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精细学习计划学校:上海财经大学专业课代码及名称:统计学(432)适用学院、专业:统计与管理学院应用统计专业计划制定人:目录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3)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16年8月) (3)2、强化提高阶段(16年9月-16年11月) (3)3、冲刺阶段(16年12月-16年12月) (3)二、专业课参考资料 (3)三、专业课学习方法解读 (3)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3)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3)3.真题的使用方法 (4)四、专业课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4)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16年8月) (4)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16年9月—16年11月) (8)(一)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9)(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15)第三阶段:冲刺阶段(16年11月-16年12月) (16)五、经验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6)一、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16年8月)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16年9月-16年11月)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16年12月-16年12月)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二、专业课参考资料1、教材:《统计学》(贾俊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2、配套习题:《MAS考试过关必做习题集》、《统计学学习指导书》3、上财历年432真题、其他30所高校432真题三、专业课学习方法解读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专业课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16年8月)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16年9月—16年11月)注:7-8月要关注新出台的2015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与往年有无变动,变动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所在。
9-10月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10-11月研究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一)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第三阶段:冲刺阶段(16年11月-16年12月)五、经验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由于本人是跨专业考研的,复习时间是6个月,并不算长,复习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作参考。
政治:作为一名理科生,政治基础可以说为零。
我的方法就是紧跟肖秀荣老师,买了他几乎所有的书,按阶段复习。
我是2015年9月18号大纲出来以后买的政治大纲,20号开始复习政治。
(之前完全没有复习政治,只是了解过政治要考哪几门课程)。
(1)开始复习政治就要开始看视频,我都是在网上买的三仁网校的视频,我非常喜欢肖秀荣老师对于毛中特的讲解,简短不拖拉,不会耽误我自己看书。
史纲和马原都是将基础班和强化班听完了,用的1.5倍语速的视频听完的思修与法基没怎么听视频,就是快速的把视频过了一遍。
形势政策和当代不要太早复习11月初开始复习就可以,书推荐买肖秀荣老师出的形势政策那本小册子。
那个知识点就足够了。
(2)第一阶段参考书:考试大纲+肖秀荣的1000题+知识人精讲精练。
大纲是从开始一直用到考试前一天,肖秀荣的1000题我做了一遍看了一遍,都是在做选择题,熟悉大纲上的知识点。
当然由于今年大纲有些变化,1000题跟大纲有些出入,我关注了肖秀荣老师的微博,上面会有对1000题的更正。
精讲精练这本书太厚了,没有全部看完,只是在听肖秀荣老师讲毛中特的时候用了一下。
(3)第一阶段政治复习完(不包括形势政策和当代)差不多就十月中旬了。
买了一本风中劲草,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历年的考点重点非常突出,我用这本书的主要是为了熟悉知识点。
然后自己按照之前老师讲的视频对照大纲把政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尤其是马哲,史纲和毛中特)这其实也是个很大的工作量,但是花这些时间应该是很值得的,自己把逻辑图归纳总结出来以后对大纲的把握就会清晰很多。
紧接着就要开始复习形势政策和当代了,这部分的复习方法就按照肖秀荣老师视频中讲的方法来复习。
这个时候选择题的复习差不多结束了。
(4)政治第二阶段复习完差不多就11月中旬了。
我开始重点复习的是分析题,买了肖秀荣老师的考点预测这本小册子回来背,还有命题人冲刺八套卷做选择题。
到12月时,出来了很多模拟题,有时间就做一做吧,模拟题主要也是做选择题,分析题看看思路就差不多了,模拟题当中我背诵了肖四上的分析题答案,虽然现在反压题非常严重,但肖四主要是给我答题方法上的启发。
ps:政治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战线拉太长(暑假之前务必不要开始复习政治),一定要注意各科的复习方法,逐渐培养政治思维,不能过于看重政治,但是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每年因为政治单科不过线的真的还是有很多的,所以要把握好度,保证政治不拉分就可以了。
英语二:英语二相对于英语一而言真的是简单很多。
由于我英语基础还可以,时间也不够充裕,在英语复习我只准备了下单词和作文。
背单词我用了几个比较好的app,如百词斩和不背单词。
这两个app背单词的效率比用纸质书背起来效率高。
作文的话我是11月份开始用的新东方王江涛老师的英语二高分写作,每周背两三篇,大小作文各背了10篇,顺便练了下英语单词写作。
数学三:很多人问复习数学的时候要不要先把课本看两遍。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大学学过高等数学,而且不是那种每天上课睡觉,考试什么都不会的应该就不需要。
只需要先把去年的数三考试大纲打印出来,知道什么要考,什么不考。
我在数学复习上花的时间最多,前两个月基本就是复习数学和专业课。
我当时高数、线代、概率论全程都听的是文都汤家凤老师的视频,听了他的强化班和冲刺班,个人认为他把知识点讲的非常透,非常细,我听他的课记了两大本厚厚的笔记,后面做题的时候经常翻翻,做题速度提高不少。
参考书用的是二李的数学复习全书、660题和真题解析,复习全书的知识点讲的很细,把这本书看了有三遍,660题和真题各做了两遍。
接下来我用的书还有:《400题》,张宇的8套题、4套题,合工大的几套模拟题等等,基本比较有名的模拟题都做了一遍,这些模拟题大多比真题稍难,做这些题对知识点的熟练,做题速度的提高很有好处。
我觉得《400题》难度最大,但是题目很有水平,张宇的8套题稍微有点偏,这两本适合在冲刺前期做,扩展视野。
统计学:我本科不是统计学相关专业,复习时间不多,而且上财的统计学没有指定书目,历年真题也不公布。
所以刚开始复习心里还是有点小混乱的。
当时用的参考书目是:贾俊平的统计学以及习题指导,茆诗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圣才的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过关必备,圣才的应用统计硕士考试专用教材。
刚开始三个月我一直不慌不忙的看着统计学这本教材,感觉内容比较简单就大概看了两遍,做了两三本习题。
后来在淘宝上买了真题后突然发现概率论近两年占的比重非常大,看了网上的经验帖后买了茆诗松的教材开始复习,这本书还是有难度的,时间不太够了,书看了大概两遍,课后习题做了一遍,事实证明这本书在考试中考的基本都是课后习题,而且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初试不会考,比如伽玛函数、贝塔函数、特征函数等等,因此把要考的课后习题弄透就完全可以了。
重点的就是和统计学相结合的6、7两章,需要多看几遍。
我对于概率论这本书复习并不好,专业课成绩算不上突出。
关于习题可以做几个著名学校的统计学真题,然后就是上财的历年真题了。
真题一定要研究,因为重点永远都是重点,不过每年题目怎么变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12年的真题超纲较多,在未来不具有太多参考性,13、14年的真题都较为简单,15、16年真题风格类似,难度适中,很有可能以后会渐渐稳定为这种出题模式。
Ps: 14年的分数线有390+,而15年和16年的分数线都大概在370左右.这反映出上财的专业课以后的趋势不会偏向与简单化了,以今年的形势来看,以后的专业课会比较稳定,难度会和今年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