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
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
一、填空。
1.某班女生相当于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比女生多
2.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40米减少25%后是( )米,( )米比60米少。
3.两个工程队,甲队的人数是乙队的1.2倍,甲队有60人,乙队有( )人;如果乙队有60人,甲队有( )人。
4.甲乙两地相距43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2千米,5小时后,汽车离乙地( )千米,离甲地( )千米。
5.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0,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 ),乙数是( )。
6.一本书80页,先看了全书的,又看了15页,还剩下全书的( )。
7.某班今天的出勤率为92.5%,请病假2人,事假1人,今天出勤( )人。
8.一项工程,甲独做30天完成,乙独做20天完成,两队合做4天,还剩下这项工程的( )。
二、选择题。
1.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4. ,算式:1200
5. ,算式:1200(1- )
6. ,算式:1200(1- )
7. ,算式:1200(1+ )
8. ,算工:1200(1+ )
四、根据不同的条件,列出相应的算式。
商店运来苹果360箱,运来梨多少箱?
1.比运来的梨少,算式:
2.运来的梨比苹果多,算式:
3.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0%,算式:
4.运来的梨是苹果和梨总数的,算式:
5.运来的苹果比梨的多60箱,算式:
五、应用题。
1.农场要收割832公顷小麦,已经收割了4天,平均每天收割115公顷,剩下的要在3天内收割完,平均每天需要收割多少公顷?
2.一块地今年产粮食1500千克,比去年多产300千克,增产了百分之几?
3.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时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的速度比甲车慢,A、B两站
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4.甲、乙两人4小时共同加工3600个机器零件,已知甲5小时可以加工1900,乙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5.学校买了4副羽毛球拍和20根跳绳,付出150元,找回11.4元。
每副羽毛球拍18.4元,每根跳绳多少元?
6.李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还剩下35页没有看,李明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7.修一条路,甲队独修15天完成,乙队独修20天完成,甲队先修3天后,剩下的两队合修,大约要几天修完?
8.长州电厂有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5吨,可以烧60天,实际每天节约20%,这批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解) 9.某小学高年级有240人,占全校人数的,低年级与中年级人数的比是3∶2,中、低年级各有多少人?
10.六年级(1)班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后来又转来几个女生,这样,女生就占总人数的,转来女生多少人?
2.一个数的比它的少( )。
A. 25%
B. 30%
C. 20%
D. 33.3%
3.20米减去它的后,再减去米,还剩( )。
A. 10米
B. 19 米
C. 14 米
D. 4 米
4.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人数是43人,甲班比乙班多4人,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设乙班有x人,列出的方程是( )。
A. 432-x=4
B. 432+4=2x
C. x+(x+4)=432
三、根据不同的算式,补出相应的条件。
某村今年植树1200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补充条件: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 ,算式:1200-200
2. ,算式:1200+200
3. ,算式:1200_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