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总体方案3.1总述武汉铁路枢纽是我国铁路客运中心之一,而拟改扩建的武昌站与枢纽内既有的汉口站、武汉站共同承担枢纽的铁路旅客运输,站房是城市信息的一个载体,是旅客出入城市的“大门”,一定程度上站房起着传递城市各类信息的功能。
为此,武昌站改扩建工程意义重大。
如果我们有幸承接到本工程,我们将针对本工程工期紧、技术新、要求高的实际特点,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安排施工。
公司将把该工程定为公司重点工程,在项目部上设置指挥部,并选派一名具有丰富车站管理经验的高素质的副总经理作为指挥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督协调指挥,同时组建武昌站项目部,选派一名具有成功车站施工管理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来具体组织实施,进行项目化管理,按照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系列标准,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科学管理。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质量第一,服务热情,让业主满意。
优质高速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创出武汉市以及全国一流水平的工程。
3.2、总体施工目标3.2.1质量目标确保所有的分部分项工程均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满足创优规划要求。
站房工程确保湖北省及铁道部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3.2.2工期目标根据我单位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及作业队伍素质情况,确定开竣工日期如下:开工日期2006年6月8日,东站房竣工日期2006年12月20日,西站房(含高架桥)竣工日期2007年6月20日,比招标文件要求工期提前10天竣工;(开工日期以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开工令为准)3.2.3施工安全目标实现“四无、一杜绝、一控制、一达到”的目标。
“四无”:无职工因工死亡、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及无机械事故。
“一杜绝”:杜绝行车及人身安全的重大、特大事故及行车险性事故的发生。
“一控制”:职工年重伤率控制在0.5‰以下。
“一达到”:安全生产达国标。
3.2.4文明施工目标工程施工现场达到武汉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规定的考评标准,创湖北省及武汉市建设工程文明安全工地。
3.2.5环保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确保施工期间不扰民、不影响城市道路及环境卫生。
建设绿色铁路通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全面达到武昌站改扩建环保要求,使工程施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6服务目标信守合同,认真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接受业主、监理公司和市区质监部门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现场管理的监督。
3.3、本工程的主要特点、难点及对策:3.3.1工程的特点、重难点3.3.1.1工程特点我单位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并经过对现场的仔细踏勘,认为本工程特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场地狭小,场地布置较为困难本工程站区位于武汉市武昌闹市区。
站区内用地狭长除了铁路用房外,尚有邮政、公交、商业等用房。
区域内用地布局复杂,交通拥挤。
为此给施工现场的布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屋面钢桁架在现场的组拼及吊装就显得更为突出。
(2)环境保护要求标准高本工程由于地处城市地带,施工时对于泥浆、烟尘、噪声、有害光源等环境污染问题有较高的要求,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3)工程施工与城市交通相互影响、矛盾突出场地内中山路是站区与城市衔接的主要联系通道,也是武昌南北向主要交通干道,目前有高架桥一座,在场地北部还有承担城市交通的宏基长途汽车站,此外除本市市内交通外,还有大量过境交通。
为确保施工期间对既有交通不造成较大影响,在大型车辆进出场时要尽可能的安排在晚上10点以后,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并且在施工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时要安排专人进行指挥。
(4)工序繁多,交叉影响本工程施工工序繁多,相互交叉影响,为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部署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及与其它工序的穿插衔接。
例如在站房主体施工及屋面钢桁架的吊装期间要考虑高架桥的分段施工与穿插,以免造成某工序的停顿,或影响其它工序的正常进行。
3.3.1.2工程重难点(1)本工程桩基础为大直径的钻孔灌注桩,桩的数量也较多,为此如何组织好桩基础的施工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期是否能得以实现。
另外在桩基础施工时泥浆的处理也将是环保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2)屋面钢桁架的加工及安装是本工程的重点。
(3)玻璃幕墙安装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外立面的效果及外墙渗漏问题,另外由于玻璃幕墙体量很大,组织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工期。
(4)高架桥预应力束双控张拉是连续箱梁施工的重点。
(5)桥墩及箱梁的支撑体系的搭设是保证高架桥在施工时安全和质量的关键。
(6)由于本工程是既有客运线的改造工程,在施工期间必须保证线路正常的运营,为此如何保证既有线的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旅客安全是施工中的一项关键课题。
