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研成果奖励细则.doc

教科研成果奖励细则.doc

教科研成果奖励细则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实施细则修订: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实施细则(第四次修订)一、目的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倡导良好的教研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二、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各项科研成果的奖励。

三、职责 3.1 教务科负责本细则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3.2 教务科依据本细则,负责教师获奖项目、获奖材料的审查、奖励数目的申报工作。

3.3 办公室负责教务科所申报材料的审核、奖励数额的核算工作。

3.4 总务科负责奖励积分和资金的核算和发放工作。

四、内容 4.1 奖励项目本细则奖励范围确定为:课题研究、教改实验、教学竞赛、获奖论文、发表作品、编写教材、软件开发及教具制作、辅导学生参加竞赛、科技发明与制作。

获上述成果的相关作者必须在获奖材料上标明该作者系眉县职教中心或宝鸡理工学校教师,且必须向学校提供作品样本、获奖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一式两份),电子文稿及其他相关材料方可获得奖励资格。

4.2 奖励标准 4.2.1 课题研究凡经各级教科研学术机构评比鉴定立项的课题研究成果,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相应等次者,给予课题组每位成员按获奖级别和等次奖励相应积分,省级课题成果:一等奖 30 分,二等奖 25 分,三等奖20 分,国家级课题成果:一等奖 40 分;二等奖 35 分;三等奖 30 分。

4.2.2 教改实验凡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成果,取得相关教育教学机构鉴定结果,具有推广价值的分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奖励,奖励积分依次为:15 分、20 分、25 分、30 分、40 分。

4.2.3 教师教学竞赛、技能竞赛凡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教育教学部门组织的赛教活动或技能竞赛获奖者,按参赛级别及等次奖励如下:县级一等奖 20 分、二等奖 15 分,市级一等奖 25 分、二等奖 20 分,省级及以上一等奖 30 分、二等奖 25 分。

4.2.4 获奖论文凡经县级及其以上学术机构、教科研机构组织的论文评比活动获奖者,按县级、市级、省级相应等次奖励岗位积分,分别为:县级一等奖10 分、二等奖 5 分,市级一等奖 15 分、二等奖 10 分,省级一等奖 20 分、二等奖 15 分,国家级一等奖 25 分、二等奖 20 分。

4.2.5 发表作品凡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学术期刊、教研期刊、党政报刊发表文章或专业性作品者,每次分别奖励岗位积分 15 分、20 分、25 分。

发表美术或
书法作品,按市、省、国家级刊物,每个版面分别奖励岗位积分 15 分、20 分、25 分。

4.2.6 编写校本教材凡由正式出版社出版校本教材,属独立著作者,奖励 500 元,属合作撰写者,主编奖励 300 元,副主编奖 200 元,编委各奖 100 元。

4.2.7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具制作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作品根据选题水平,科技含量、实用价值、推广范围以及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工作产生的效益大小确定奖励额度,在县级推广使用 20 分;在地市范围内使用奖励 25 分;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者,分别按照 4.2.3 条
中的相应级别和等次予以奖励。

凡制作的教具有一定的创新水平,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对教学确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学校一次性奖励 20-50 分。

如在县级以上评比获奖励可按奖励标准中 4.2.3 条(教学竞赛)奖励条款执行。

4.2.8 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 4.2.8.1 辅导学生发表作品、征文竞赛、论文评选辅导学生以学校名义在县、市、省、国家级刊物或学术机构发表作品、征文竞赛、论文评选者,同一批次,取最高项,分别以 5 分、10 分、15分、20 分数额奖励岗位积分;发表美术或书法作品,可按相应级别刊物,每个版面分别以5 分、10 分、15 分、20 分数额奖励岗位积分。

4.2.8.2 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比)赛辅导学生以学校名义科技创新、科技制作竞赛,获县级一、二等奖分
别奖励 50 元、40 元;市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 100 元、80 元;省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 200 元、150 元;国家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 400 元、300元。

辅导学生以学校名义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按照《宝鸡理工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训练管理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4.2.8.3 训练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此项奖励依照《宝鸡理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运动队教练员职责及奖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4.2.9 科技发明教师个人在科技发明方面有突出成果,获县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150 元、100 元,市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 200 元、150 元、,省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 300 元、200 元,国家级一、二等奖分别奖励 400 元、300元。

4.3 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3.1 凡符合奖励标准的教师,应先在教务科登记,并提交相关证件和材料。

4.3.2 获奖级别的界定: 4.3.2.1 论文发表:凡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标志、国内统一刊号CN标志)上发表的论文属于省级以上(凡署名国家相关部委为主管部门的报刊为国家级报刊,其余均为省级报刊);凡在省内报刊(带有陕内资准号)上发表的论文为市级。

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增刊、特刊上发表的论文暂定为同级。

凡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
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注册的合法机构,须经申报部门经网上查询、确认无误后方可申报。

4.3.2.2 论文交流:专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组织的交流和评奖活动,交流级别与活动组织单位的级别相对应。

4.3.2.3 论文的内容与文体:内容应为教师所教学科(专业)及与本专业相联系的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

文体应属学术性议论文。

4.3.2.4 竞赛活动:专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组织的竞赛和评奖活动,竞赛级别与活动组织单位的级别相对应。

4.3.3 由教务科提出初审意见,经有关领导审批后予以奖励。

4.3.4 文章既获奖又发表,只享受其中最高奖励。

4.3.5 论文多级别获奖,只享受其中的最高奖金。

4.3.6 一稿多发者,只奖其中一次,不再重复受奖。

4.3.7 论文作者系两人以上者,或多人合作者,只奖等次、不奖人次。

4.3.8 遵守有关法规和职业道德、严禁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

4.4 实施时间本细从修订之日起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