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读书笔记
1、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统计资料也即统计信息,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所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它是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是社会公众了解国情、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主题。
统计学是关于统计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首先从定性研究开始,即在搜集原始统计资料(统计调查)之前,就要根据所要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任务、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规定分析这个对象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分组方法。
——定性工作,为定量分析做准备。
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再达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或规律。
3、质——量——质
4、统计学特点:
①数量性(用大量数字资料说明事物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关系、差别程度、普遍程度、发展速度、平均规模和水平、平均发展速度等)
②总体性(针对总体,研究过程是从个体到总体,即必须对足够大量的个体进行登记、整理和综合,是它过度到总体的数量方面,从而把握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变化与发展的总趋势。
③具体性(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表现一定的质。
)
④社会性
5、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①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为决策管理服务。
会议记录
买单率X 客单价
‖‖
商圈人流X20%=进店客流X(买单人数/进店客流数)X(营收/买单人数)=营收
进店客流少——行销品牌问题
买单率低——产品组合问题
客单价高——商圈和选址问题
选址在远离市区,开大商场,要求开车来,这样买单率和客单价会高,件单价会低,一买一车。
选址在市内,开便利店,要求件单价高,客单价低,客流大。
人口变项——目的是做市调
人口结构——消费结构。
人口
品
项
纵轴要相互独立,细化要全无遗漏。
冷藏,只是手段不是分类。
分类要求互无交叉,一层一层推敲下去,最终形成详细分类及编码
分类要考虑:
商圈等级店等级
+ = +
顾客结构品类结构
信息和现场管理
区域经理散到各个区域的旗舰店去。
有三成的时间在透过旗舰店管理。
招人等
1、员工能更深入地工作
2、监督
3、KPI等的达成。
分公司之下区经理10家店。
A X 60% BX40% C D
评价薪+绩效薪+年节奖金+分红=30万
月月次年
1000 (1000X 120%=1200)
2000 (1800)
出勤
不要用形容词,要有明确的岗位原因。
比如不能用辛苦,而要用加班费。
公平起见。
要就“维度”来谈。
责任度高、工作时间是评价工资的标准。
必须承认每个岗都有技术。
环境加给,的概念是很高的。
低薪高就、高薪低就的解决办法:
岗位薪+调整加给=工资
3000 + 1000 = 4000
3150 + 850 = 4000
3300 + 700 = 4000
高薪低就的工资调整:冻结其工资,别人涨工资不给他涨,靠时间来解决。
岗位评价为先
重要的岗位先挑人。
——招聘、培训。
设立虚位以待的模式,虚下来的位置的工作,由其主管担任。
规章、制度——薪酬、绩效——发展、培训——等
职等对应每个岗位都有其资格职还有一个管理职。
薪等和职等相对应。
所以职位名称就不再重要,职等才重要。
把钱和抬头分开。
职位分配表
营收货架周转率/ 毛利率/ 畅销品
销售数量
陈列数量
进店客流,衡量店内店外的问题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