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
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
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
他8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
变声离开唱诗班后生活艰难,靠私人教课和弹伴奏为生。
他曾当过那不列斯歌剧作曲家波尔波拉的钢琴伴奏和侍仆,因而随其上过几次作曲课。
1761年,他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的乐队,后成为乐长。
在宫廷的近30年里,他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
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趋势,宫中音乐组织解体,他迁居维也纳。
1791年和1794年两度访问英国,他创作演出了12首《伦敦交响曲》大获成功。
晚年创作出了两部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 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它们确立起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
交响曲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
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
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他早期的交响曲多为生活娱乐题材,形式接近室内乐。
18世纪70年代起才更多地吸收了北德乐派的成就,具有较深刻的内容和古典风格,往往既严肃又幽默。
例如《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72),据说是为了暗示公爵让乐师们休假回家而作的。
海顿不同寻常地在第4乐章急板后面加上了慢板的第5乐章,奏至中途,乐队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吹熄其谱架上的蜡烛而退席,最后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交响曲带到深深打动人心的终止。
80年代创作的“巴黎交响曲”(有人说是为宗教音乐会写的那几首,也有人说是为奥林匹克音乐会写的6首,目前尚无定论),抒情性的曲调更为丰富、生动、风趣,配器手法也更成熟。
其中《第八十三交响曲》(1785)第1乐章副题的音响如母鸡咯咯叫唤,被称为《母鸡》交响曲。
《第八十三交响曲》(1786)末乐章的主题听起来象一首脚步沉重而笨拙的风笛舞曲,故被称为《熊》交响曲。
《第八十五交响曲》(1785)因受到法国王后的喜爱而得名《王后》交响曲。
海顿后期创作的12部“伦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题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
其中4首得了绰号:《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1791)、《第100交响曲》(《军队》,1793~1794)《第101交响曲》(《时钟》,1793~1794)《第103交响曲》(《鼓声》,1795)。
这12首“伦敦交响曲”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开创了交响曲的新的主调音乐风格,并使复调手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发展。
他摈弃了古老复调中那种拘谨而神秘的性质,而代之以率真、生动的音乐语言;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使作品的4个乐章体现统一的艺术构思,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四个乐章套曲的模式如下: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充满活力和信心的;第二乐章,行板或慢板,复三部曲式或主题与变奏的形式;第三乐章,带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
另外,海顿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的重要性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他写下80余首弦乐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内容大多是欢乐、热情的抒发。
50年代所写的10余首弦乐四重奏,在它们5个乐章的排列中清楚地显示了古典舞蹈组曲的影响。
从《第十七弦乐四重奏》(1771)开始确立了4乐章的形式,此后的作品很少例外。
在他某些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把中间两个乐章调换。
1781年他为俄国皇储保罗大公爵所写的《小鸟》、《你好》等6首《俄罗斯四重奏》(1781),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2乐
章。
1772年所写的6首《太阳四重奏》中,复调因素增多,其中3首以复杂的赋格结束。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开始形成“对话的原则”,即把主题的叙述分置在各个声部,如同4个人的谈话,具有在主调和声基础上产生的复调性,改变了早期突出第1小提琴声部,而把其余声部处理成单薄伴奏的机械状况。
90年代创作的《皇帝》(1797)《日出》(1797)等8首弦乐四重奏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华彩,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可与“伦敦交响曲”相媲美。
总的来说,海顿的音乐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他的音乐正如他的个性:明快,乐观,幽默,充满了生气。
就像是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
其次,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的风格。
为了面向更广泛的听众,他在一些作品中采用了民间舞曲性的旋律。
再者,在音乐题材方面,海顿爱好日常生活的亲切题材,长于表现人类朴实明朗的感情和乐观的信念,但不喜欢表现人的复杂的内心冲突。
他不是以戏剧性而是以美妙和幽默的情趣引人入胜,快乐和充满希望构成了海顿艺术的气质。
另外,海顿的作品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因为他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他的作品尽管不如后者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那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但却充满着人生的进取精神和生活的乐趣与幽默,体现了启蒙主义的思想信念。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受到鼓舞;也因为它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