后口动物 成体的口是由内外胚层穿孔形成的。原来的胚孔形 成肛门。 2)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的形成是端细胞 法。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的形成是肠腔法 。
帚虫动物大多经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及体腔,原肠胚后发育成自 由生活、具有纤毛的担轮幼虫,再经变态,沉入水底,并分泌虫管,在管内 发育成成体。
帚虫的构造
帚虫
第二节 外肛动物门
1、水生群体,分泌外骨骼 ,触手冠,触手鞘, 消化管,群体个虫分为自个虫、异个虫。 2、雌雄同体,精巢在胃绪上,卵巢在体壁上。 3、以硅藻为食,海水,淡水(苔虫)。
群体生活,个体外有角质或
钙质保护壳,触手冠环状或
马蹄状,肛门在触手冠之外。 消化管U形;体表及触手担 负气体交换功能,没有专门 的呼吸器官。
草苔虫构造
草苔虫
鸟头草苔虫
A. 群体;B.部分示意图
羽苔虫
A.丛匍羽苔虫的群体;B.羽苔虫的结构
第三节 腕足动物门
1、不成群体,身体有外套膜分泌形 成的 背、腹两个壳。与软体动物 的壳不同,腹壳略大于背壳,以腹 壳或肉质柄附着生活。
2、壳后有孔,肌肉柄,消化系统呈 “V”。
3、只有有性生殖。
4、代表动物:海豆芽
海豆芽
✓ 腕足动物的触手冠 形态多样,触手上 满布纤毛;以触手 冠和外套膜进行气 体交换,没有专门 的呼吸器官。
✓ 体腔发达,有开放 式循环系统。
✓ 具有1~2对位于消化 管两侧的后肾。
✓ 雌雄异体,成熟的 配子进入体腔,通 过肾排出体外,受 精卵经辐射卵裂, 以内陷法形成原肠, 以肠腔法形成中胚 层和真体腔,自由 游泳的幼虫经变态 发育成为成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