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理工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代码:
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
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
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
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
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
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
《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
九、考核方式:笔试
十、教学纲目: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成功的译例和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使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教学内容:
1.翻译的定义、翻译简史和翻译的苦与乐
2.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第二章词义翻译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英汉一词多义的丰富多彩性和翻译中选词的困难性。
提高学生通过语境确定词义和选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词义选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直译意译之争和其各自的优势与两者的相辅相成。
教学难点:翻译的难度不仅来自一次多义,更来自于词语的搭配意义的虚实两用,最为难掌握的是,很多时候,在具体的语境中,翻译应采用的词义并不是字典上给出的词义所能涵盖的。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成功的译例和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达到课堂的引人入胜。
五、教学内容:
1.翻译中的词义及选义
2.翻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直译和意译
第三章词法翻译
一、教学目标:要求掌握英汉语言在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等方面的异同,能根据英汉词法差异选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英汉词法异同,了解英汉构词法、词语的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词语褒贬义的异同,并具体应用到实际的翻译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各种翻译方法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三、教学时数:10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堂的气氛和师生互动。
五、教学内容:
1.增词译法
2.省词译法
3.词性转换译法
4.同义转换译法(换形译法)
5.褒贬译法
第四章句法翻译
一、教学目标:掌握英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型搭配、语序和句子内容方面的异同,自觉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达到译文的忠实和通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英汉语句的异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翻译技法。
教学难点:翻译方法的教学中,难点在分译法、合译法和正反译法。
三、教学时数:8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成功的译例和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达到课堂的引人入胜。
五、教学内容:
1.语序转换法
2.分译法和合译法
3.正反译法
4.转(语)态译法
第五章成语的翻译
一、教学目标:了解英汉成语习语(包括谚语、歇后语、俚语等)反映的文化差异,运用过去学习的翻译技巧进行英汉成语互译。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英汉成语蕴含的文化差异和直译、意译与套译等翻译技巧。
教学难点:不少成语习语的翻译很容易落入陷阱,这种识别表面假象,达到“去伪存真”的翻译技能需要大量的和持之以恒的的翻译实践。
三、教学时数:10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注重译例生动性和趣味性,强调师生互动。
五、教学内容:
1.英语成语汉译及四字成语的使用
2.汉语成语的英译
3.谚语的翻译
4.歇后语的翻译
5.俚语的翻译
第六章辞格与翻译
一、教学目标:学习修辞理论,比较英汉修辞格的异同,灵活处理修辞格的翻译之难,掌握使译文尽量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再现原文修辞格的“美”。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介绍英汉修辞理论,分析英汉修辞差异,讲解几种实用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和补偿法等。
教学难点:有些辞格在英语或汉语中找不到对应,导致难译甚至不可译。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成功的译例和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达到课堂的引人入胜。
五、教学内容:
1.辞格的直译
2.辞格的意译
3.辞格翻译中的补偿法
第七章英语的静态趋势和汉语的动态趋势
一、教学目标:介绍英汉语思维方式、语句逻辑关系的异同,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动、静态之间的转换。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英语的“焦点思维”和汉语的“散点思维”特点,熟悉英语动态意义的名词体现、动词意义的介词体现和英语形容词前置的名词结构。
教学难点:焦点思维的散点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及怎样运用到翻译实践中。
三、教学时数:6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注重译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五、教学内容:
1.英语动态意义的名词体现
2.动词意义的介词体现
3.英语形容词前置的名词结构
第八章句子组合策略
一、教学目标:介绍汉文化“天人合一”和西方文化“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两种不同观念对语言的影响。
学习形合与意合观,掌握翻译时进行句子形式的重组的翻译技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形合意合观和英汉语言差异,学习不同句子成分的重组技巧。
教学难点:翻译时的语序调整和从句的特殊译法。
三、教学时数:12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成功的译例和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达到课堂的引人入胜。
五、教学内容:
1.形合与意合
2.翻译中主语的处理
3.非谓语动词的处理与应用
4.定语从句的翻译
5.状语从句翻译
6. 名词性从句的翻译
第九章不同文体的翻译
一、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适应文体要求,基本做到译文符合文体规范。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不同文体特征和行文规范,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适应各种文体文本的要求。
教学难点:各种文体的用词特点和行文规律和不同翻译策略的选用。
三、教学时数:12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知识讲授与翻译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成功的译例和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达到课堂的引人入胜。
五、教学内容:
1.新闻文体翻译
2.广告翻译
3.影视翻译
4.科技文体翻译
5.法律文本翻译
6.诗歌翻译
十一、课程时数分配表
十二、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十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翻译教学中切忌把它变成枯燥的理论教授课,照本宣科或变相照本宣科,使学生产生厌烦畏难情绪。
而应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收集丰富的,或成功或幽默的译例,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注重课堂气氛渲染,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学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