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控制性权益•非控制性权益概念(可辨认净资产相应份额)
–被合并企业权益中除了购并方以外的权益
–非控制性权益不等于少数股东权益!
•没有实质控制权的多数权益
•100%拥有被控制企业股权的非控制股东
母公司法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以“非控制性权益”单独列于负
债和股东权益两项目之间,不包括在股东权益中,实质
上视为负债
●在合并损益表上,以“非控制性权益应享净利润”项目
单独列于各项费用下,实质上视为费用
实体法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非控制权益包含在合并股东权益
中,在股东权益下单独列示
●在合并损益表上,非控制性权益应享有子公司净利润属
于合并收益的一部分,在合并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
1、合并日购并法下P公司各别报表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贷:现金
2、相关的调整和抵消分录
(1)抵消内部债权债务
•借:应付账款-P 10 000
•贷:应收账款10 000
(2)抵消子公司权益账面价值
•借:普通股-S 100 000
•资本公积20 000
•留存收益50 000
•贷:对S公司投资136 000
•非控制性权益34 000
(3)资产增值调整
母公司——不考虑非控制权益资产增值
•借:场厂设备8 000
•土地8 000
•商誉8 000
•贷:对S公司投资24 000
实体法——考虑非控制权益资产增值和商誉
•借:场厂设备10 000
•土地10 000
•商誉10 000
•贷:对S公司投资24 000
•非控制性权益 6 000
修正实体法
●控制权溢价:企业合并取得多数控股权要支付较高价
格,即控制权溢价,因而认为商誉不适用于非控制性权益。
将商誉视为高价购买,而非超额利润资本化。
●非控制权益应该以合并日取得的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
值计量,而非以被并购企业整体公允价值的份额计量,即不为非控制性权益确认商商誉。
便宜并购——存在非控制性权益
不建议给非控制性权益确认利得修正实体法——考虑非控制权益资产增值,不考虑商誉•借:场厂设备10 000
•土地10 000
•商誉8 000
•贷:对S公司投资24 000
•非控制性权益 4 000
合并报表确认投资对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影响
借:对S公司投资贷:现金
1.非控制权益与商誉确认与计量
2.消除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及子公司权益(账面值),并确认相应非控制权益部分
借:普通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贷:对S公司投资
非控制权益
3.将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调整至公允价值,确认非控制权益和商誉
借:厂场设备/ 土地/ 商誉
贷:对S公司投资
非控制权益
4.消除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
借:应付账款—P公司
贷:应收账款—S公司
5.将消除与调整后母子公司资产、负债相应项目合并,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
第
一
年
非控制权益:
其中,A1,B1,C1,D1期末存货全部售出处理方法一致
A2,B2,C2期末存货部分售出全资上销、下销和非全资
下销处理方法一致
D2期末存货部分售出非全资上销,要分摊非控制性权益应
享有份额1. 回复到合并日,编制抵消和调整分录
借:场厂设备10000
土地10000
商誉8000
普通股100000
资本公积20000
留存收益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60000
非控制性权益38000
2. 摊销公允价值增值
借:折旧费用1000 借:非控制性权益(20%)200 贷:累计折旧1000 贷:非控制权益应享收益(20%)200 3.消除年度内投资收益(现金股利)
借:股利收益(80%)
非控制性权益(20%)
贷:现金股利
4.母子公司之间债权债务
5. 消除公司之间交易包含的为实现利润
借:销售收入(总收入)借:非控制性权益
贷:销售成本(差额)贷:非控制性权益应享受益存货(留存库存×毛利率)
第 1 回复到合并日,编制抵消和调整分录借:场厂设备10000 b2 消除以往年度的累计影响(第三年,之前积累两期)应该扣除之前会影响非控制性权益分配损益的事项,其中有
的基础
➢将商品销售和外币结算业务视为相互独立的交易
➢认为汇兑风险为财务风险不是购销决策,建立“汇兑损益”
账户单独计量,不作为成本或收入的调整
➢处理方法:
1、当期确认法(无论损益是否实现,均计入当期损益表)
借:存货→借(贷):汇兑损益→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贷(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2、递延法(将汇率变动期间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递延至账款结算日,计入账款结算期间的损益表)
借:存货→借(贷):递延汇兑损益
贷:应付账款贷(借):应付账款
结算日:
借(贷):汇兑损益
贷(借):递延汇兑损益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套期➢远期外汇合约:最常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套期工具
➢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买卖双方在进行远期交易
时为避免汇率变动的损失,约定于将来一定时期,以约
定汇率结算外汇而签订的合约。
➢按套期保值的对象分为:
–对受险净资产或净负债的套期
–对外币约定的套期
–对预期外币交易的套期
一、出口商对外币应收账款的套期P287 例10-4
①交易日(由于远期外汇合约是待执行合约,当日公允价值为0)
–借:应收账款
–贷:销售收入
②外汇变化(资产负债表日,结算日):
20XX年XX月XX日被套期净资产产生汇兑损失
–借:汇兑损益
–贷:应收账款—美元
会计–对国外实体净投资的套期
(投机目的远期外汇合约)
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上升计入当期损益(贴现计算)
–借:远期外汇合约
–贷:远期合约损益
③收款日:
2005年2月1日收到美国公司货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
–贷:应收账款—美元
2005年2月1日按远期外汇合约卖出,收取约定数
–借:银行存款—英镑
–贷:银行存款—美元
–远期外汇合约
外币折算Chapter 11: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第四节不要求)
➢第一节:
最早采用的方法:流动VS 非流动
货币VS非货币
时态法(与货币VS非货币的区别?)
现行汇率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
➢第二节:
重述与折算的应用条件?
判断功能货币是否为母公司报告货币(P317)
P318表格11-10
➢第三节:对折算差额的处理:重述VS折算?
时态法
•将资产和负债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大
类,同时在折算时考虑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
–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现行汇率
–非货币性项目:
•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历史汇率
•按现行成本计量的:现行汇率
–股本:历史汇率
–留存收益=折算后资产-折算后负债-折算后股本
•对损益表项目处理与流动与非流动法相同!
–收入和其他费用类项目按报告期间的平均汇率折
算
•平均汇率=(期初汇率+期末汇率)/2
恶性通货膨胀下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恶性通货膨胀:3年累计通货膨胀率100%或以上
•处于恶性通货膨胀中的外币,不能作为计量货币
•如何折算:
–先按物价指数重述
–再折算为母公司报告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
–教材P319例11-11
与外币交易引起的外币折算损益类似,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有三种处理方式:
–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52号准则要求在重述时(时态法)
–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予以递延
程序复杂,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国际上不被
认可
–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作为股东权益的调整项目
第52号准则要求在现行汇率法折算时(现行
汇率法)
–销售成本=折算后的期初存货(按历史汇率)+折算后的本期购货成本(按平均汇率)-折算后的期
末存货(按历史汇率)
–长期资产摊销,如折旧费用:按资产购入时的历史汇率
现行汇率法:单一汇率法、期末汇率法
•资产负债表项目:
–资产和负债:现行汇率
–股本:历史汇率
–留存收益=折算后的资产-折算后的负债-折算后的股本
•损益表项目
–平均汇率=(期初汇率+期末汇率)/2
功能货币的确认
–区分功能货币是外国货币还是母公司报告货币
–教材P317表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