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有效作业的布置
前进一中王海燕
现在学校乃至全省都在倡导“有效教学”,也是新课程核心内容之一。
而布置物理作业,这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布置质量的高低,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有限,空间狭小,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充分地开发;另外,作业布置不当,对部分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些同学可能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作业,偷工减料,甚而抄袭,更有极少学生拒不作业。
如何解决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因此合理地布置作业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精心设置作业,能够更有效的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而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我就仅以初二物理“生活用电常识”这一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为例,浅谈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首先,复习教材内容:1、根据自己的理解图文并茂地使本节物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尽可能地提出新问题;2、在物理课本上完成课后作业。
布置这类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达到熟悉、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家人的指导下进行观察:1、观察家庭电路的连接情况,找出家中电路与教材中不同的地方或教材没有提到的细节问题;2、仔细观察电能表,查阅电能表使用说明书;3、仔细观察灯泡与灯头,到底是怎样连入电路;4、仔细观察保险装置;5、分析一些家用电器的电路连接情况(可求助家人和朋友)。
”布置这种作业的目的是把自己学到知识应用于观察,在观察中理解知识、扩展知识,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做一个“安全用电”的宣传者:1、向你的家人讲述一下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2、讲解一下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短路的危害;3、讲解如何节约用电4、安全用电常识知识等。
这是最基础的知识,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选择。
采用向家人宣传、讲解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就感,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小组实践探究与合作讨论:1、以小组形式到五金店去了解导线和开关的种类、规格及“国标”的标准;去了解如何区别假冒伪劣的电路元件及电器产品;2、以小组利用书刊、网络等查阅因电引起的事故及其原因;3、以小组形式去观察讨论洋浦中学附近的高压输电线路;4、通过上述活动写一篇小论文或感想。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作业,针对那些“吃不饱”、的学生和对物理没“兴趣”的学生。
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更大地开拓了教学时空。
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到研究物理学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合作、主动的学习,也使学生了解物理与现实社会的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课,物理作业布置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布置作业是一件非常科学、严谨的事情,因此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决不能一刀切,让部分学生能深入下去作进一步的探索,张扬学生个性;决不应是随意的、盲目的,想起什么布置什么,而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这应是教师在作业布置当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布置作业要有创新,形式要多样化。
3、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后成就感。
4、有利于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5、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科学探索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要紧密联系生活,关心社会,与时代同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7、做哪些作业不作统一要求,怎么做作业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什么时间完成不要限制太死。
8、对作业的评价方式必须多种多样,但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8、注意多学科综合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9、要关注作业数量向重视作业质量的转变,力争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同步发展。
要做到学生作业真正“有效性”,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求老师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要求老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量,开拓知识视野,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学习型老师。
惟有如此,老师才能布置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能的作业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实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如何提高物理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作者谈了自己的思考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解决. 一.加强作业的备课研究,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 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出来,或教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和检测,而且避免随意性,练得恰到好处,完成习题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8分钟以内。
这里,精选的目的集中体现数量少而质量高上面.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就决定了物理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精选的目的是保证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要求.这有别于课堂中的巩固练习,又不是巩固练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巩固练习的有效延伸,是在课堂巩固练习基础上的适当提升,包括思维和能力的适度提升和训练.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学内容之外,加大备课后作业的力度,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使课后作业体现在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知识的训练上,力求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来设计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分层布置作业,加强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练有所获,增强作业布置的实效性. 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 避免一刀切,作业有简到难,循序渐进适度提升,最后留一、二道选做题,满足中上学生的能力要求. 基础题,适合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并要求做课本相应习题和难度相近的习题;中档题,在基础题的基础上适度提升,中下学生可以做,选做题或稍难题,有能力的学生自己选做,教师只
是规定必须完成的量。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克服题海战术。
教师在精选习题时由于保证了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学生做完后能从题中总结一类题的解题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关注基础,量力而行,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优秀的学生通过选做题进行适当的拔高,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减少,同时为教师作业批改和研究留出了宝贵时间,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第一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下次课前或者“三翻扔题”时间予以解决,从而增强了作业布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