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复习题

三、词语解释(5小题*3=15分)
1、法律概念89
2、法律原则98
3、法律事实161
4、法律责任的免除202
5、立法体制255
6、英美法系133
7、法的溯及力78
8、法的创制246
9、法律责任186 10、法律体系104 11、法系131 12、法的概括性29
13、法的价值44 14、法律继承218 15、法律效力75 16、法的历史类型211
17、法律关系149 18、法治国家352 19、法律移植221 20、规范性法律文件73
21、法律方法308 22、法律部门108 23、法的编纂74 24、法的规范作用230
四、简答题
1、简述法的一般分类有哪些?
答:1 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为标准将法律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为标准将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将法律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4 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将法律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 根据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将法律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2、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有何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两者同属于法的构成要素,法律原则对法律规则具有一般指导意义,法律规则是法律原则的具体运用。

区别:1、在对人及对事的覆盖面上,法律原则较宽,法律规则较窄,法律原则有更大的宏观指导性。

2、在变化的速率方面,法律原则较法律规则稳定。

3、在是否适用的确定性方面,法律原则较为模糊,法律规则较为明确;且冲突的原则与冲突的规则在适用上,选择的方法也不相同。

冲突的规则的适用常常是要么无效,要么有效。

确定相互冲突的原则的适用时,常常要对冲突的原则所代表的利益做出权衡。

3、简要分析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主观要件是主体的行为意志和认知状态。

客观要件是指行为外在地表现出来的行动、手段和结果。

在法律行为的结构中,外在方面(法律行为的客观表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因为:1、人的内心状态只有外化为行动并对外界发生影响,才能成为法律评价的对象和依据2、个人的真实思想和感觉只有通过一个标准,即个人的行动,才能加以判断。

3、行为有无法律意义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法律行为,需要由其外在方面来决定。

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

生活中,常常出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即“认识错误”(包括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

依据“不知法者不免其罪”原则,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均不构成免责的前提
4、简要分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的是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是由哪些要素或成分所组成,以及构成法的规则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术界,主要有三要素说和二要素说。

我们的观点,三要素说,即:条件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
种成分。

5、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宪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2、平等原则的含义:A、统一适用,公民享有同等权利和承担同等义务B、权利受侵犯的公民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不得歧视。

C、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D、公民违法犯罪行为,都同样追求法律责任,给予相应法律制裁。

3、适用“平等原则”的重要意义:A、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B、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D、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E、实现“平等原则”,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

4、实践中A、坚决反对封建特权思想。

B、平等原则与社会主义法的性质是一致的。

C、司法工作要忠实于事实和法律,不能因人办案。

6、简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我国现行法的渊源主要是成文法,我国现行正式的成文法渊源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法规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8、其他渊源。

不成文法往往是中国法的渊源的补充
7、如何理解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法律关系是法学的基本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征。

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的联系,构成了法律关系不同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法所具有的重要属性,如国家意志性、强制性,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主体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国家支持、保证主体权利的行使,保证义务的承担)。

8、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两者建立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主要原则和内容相同。

区别:两者法律渊源不同、法律结构不同、法官的权限不同、诉讼程序不同。

其它法律分类、法律术语、法学教育及司法体制等方面不同。

9、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权利和义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对立统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二、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从宏观上一个社会的权利和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微观上来说,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总是处于对等的关系,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义务是相互包容、相互覆盖的,权利隐含义务,义务也隐含权利。

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总体上说,权利义务以其各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功能,共同构成了法的作用机制。

即权利义务双重作用机制。

四、价值上的主次关系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权利应处于主导地位,其次历史上来看,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要人民从义务约束和身份限等影响下解放出来,最后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各有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10、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