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解胎儿1—10个月在孕妇肚子里的变化情况

图解胎儿1—10个月在孕妇肚子里的变化情况

图解胎儿1-10个月在孕妇肚子里的变化情况
1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长约O.2cm,体重约1g,受精卵裂变形成桑椹胚,继续分裂形成囊胚并着床。

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开始发育。

母体的变化:无自觉症状。

基础体温持续升高。

黄体素分泌增加。

医生的建议:注意流产。

月经迟于2周以上没来,就应去医院妇产科接受检查。

不去公共场所,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与感染影响神经管、四肢、眼睛的发育。

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习惯,保持均衡营养。

2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长约3cm,体重约4g,已成人形,早期心脏形成,有心脏搏动,头、口、眼睛、耳朵、身体、手脚开始形成。

母体的变化:月经停止。

发生孕吐症状。

乳房肿胀。

腹部及腰部紧绷。

阴道分泌增加,出现尿频。

医生的建议:到街道医院领取孕产妇保健手册。

生病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注意休息,避免较剧烈的运动。

预防流产,避免性生活。

平衡膳食。

多喝开水,这个时期易感染需加强防护。

3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长约9cm,体重60g,手、脚指头发育完全,指甲、牙齿开始形成,外生殖器开始发育。

母体的变化:孕吐症状加重,腹部紧绷,膀胱受到压迫,尿次增加。

白带异常。

食欲下降。

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避免X射线。

避免病毒感染。

避免烟酒、咖啡因。

避免农药、油漆、有毒化学物。

避免养宠物。

保证充足睡眠。

注意口腔清洁。

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及新鲜果蔬。

4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长18cm,体重120g,已可区分性别,用胸部做呼吸动作,能吮吸自己拇指。

长牙根,胎儿泡在羊水里,轻飘飘来回转动。

母体的变化:孕吐症状减轻。

基础体温下降。

腹部微微突出。

子宫位置提高,进入腹腔,对膀胱压迫减轻。

医生的建议:预防流产。

进行胎教。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

孕吐稍止,积极参加孕妇培训班。

5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长约25厘米,体重约340g,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开始发育。

全身布满胎毛,长出少许头发。

长出皮下脂肪,体重增加。

母体的变化:开始分泌乳汁。

感觉到胎动。

腹部更为突出。

可听到胎心音。

医生的建议:预防贫血。

准备孕妇装。

参加孕妇培训班。

以超声波测听胎儿心音。

6个月
身长约30厘米,体重约600-700g,长出头发,眉毛,睫毛。

会做踢脚和挥拳小动作。

母体的变化:食欲增加,体重随之增加。

乳房变大,有肿胀感,分泌乳汁。

子宫底高18-21厘米。

医生的建议:注意妊娠高血压综合证。

继续每月一次的定期检查。

准备生产及婴儿用品。

注意体重及贫血。

注意加强运动与均衡的营养。

预防便秘,多吃粗纤维食物。

7个月
胎儿变化:身长约35-37厘米,体重约1000-1200g,大脑皮质发达,可开始控制身体机能。

在宫内转成头向下的姿势。

开始长脚指甲。

母体的变化:腹部变大引起腰痛及背痛。

出现妊娠纹。

有腿部浮肿,小腿抽筋等症状。

子宫底升高约26厘米。

压迫到心脏及呼吸器官,有心悸或呼吸困难现象。

医生的建议:定期产检改为2周1次。

注意早产,纠正贫血。

下半身血液循环不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睡眠。

开始练习帮助生产的辅助动作。

注意行动时保持平衡。

8个月
胎儿变化:身长约40厘米,体重约1500-1600克,皮肤变红,全身胎毛减少。

听觉系统发育完成。

母体的变化:胃和心脏受到压迫。

乳晕及外阴部色素沉着。

腿部出现静脉曲张或浮肿。

腰痛增加。

宫底高达25-27CM。

医生的建议:注意胎动。

注意早产与贫血。

继续每2周1次的定期产检。

小心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胎位容易改变,行动时须特别注意。

9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体约45CM,体重约2000-2500g,皮下开始长出大量脂肪,头发长到5cm。

各个器官发育成熟,对来自母体外的光开始有反应。

娩出后生存能力较强。

母体的变化:胃部受到压迫,食欲再度缩减。

尿次增加。

腹部不规则紧绷。

全身酸痛,腰痛增加。

阴道分泌物量更多。

偶尔有初乳分泌。

出现生产的前兆-先期阵痛。

宫底高达30cm。

医生的建议:注意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注意不要跌倒。

定期产检改为每周期1次。

采取左侧卧位睡眠与休息。

阴道分泌增加,孕妇最好每天沐浴,保持清洁。

10个月
胎儿的变化:身长约50cm,体重约3000g,胎儿成熟。

母体的变化:小腿抽筋。

子宫在1日内有数次不规则收缩的情况。

产道变软,白带增多。

子宫底稍微下降,呼吸轻松。

胃部也不再受到压迫。

医生的建议:继续每周1次的定期产检。

禁止远行。

充分的休息、睡眠与营养。

保持身体清洁,以便随时皆可入院。

反复练习帮助生产的辅助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