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内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小红发现自己关于热传递、热量、温度的笔记有些错乱,请你帮助她把正确的挑选出来()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含有热量少的物体2.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C.它有几个“纳米”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D.磁铁能吸引铁钉4.禁烟令于2011年5月在我国生效.小小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地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间有作用力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很小5.由c=,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6.质量之比为1∶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甲乙比热容之比为()A. 1∶1 B. 1∶2C. 2∶1 D. 1∶47.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8.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A.B.C.D.9.下列物理现象或物理量,跟温度高低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热量B.热运动C.热能D.热传递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住宅小区房屋的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且两层玻璃间还充有惰性气体,这是因为惰性气体()A.容易导电B.不容易导热C.能增加房间的亮度D.增大玻璃的密度11.液态的蜡在凝固成固体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这说明()A.从液态到固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大B.从液态到固态时,分子间距离变小C.同种物质液态的分子与固态的分子不同D.液态变为固态后分子间就无空隙了12.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如图所示,有两根粗细、长短相同的铜棒的铁棒,在两根棒上以酒精灯为中心用蜡对称粘上几根火柴.当酒精灯加热时,会发现火柴掉下来的顺序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而且是铜棒下面的火柴先掉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 热从物体温度______ 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______的部分;(2)两根棒中导热性能好的是____________.14.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 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 min.∶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15.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很小,其直径尺寸的数量级约为________ m.把10 cm3的水和10 cm3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20 cm3,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_相同.(选填“体积”、“质量”)(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 J/(kg·∶).(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四、计算题(共3小题)17.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质量为2 kg,温度为25 ∶的水吸收6.72×105J的热量后,水温升高为多少 ∶?若将该冷水与质量为1 kg,温度为70 ∶的热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混合后水的末温为多少 ∶?1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初温为80 ∶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若这些热量被5 kg的-50 ∶冰块吸收,则冰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c水=4.2×103J/(kg·∶),c =2.1×103J/(kg·∶))冰19.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200 g水,第二个装有200 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应的上升到的温度作成如图所示,求:(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c水=4.2×103J/(kg·∶),不计热损失](2)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A项,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时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项,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故B错误;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故C正确;D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2.【答案】D【解析】飘在空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要大得多,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3.【答案】D【解析】磁铁能吸引铁钉,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4.【答案】B【解析】抽烟时,烟雾会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分子在空气中运动,从而使抽烟者周围的人们也会吸入烟雾,造成被动吸烟,所以选项B合题意.5.【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比热的公式c=是由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t0)变形而来,可以利用它计算物质的比热容.6.【答案】A【解析】已知:m甲∶m乙=1∶2、Q甲∶Q乙=1∶1、Δt甲∶Δt乙=2∶1;根据Q=cmΔt得,c=,所以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7.【答案】C【解析】热量是过程量,即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多少,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谈到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故B、D说法错误;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与温度高低无关,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故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8.【答案】D【解析】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并位于原子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因此,原子结构的模型就像太阳系一样,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行星绕太阳运转.9.【答案】A【解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指发生热传递时,传递内能的多少,而温度高低是一个状态量;故热量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故A符合题意;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可见热运动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故B不符题意;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具有的热能就越大;可见热能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故C不符题意;热传递是发生在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产生的物理现象,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答案】B【解析】房屋窗户采用双层玻璃的目的有两个:隔音、保温.惰性气体是否导电与隔音、保温没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惰性气体不容易导热,能够起到保温的目的,B符合题意;惰性气体对房间的亮度几乎无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降低房间亮度,C不符合题意;有无惰性气体对玻璃的密度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B【解析】液体变成固体时由于分子间距离减小而使体积减小;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减小了,由此可说明多数物体从液体变为固体时体积减小.12.【答案】C【解析】A项,由滑梯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B项,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合题意;C项,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是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D项,压缩空气,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13.【答案】(1)高低(2)铜【解析】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即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根据铜棒下面的火柴先掉光,可知道铜棒的导热性强于铁棒的.14.【答案】∶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1)B(2)∶【解析】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开始的5分钟温度极速降低,5-10分钟降低的比较缓慢,而10-15分钟内温度只降低几摄氏度,所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并且能从图上看出第14分钟两者的温度相同了.(1)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2)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 min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15.【答案】分子10-10间隙【解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十分微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把10 cm3的水和10 cm3酒清混合后发现它们的总体积小20 cm3.16.【答案】(1)质量(2)加热时间(3)温度(4)2.1×104(5)1.9×103【解析】(1)为了便于比较水和色拉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除让水和色拉油的初温相同外,实验前还必须控制水和色拉油的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中,我们控制水和牛奶的质量相同且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我们是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热6 min水的温度变化量为Δt=45 ∶-20 ∶=25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0.2 kg×25 ∶=2.1×104J;(5)因为加热6 min水和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由Q=cmΔt可得:c===1.9×103J/(kg·∶).17.【答案】解:由题意可知:冷水吸收热量Q吸=6.72×105J,冷水的质量m冷=2 kg,冷水的初温t0=25 ∶,由Q吸=cm(t-t0)得,吸热后水的终温:t末=+t0=+25 ∶=80 ∶+25 ∶=105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则水升高后的温度为100 ∶;(2)热水质量m热=1 kg,热水的初温t0′=70 ∶,若不计热损失时,Q吸=Q放且Q=cmΔt,得cm冷(t-t0)=cm热(t0′-t),混合后水的终温:t===40 ∶.答:混合后水的末温为40 ∶.【解析】(1)根据热量公式Q吸=cmΔt可计算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然后根据水的沸点判断水的末温;(2)冷水吸热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列出等式后可计算混合后终温.18.【答案】解:(1)由Q吸=cmΔt得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30 ∶,水的初温为80 ∶,升高30 ∶后,水的温度为110 ∶,因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并且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所以水吸热后,温度不会升高到110 ∶,水的末温为100 ∶;(2)由Q吸=cmΔt得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12 ∶;答:水的温度升高到100 ∶;冰块升高的温度为12 ∶【解析】(1)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求出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末温为100 ∶,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2)已知冰的质量、比热容、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可以求出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19.【答案】(1)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c1m1(t1-t01)=4.2×103J/(kg·∶)×0.2 kg×(35 ∶-15 ∶)=1.68×104J,不计热损失,所以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Q放=Q吸=1.68×104J,电加热器1 min放出的热量:Q放===3.36×103J;(2)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4×Q放′=4×3.36×103J=1.344×104J,根据Q吸=cm(t-t0)可知,酒精的比热容:c2===2.2×103J/(kg·∶)答:(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3.36×103J;(2)酒精的比热容是2.2×103J/(kg·∶).【解析】(1)从图象中找出水的初温和末温,根据公Q吸=cm(t-t0)求出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即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再除以5即可得出每分钟放出的热量;(2)因为是相同的电加热器,所以可以求出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公式Q吸=cm(t-t0)求出酒精的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