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复习word精品

学前教育学复习word精品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广义:是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改变人行为的活动。

狭义: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六七岁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在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在各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

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机构中的学前教育:托儿所,早教中心,幼儿园(主体)。

学前教育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37 年德国布兰肯堡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我国第一所幼儿园1903 年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柏拉图《理想国》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提出了胎教思想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①重视胎教② 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常识③重视家庭教育夸美纽斯:教育学鼻祖《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

《母育学校》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世界图解》学前儿童读物陈鹤琴:1923 年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我国第一所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幼儿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家校合作,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多在户外活动。

陶行知:平民教育家教育的平民化中国化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张雪门: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把中国的幼稚教育分为四类:培植、培养、发展、改造。

《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恩物” 《幼儿园教育学》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

②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③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重视感官教育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学前教育与经济:①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

②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④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与政治:1、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①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

②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教育法律和教育规章,以保证学前教育目的的合法实现。

③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

④ 统治阶级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学权利进行严格控制。

⑤ 社会政治制约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

2、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会的政治不仅对学前教育的性质而且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就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条件。

学前教育与文化:1、文化与教育的关系:①文化水平与教育:社会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具有极高的相关性。

②文化传递与教育: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觉一起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文化传递的前提、动力和重要途径,并在传递过程中起到补充、发展和丰富义化的作用。

③文化选择与教育:是教育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教育需要选择文化,选择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社会文化。

2、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①文化是政治经济作用与学前教育的中介。

即通过文化传递一定的政治、经济要求。

②文化主要表现为其主动,相对独立的形态,直接的影响着学前教育。

制约:① 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②消极滞后作用,新、旧文化的交替,文化心理冲击,使一些不良的文化形态与价值观对学前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与功能的成熟。

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① 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② 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③ 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发展。

② 家庭环境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③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学前教育的性质: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学前教育的功能:①学前教育具有促进儿童个体发展的功能。

②学前教育对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与进步具有的社会功能。

任务: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又为家长参加社会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保教合一启蒙性直接经验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①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② 发展适宜性原则③目标性原则④ 主体性原则⑤ 科学性原则⑥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⑦ 整合性原则特殊原则:① 保教合一的原则②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③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④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

构成学前教育的因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学前儿童是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师幼等交流活动的基本要素。

1989 年联合国进一步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四个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它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能力与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是独立的人,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发展着的人(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儿童具有自身的价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专业理念与师德:① 对职业的理解与认同②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③对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态度与行为④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① 幼儿发展的知识②幼儿教育和保育的知识③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①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②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③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④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⑤激励与评价⑥沟通与合作⑦ 反思与发展学前教育教师的劳动特点:① 全面性和综合性②创造性③示范性④长期性角色特点:①教师是儿童一日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②教师是儿童社会沟通中的中介者③教师是社区资源的整合者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培养学前儿童素质的教育。

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学前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外部物质和精神因素所构成的系统。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直观形象法、游戏化(法)、观察、发现与体验法、语言引导与评价(谈话法)日常生活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如厕活动、整理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

特点:自在性(生活性)、习惯性、情感性功能:①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学前教育机构里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②是学前儿童愉快的度过每一天③是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活动有可乘,四组合自选活动让儿童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干。

在自由活动中,儿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和玩伴,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和游戏。

功能:①自由活动有利于充分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②自由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③自由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注意事项:一、要为儿童的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1、合理划分场地、注重暗示性2、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安全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动静交替性)二、创设精神环境,引导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1、以角色身份投入,激发儿童选择的自主性。

2、鼓励儿童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3、支持接纳儿童,弓I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4、儿童餐与环境材料的准备、摆放、整理。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教育的分类: 游戏的功能:① 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促进大脑发展②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③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④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的条件:一、游戏的时间:① 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② 减少过渡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儿童游戏的有效时间二、游戏的环境与材料㈠游戏的环境: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提供的条件,包括游戏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

1.游戏的空间环境: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游戏环境2•游戏的心理环境①教师应建立于儿童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②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③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儿童最好的榜样。

㈡游戏的材料:1•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3•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5•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6•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三、儿童的自主㈠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㈡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儿童游戏的水平与预设㈠3岁前:3岁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四阶段儿童主要一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喜欢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亲子游戏是两岁前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

㈡幼儿初期(小班):幼儿初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性游戏初期。

象征性游戏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常常重复同一动作,而且游戏主题不稳定,常随外部条件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受思维水平的限制,是我控制的水平较低。

此阶段角色游戏比较简单,角色的种类不多。

有独自游戏向玲和游戏过度。

预设:室内,要以角色区为主。

室外,设置运动区、玩沙玩水区等。

同种玩具提供多份。

㈢幼儿中期(中班):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

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游戏兴趣明显增加。

儿童的游戏不仅模仿,反应常生活情景,还经常创造性的反映日常生活,能进行主题构造活动,对规则游戏产生了兴趣。

预设:在环境的创设中,以象征性游戏和结构游戏环境为主适当增加的结构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以满足儿童想象和创造的愿望。

㈣幼儿晚期(大班):幼儿晚期的儿童处于象征游戏的高水平阶段,幼儿已摆脱了实物直观相似性的束缚,语言描述和动作表象起主导作用,可以用语言动作代替实物进行游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