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道路施工班组
接收人
交底内容: 本工程的道路基层分为两层:
1、机动车道底基层为 36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 18cm 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2、非机动车道底基层为 20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 20cm 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3、人行道底基层为 15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 10cm 厚 C15 素混凝土,2cm 厚 M10 水泥砂浆;5cm
参加单位 会 签 栏
参加人员
记录人:年月日源自D、 拌和用水应采用清洁饮用水。
3、拌和: 采用现场集中进行拌和。拌和时要注意:
A、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记录人:
年月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市政施管—10
交底内容: B、拌和中适时测定含水量,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 0.5~1.0%,如含水量大于最佳时,应进行自然蒸 发,使含水量达到最佳值。若含水量小于最佳值,应补充洒水进行拌和。一般在摊铺洒水时,用水量应 稍大些,这样可避免二次拌和造成的浪费。 C、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的损失。在雨季施工时,应 采取措施,保护集料,防止雨淋。 D、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室确认的剂量多 0.5~1.0%。 E、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减少摊铺机待料的情况。 4、摊铺和碾压: 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铺设。 B、采用 12 吨以上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15cm。用 12~15 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 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当分层摊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0cm。 C、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即先边后中;平曲线 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要求压实度 97%。 D、摊铺时应全宽度一次摊铺,若摊铺宽度不够,应用两台摊铺机前后错开摊铺,保证前后铺料搭接在 水泥初凝前碾压成一整体。 E、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 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超高部分刮 除并扫出路外。 5、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A、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合整型后,留 5~8m 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 工时,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应再加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B、经过拌和、整型的水泥稳定土,应在实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 C、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工作缝的处理。工作缝和调头处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末端,沿稳定土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约 30cm 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 此槽应与路的中型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 方木紧贴其垂直面。 D、 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E、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进行补 充拌和。整平时,接逢处的水泥稳定土应比已完成断面高出约 5cm,以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
厚 MU40 青石板;
4、石牌坊支路底基层为 20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 20cm 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一、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1、施工测量:施工前对路床按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恢复中线,直线段每 10~20m 设一桩, 平曲线段每 10~15m,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 0.3~0.5m 处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或基底 层)边缘设计标高及松铺厚度的位置。 2、备料:根据各路段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的干燥集料数量。根据混合料的配 合比、材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车辆的吨位,计算各种材料每车料的数量。也可根据各种集料所占的比例及 其松干密度,计算每种集料的松铺厚度,以控制集料施工配合比,而对结合料(水泥)仍以每袋的摊铺面 积来控制剂量。各种材料的规格型号为: A、水泥:采用符合物理力学性能要求的 P.O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宜大于 6 小时,初凝时间应 大于 3 小时。 B、碎石:采用石灰岩轧制的碎石,压碎值不大于 30%。 C、砂:采用碎石料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 3%。
编号: 工程名称 工序名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隆昌县西部宜居区环城南路 B1 段道路工程
部位名称
市政施管—10
环城南路 C 段 K0+000-K0+461.787 石牌坊支路 K0+000-K0+147.014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交底日期
2012 年 4 月 20 日
交底单位
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人
接收单位
6、纵缝的处理: A、水泥稳定层的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逢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纵逢应 按下述方法处理: B、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 度相同; C、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部分,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整型和压实; D、养生结束后,在铺筑另一幅前,拆除支撑木(或板); E、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整型和碾压。 7、养生: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生,在其上覆盖硬纸皮,洒上适量的水,重视保湿,以免水分蒸发。 养生时间不应少于 7 天。养生期间,应严格控制车辆通行。 8、质量检验: A、水泥稳定碎石在摊铺未压实前应每天取样一次或每拌和 250 吨取样一次,并按照 JTJ057-94 及 JTJ058-2000 规范的标准方法在工程师确认合格的实验室检验含水量、水泥含量、混合料干容重和颗粒 组成范围(筛分试验)。 B、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应≥97,7 天抗压强度应≥2Mpa, 平整度≯15mm;纵断高程≯+5,-20mm;宽 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厚度允许误差在-12mm 以内,横坡(%)允许误差在±0.5mm 以内;
记录人:
年月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市政施管—10
E、 交底内容:
F、 F、如拌和机械或其他机械必须到已压成的水泥稳定土层上调头,应采取措施保护调头作业段。一般可 在准备用于调头的约 8~10m 长的稳定土层上,先覆盖一张厚塑料布或油毡纸,然后铺上 10cm 厚的土、 砂或沙砾。
G、整平后,用平地机将塑料布上的大部分土除去(注意勿刮破塑料布),然后人工除去余下的土,并 收起塑料布。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