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姓名: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2分,共12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
3.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
(+)
4.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
(—)
5.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
6.原生动物身体的运动方式为鞭毛或纤毛的摆动。
(+)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
1、伸缩泡
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2、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3、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4、外套膜
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5、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
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6、孢子生殖
进入终未宿主的孢子虫发育至卵囊后,核和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先形成多个孢子母细胞,每个孢子母细胞形成许多孢子,一个孢子又可形成许多子孢子,最后可形成成千上万个子孢子。
这就是孢子虫所特有的孢子生殖方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
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2.水管系统为(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
A多孔动物 B腔肠动物 C轮虫动物 D线虫动物
4.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C )。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5.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
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6.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C )。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7、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C )。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
8、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B )。
A 节肢动物门
B 软体动物门
C 原生动物门
D 环节动物门
9、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B )。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中胚层
D 体腔膜
10、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D )。
A 棘皮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海绵动物
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腹毛动物门。
2、绦虫无消化器官,由皮层吸取寄主肠内的营养液。
3、自养型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为光合营养。
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食物短缺、水池干涸等虫体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形成包囊。
4、海绵动物门又称多孔动物门,身体为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中胶层中有石灰质的骨针,是由某些变形细胞分泌而成,这些细胞又称为造骨细胞。
5、.动物的组织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6、在某水体中观察到数量很多的绿眼虫,这是国为水体有机物重度污染所致,这些眼虫可以做为监测水质(水体污染)的生物指标。
7、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和孢子生殖。
8、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阶段。
9.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适应水中固着所特有的结构,其基本类型为三种: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由此可反映出海绵的进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10.海蜇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纲
四、论述题:(共20分)
1.简述动物假体腔和真体腔的形成:(8分)
答:从线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假体腔,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为假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为: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2.简述中胚层的功能。
(5分)
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使机体复杂化;2)产生肌肉,加强了新陈代谢;3)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4)促进了神经和感觉器官的发展;5)形成了实质组织,能够贮存养料和水分,为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7分)
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叮吸人血时把疟原虫引入人体。
虫体随血液流入肝脏,危害肝细胞,进行裂体生殖;肝细胞破裂后一部分侵入其它肝细胞,另一部分则侵入红血细胞,仍然进行裂体生殖,繁殖多代,导致人体内生理环境恶化。
裂殖子形成大、小配子母细胞,再被蚊虫吸去,在蚊体内产生大、小配子,受精后形成动合子并移至肠壁靠体腔一侧,发育成卵囊。
卵囊内的核质和胞质多次分裂并形成大量的子孢子,流至蚊的唾液腺,蚊虫吸人血时又传染给其他人。
此为其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