(7)本工程位于武昌闹市区,客流量非常大,做好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是硬指标。
3.3.2针对工程特点及难点主要应对措施通过对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图的深入理解,结合我单位以往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拟采取如下应对措施确保重、难点工程的全面突破。
3.3.2.1优化各种资源的投入针对本工程特点及重点、难点,组织有类似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的人员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投入先进的施工设备及装备(如旋挖钻机);加大支架、模板等周转材料的投入。
3.3.2.2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针对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充足的专业队伍及劳动力进行流水施工,各施工工序之间的安排科学、合理。
例如为解决A、B、C区屋面钢桁架高空滑移时所需搭设的胎架,必须在站房各区段主体施工完成之前保证A区北侧、B区西侧及C区南侧的高架桥施工完成,以便在完成的桥面上进行搭设,以解决场区狭小的问题;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尽可能避免在屋面钢桁架安装过程中安排与之相连部位的高架桥的施工。
如在A、C区屋面钢桁架安装时,可以进行A区1轴线部位处的引桥施工,待A、C区屋面钢桁架安装完成后再安排A、C区西侧高架桥的施工;由于C区20轴线部位处的引桥处于施工场区的主要入口处,为此当场区内的工程量基本完成时,最后进行此段引桥的施工,避免造成施工场区的交通中断。
3.3.2.3加强组织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在旅客进出站通道穿越施工场区地段用彩钢板搭设安全通道,确保施工期间既有线行车及行人的安全。
3.3.2.4合理选择施工机具,确保城市环境所受污染降到最低采用低污染、低噪音的施工机具,钻孔桩施工主要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配备移动式泥浆箱;夜间增加照明点,降低单光源照度以消除有害光源;进出车辆采用低污染能源并加强出场车辆的清洗以减少尾气排放和保障路面清洁。
3.3.2.5统一规划、布置施工场地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特点,对施工现场统一规划、布置,进行封闭式管理。
钢筋加工棚、木工棚及其它材料堆场的布置要合理、整齐,并且应随着现场实际进度进行动态调整。
加强形象宣传和公益宣传力度,美化施工区域环境。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严格劳动纪律,确保文明施工。
3.4关键工程的施工方案:3.5.1总体施工区段划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实现质量、安全、工期三大目标,将西站房按设计中的沉降缝将西站房划分为三个施工区段,即1-6轴为第一施工区段(A 区);7-14轴为第二施工区段(B区);15-20轴为第三施工区段(C区);另外将东站房工程作为四个施工区段(D区);西站房西侧高架桥为第五施工区段(E区)。
3.5.2施工任务划分根据本工程设立的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区段的划分,我单位将组建两个土建施工队伍及一个桥梁施工队伍,第一个土建施工队伍主要负责西站房的土建施工,第二个土建施工队伍主要负责东站房的土建施工,桥梁施工队伍主要进行高架桥的施工。
第一个土建施工队伍在西站房的施工中又可以组建三个土建作业组分别在西站房的A、B、C三个施工区组织流水施工。
水、暖、电及钻孔灌注桩、钢结构、玻璃幕墙、门窗安装等专业队伍根据以上划分区段的土建施工进度穿插进行。
3.6、施工总体思路及施工顺序综合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工序繁多、各工序相互影响及工期紧等特点特制定本工程施工总体思路:3.6.1将东站房作为单独的一项工程组织施工。
3.6.2东、西站房及高架桥钻孔灌注桩同时施工,西站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根据现场拆迁的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B区、C区、A区,高架桥部位的灌注桩与各区段站房内的灌注桩同时进行,避免桩机移动频繁。
桩机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西站房及高架桥;第二组负责东站房,待东站房桩基完成后,将桩机转移到第一组。
3.6.3西站房及高架桥的承台同时施工并及时回填,以便场地的平整,施工场地的统一布置。
3.6.4站房的施工总体思路为: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安装。
主体施工完成后即可安排屋面钢桁架的施工。
考虑到现场场地的布置、垂直运输能力及劳动力的组织安排,屋面钢桁架施工顺序为先B区再C区最后安装A区,形成小的流水。
屋面钢桁架完成后即可进行屋面压型铝板的安装,同时也可进行门窗、玻璃幕墙的安装及二次结构施工。
待二次结构进行一定程度后,室内装修穿插进行。
3.6.5高架桥的施工总体思路:3.6.5.1根据高架桥的施工特点及配置模板、架体的情况并结合与主站房的穿插施工,将高架桥分成7个作业区,即B区西侧5~16轴处高架桥为第一区段(含1--(18+27+18)M连续梁及1--(18+18+27+18)M连续梁);C区南侧第二区段;A区北侧高架桥为第三区段;A区1轴线处C1桥(3—18.7)M连续梁为第四区段;C区西侧1--(18+18+18+18)M连续弯梁为第五区段;A区西侧1--(18+18+18+18)M连续弯梁为第六区段;C区20轴线处C2桥(3—18.7)M连续梁为第七区段。
3.6.5.2综合考虑站房在主体施工及屋面钢桁架的组拼、吊装时材料的运输、场地布置及高架桥模板、架体的配置等情况,高架桥与西站房穿插的施工顺序为: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第四区段------第五区段-----第六区段------第七区段。
3.6.5.3在每个区段内施工顺序按照桩基、承台、支架搭设、支架预压、绑扎钢筋、箱梁模板、浇注梁体混凝土、预应力张拉、拆除支架和桥面系施工展开流水。
3.6.5.4高架桥与西站房的穿插顺序为:(1)高架桥第一区段与西站房B区主体同时进行,待西站房B区主体施工完成时要求高架桥第一区段也施工完成,以便为B区采用高空滑移法进行屋面钢桁架安装时在桥面上搭设胎架创造条件。
(2)在西站台A、C区主体施工完成前要求高架桥第二、三区段施工完成,同时要求在A区北侧、C区南侧为采用高空滑移法进行屋面钢桁架安装而搭设的胎架也应完成,为A、C区屋面钢桁架拼装、滑移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