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腐技术交底

防腐技术交底

2、补伤程序
确定补伤位置→表面处理→预热→贴补伤片→损伤直径大于≥30mm时用热收缩带包覆
3、热收缩套(带)基材边缘应平直、表面平整、清洁、无气泡、庇点、裂口及分解变色,基材厚度应不小于1.5mm,胶层厚度应不小于0.8mm,周向收缩率应小于15%。
4、收缩套(带)保存在包装箱内,应贮存在有遮挡的地方,切勿放在潮湿之处,或长期受阳光直射。
技术交底记录
(表式C2-5)
编号
G4
009-1
工程名称
部位名称
G39-G172
工序名称
补口、补伤
施工单位
交底日期
2009年11月7日
交底内容:
1、补口程序
准备工作→管口清理→管口预热→管口表面处理(喷砂除锈)→管口加热测温→涂刷底漆→热收缩套(带)安装→加热热收缩套(带)→检查验收→管口补口标识→填写施工、检查记录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交底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保存。
③喷砂后应达到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Sa2.5级要求。
④喷砂除锈完成后,用空压机或毛刷将管口灰尘清除。
12、涂刷底漆
按设计要求涂刷无溶剂环氧树脂底漆,待底漆干后,安装聚乙烯热收缩套(带)。
13、热收缩套安装。
①收缩套先在管口斜上方30℃封口,并将固定片有胶面一侧烤至软化,并把固定片中间位置对在收缩套(带)接缝处,压实平整。轴向塔接110~125mm,环向塔接105~110mm。
17、检查验收
①补口的外观逐个检查,热收缩带(套)表面应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无烧焦炭化等现象;热收缩带(套)周向及固定片四周应有胶粘剂均匀溢出。
②每一个补口均应用电火花检漏仪进行漏点检查。检漏电压为15kV。若有针孔,应重新补口并检漏,直至合格。
③补口后热收缩带(套)的粘结力应进行检验,管体温度25±5℃时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50N/cm。每100个补口至少抽测一个口,如不合格,应加倍抽测,若加倍抽测全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口应全部返修。
④补伤后的外观应逐个检查,表面应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无烧焦炭化等现象;补伤片四周应有胶粘剂均匀溢出。不合格的应补。
⑤每一个补伤处均应用电火花检漏仪进行漏点检查。检漏电压为15kV。如不合格,应重新修补并检漏,直至合格。
⑥补伤后的粘结力应进行检验,常温下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35N/cm。每100个补伤抽查一处,如不合格,应加倍抽测,若加倍抽测全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伤应全部返修。
5、石英砂准备:2~4mm之间,并在专用炒砂盘进行烤烘干燥,并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6、管口清理前记录补口处未防腐的宽度。
7、环向焊缝及附近的毛刺、焊渣、飞溅物、焊瘤用扁铲、砂轮机清理干净。污物、油、污泥杂物等用棉纱、毛刷清理干净。
8、考虑到气候潮湿问题,每道管口在喷沙除锈前用火焰加热器进行预热,温度为30℃-40℃,以清除管道表面的水份,并用点温计测量上下左右4个点温度。
固定片,直到压紧整平为止。
14、加热热收缩套
①热收缩套定位后,用火焰加热器从中间位置沿环向均匀加热,使中间部位首先收缩。
②两个人同时从中间往两侧均匀移动加热,从管底到管顶同步使热收缩套均匀收缩,并用辊子滚压平整,将空气排出,直到端部底胶均匀溢出后停止加热,并将溢出的底胶刮平。
15、补伤措施
①直径不大于30mm损伤(包括针孔)补伤采用聚乙烯补伤片。
9、管口加热时,应设两人在管两侧同时加热,两人从顶部和底部沿管环向摆动加热,以确保加热均匀。
10、管口加热完毕,应立即进行测温,测量管口表面上下左右4个点温度,4点温差不大于±5℃。
11、管口表面处理
①特殊地段无法采用喷砂除锈,采取角向磨光机除锈,除锈等级达Sa2.5级。
②管口喷砂前将补口带宽度范围外两侧500mm内的防腐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喷砂时将防腐层打伤。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交底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保存。
技术交底记录
(表式C2-5)
编号
G4
009-2
工程名称
乳山-文登-荣成天然气输气系统工程(世纪大道~石硼杨家村东)
部位名称
工序名称
施工单位
北京市中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交底日期
2009年11月7日
交底内容:
②用火焰喷枪垂直固定片沿管道轴线左右匀速移动,边加热边压紧整平,用皮辊往复压
②用棉纱清干净损伤区域的污物如泥土、油污等,将该处的聚乙烯层打毛,并加热管体表面至60℃-100℃;
③直径≥30mm损伤,先用聚乙烯补伤片补伤,然后用热收缩套带包覆。
16、做好施工环境的控制,补口补伤宜安排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对于一般的风天、雨天应在采取防风防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以保证补口补伤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