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理学》课件-肺炎
(三) 灰色肝变期(第4~6天) 特点:纤维素渗出为主; 肉眼:肺叶仍肿大,色灰白,质实如
肝,切面干燥,颗粒状;(附图) 镜下(附图): 肺泡壁—毛细血管被渗出物压扁,充
血减退; 肺泡腔—大量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少
量红细胞、巨噬细胞、菌(-),纤维素 可穿过肺泡间孔互相连接。
胸膜—纤维素渗出。
临床:全身症状明显(高热、咳嗽、咳
白C渗出过少,纤维素渗出过多,不能及时被 中性白C释出白蛋白溶解酶溶解清除,而由肉 芽组织长入将其机化,使病变部呈红褐色肉样, 称肺肉质变,Carnification.
一、概述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1、细菌(肺炎双球菌Ⅳ型为多,其次为葡 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绿脓,大肠杆 菌等,经气道或血道入肺,偶尔有霉菌感染 所致)。
2、病毒(流感、麻疹病毒) 3、异物(新生儿羊水吸入,昏迷,麻醉者 胃内容物吸入)发病,先有支气管炎,以后 引起肺炎。
三、病理变化 性质:化脓性炎 部位:两肺下、背部为多,以小叶为单位,
小病灶互相融合即为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镜下(图示): 1、病灶中心为一呈化脓性改变的细支气
管; 2、周围肺组织充血,肺泡腔内有浆液,
五、预后:良好。
大叶性肺炎
左下肺叶可 见实变病灶(灰 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低倍)
灰色肝样变期(高倍)
小 叶 性 肺 炎
小 叶 性 肺 炎
小叶性肺炎并发肺脓肿
目
局 及 其 并
的 病 理 变
与 发 病 机
了 解
的 要 求 :
发化理大
症,,,
。临掌小
床握叶
病大性
理小肺
联叶炎
系性的
,肺病
结炎因
呼吸系统主要特点:
1、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 2、肺(换气部分)——肺泡,呼吸膜结
构。肺泡孔,肺泡巨噬细胞等; 3、胸膜、胸膜腔。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95%为肺炎双球菌Ⅰ、Ⅱ型 发病: 抵抗力↓+细菌存在+诱因 1、上感,突 然受寒 2、过劳,胸部外伤 3、醉酒,乙醚麻醉 4、心功能不全。 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恢复常态。 肺泡腔—中性白细胞大多已变性(脓球) 巨噬细胞明显增多,纤维蛋白溶解。 临床:前二期实变体征消失,患部又可 听到湿罗音,X线: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 不规则块状阴影。
结局与并发症: 1、中毒性休克; 2、败血症; 3、肺脓肿或脓胸; 4、肺肉质变:少数抵抗力低下者,中性
脓痰胸痛);呼吸音减弱,叩、听、触诊;X 线所见大片致密阴影,由于充血减退,流经 病肺的血液大大减少,以致V血氧合不足的 情况减轻或消失,因此缺氧症状有所改善。
(四)溶解消散期 (第6天以后) 特点:渗出减轻,趋向吸收。 肉眼:病变部渐带黄色,切面颗粒状外
观消失,质变软,加压时可挤出脓样混合液 体;
中性白细胞、红细胞、脱落的肺泡上皮等,但 纤维素很少,这点可与大叶性肺炎区别;
3、病变呈局灶性,病灶之间为正常肺泡 或呈代偿性肺气肿改变。
肉眼:两肺散在、灶性分布的实变区,病灶 大小不一,粟粒至胡桃大(直径1cm左右,相当 于小叶范围),形状不规则、质实、硬度增加、 切面略隆起,但不呈颗粒状、挤压有脓样渗出物 溢出,胸膜一般无改变。(图A、图B) 四、临床病理联系:
1、支气管炎及炎性渗出物刺激→咳嗽; 2、粘液分泌亢进+混合感染→咳粘脓痰或脓 痰; 3、肺泡内有渗出物 ①→湿性罗音、X线呈灶 状阴影;②→肺通气少及换气障碍→紫绀、呼吸 困难(小儿鼻翼煽动)。
4、病灶散在分布,病灶之间有正常肺组织。 因此实变体征不明显,听诊湿罗音可随咳嗽及及 体位的改变而消失。
5、化脓性炎→全身症状有发热,WBC升高 (中性白细胞升高为主)。 五、结局及并发症
1、及时治疗→渗出物吸收消散而痊愈; 2、支气管受损重,病程长→支扩; 3、肺组织破坏较多,病灶大→肺脓肿 穿破胸膜→脓胸或脓气胸; 4、老人、小儿→毒血症,中毒性心 肌炎, 缺氧等。可致心衰、呼吸衰竭或中毒性脑病,危 及生命。
例题: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A、可由多种细菌引起; B、病变多为化脓性炎症; C、支气管旁淋巴结常有急性炎性
反应; D、病灶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变; E、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
一、概述 二、病因:
病毒性:(麻疹、腺病毒、流感、巨细胞病 毒、鼻病毒等,尤以腺病毒为多见)
支原体性:肺炎支原体 三、病理变化:(图示)
病变主要在肺间质。支气管壁,小叶间隔, 肺泡壁等间质充血水肿、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肺 泡隔增宽肺泡腔仅少量浆液,红细胞、巨噬细胞渗 出,有时有红染膜样物(透明膜),胸膜光滑。
肉眼:暗红色,无明显实变,切面少量液 体溢出。
四、临床: 炎症刺激→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X线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可有发热、头痛、乏 力等症 状。
(一)充血水肿期(发病第1—2天) 特点:浆液渗出为主
肉眼:肺叶肿大,重量增加,暗红,切面湿润 呈海绵状,挤压时有血性泡沫状液体流出。
镜下(图示):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大量浆液+少量红细胞、巨噬细胞 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细菌。
临床:以毒血症状为主,寒战、高热,血中
WBC↑,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听诊可闻 及湿罗音,捻发音。X线可见淡薄均匀阴影。 (二) 红色肝变期(第2~3天)
特点:以红细胞、纤维素渗出为主(出血性
纤维素性炎)
肉眼:肺叶肿大、重量增加,暗红,质实如
肝,切面粗糙颗粒状。
镜下(图示)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红C+纤维素+少量中性白C, 脱落上皮,细菌; 胸膜—纤维素渗出。 临床:咳嗽、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 难,紫绀+毒血症状; 听: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管状呼吸音 (+),胸膜摩擦音(+); 叩:浊音; 触:语颤音↑; X线:大片致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