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 PPT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
1、喜剧《梅利特》等 2、第一种风格的悲剧 • 《美狄亚》(1635) • 《熙德》(1636) • 《贺拉斯》(1641) • 《西拿,或奥古斯都的仁慈》
(1641) • 《波利厄克特》(1643) • 3、第二种风格的悲剧 《罗陀古娜》、《金羊毛》、《安德
• Virtually all of Donne's poems circulated only in hand-written copies during his lifetime. This is the first appearance in print of most of the poems, published two years after the author's death
• 《讼棍》(喜剧, Les plaideurs 1668) • 《布里塔尼居斯》(Britannicus 1669) • 《贝雷尼丝》 (Bérénice 1670) • 《巴雅泽》 (Bajazet 1672) • 《米特里达特》 (Mithridate 1673) • 《费德尔》 ( Phèdre 1677) • 《爱斯苔尔》 (Esther 1689) • 《阿达莉》 (Athalie 1691)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安德洛玛克
• Andromache and Astyanax, by Pierre-Paul Prud'hon, 1814/24 • “亚里士多德非但完全不要求我们描写完美无缺的主人公,而且正相反,希
腊悲剧中的人物,也就是说,他们的不幸造成剧中悲惨事件的人物,既不是 十全十美的好人,也不是恶毒透顶的坏人。”
古典主义
法国文学与古典主义
• 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 种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文艺思潮,顾被 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特点是政治上拥护和 歌颂绝对王权;在思想上提倡以“自我克制”、 “常情常理”为主要内容的“理性”;在题划分高低不同的 类别,并严格按照有关各种体裁的人为法则进行 创作。
费德尔
• “爱情的弱点,被认为 是真正的弱点。情欲 的出现,只是为了要 揭露情欲所造成的一 切破坏。悲剧中处处 都运用这样的色彩来 描绘淫邪,使人们明 了,使人们憎恨淫邪 的丑恶。”
莫里哀
(Moliere,1622-1673)
• Jean Baptiste Poquelin
• 1645-1658,情节喜剧 《冒失鬼》《情怨》
• 1659-1663,风俗喜剧 《恋爱的医生》《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的批评》
• 1664-1668,风俗喜剧与性格喜剧的结 合
《达尔杜弗或骗子》《唐璜或石像的宴会》 《愤世嫉俗》《吝啬鬼》
• 1668-1673, 《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没病找病》
• Jean François de Troy (Paris 1679 - Rome 1752), Reading from Molière around 1728, Oil on canvas, 72.4 x 90.8 cm; Collection late Marchioness of Cholmondeley, Houghton
洛玛克》等
熙德(Cid)
拉辛 (Jean Racine,1639-1699)
• 《泰巴伊德或兄弟仇》(La Thebaïde ou les frères ennemis 1664)
•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re le Grand 1665)
• 《安德洛玛克》( Andromaque
1667)
太太学堂
达尔杜弗或骗子
唐璜或石像的宴会
吝啬鬼
贵人迷
• “可惜莫里哀太爱平民,常把精湛的画面 • 用来演那些忸怩难堪的嘴脸 • 可惜他专爱滑稽,丢开风雅与细致 • …… • 他哪里还像一个写《愤世嫉俗》的作家”
• ——波瓦洛
英国文学
• 约翰·邓恩 • 约翰·德莱顿,“英雄
双行体” • 约翰·弥尔顿 • 约翰·班扬
• ——马克斯·韦伯 《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
玄学派
• 指英国17世纪初一批以约翰·邓恩为首的诗人,其他还包 括赫伯特、克拉肖、马韦尔等。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 文学团体,但在诗歌上都具有抽象和思辩的特点,是在彼 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诗之后的一次革新。
• [他们]“喜欢玄想,不仅在讽刺诗里这样,就是在只应抒 写人性的爱情诗里亦复如此。”——德莱顿
时代》
•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 从历史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寻找题材
• 遵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 《诗艺》
“三一律”: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和情节 统一,即全部故事情节所进行的时间不超 过一昼夜,情节必须在一个地点发展,并 且要服从统一的主旨,与主要情节不相关 的内容都必须剔除。
• 体裁的“高雅”与“卑俗”
• Aristocratic & Antiquity
• 路易十三、路易十四与宰相黎塞留和马扎里 尼对王权的加强
• 法兰西学院的权威化 • 笛卡儿的唯理论
以理性而不是信仰为标准 普遍怀疑 我思故我在 演绎法
波瓦洛《诗的艺术》
1、理性原则 “要爱理性,让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从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2、自然原则 “感动人的绝不是人 所不信的” 3、大体裁和小体裁 大体裁:悲剧、喜剧、史诗 4、“古今之争”中主张美是永恒的 1687年1月查理·贝洛勒在法兰西学院宣读《路易十四
• [他们]“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 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这是]“把最不伦不 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塞缪尔·约翰逊
• [他们是]“把思想和感情统一起来的典范”。——T·S·艾略 特
John Donne
• Poems by J.D. VVith elegies on the authors death. London : printed by M[iles]. F[lesher]. for Iohn Marriot,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