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件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件


左:作者和原夫人 右:作者和新夫人
4、文章第7节在全文中起到什
么作用? 承上启下。
上文表现的是一个古怪、 凶狠的老师形象,下文则是写 徐老师令我受益的内容。
照应了开头。
5、8—11节写了徐先生哪些教 学特色?
自己选辑教材,
注重朗读教学,
作文批改方法独到,
教授许多作文技巧。
6、最后一节表现了我对徐先
生怎样的感情?
怀念、敬慕
用一句话概括
到40年代,他改写散文小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他的《雅舍小品》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次。这本书奠 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
作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沉稳、通达、幽默的性格, 酿成了一种独特的文调,这种文调尤其切合中年人的心境。 在艺术处理上,繁简、浓淡、文白、雅俗他都处理得很得 体,颇具大家风度。
《雅舍小品》
同学的外貌,写好后读给同
学们听一听,看看同学们能 不能猜出来。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 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以后曾在清华、北大等大学任教, 并从事译著工作,是30年代初《新月》杂志的主将之一。 1949年他赴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获益匪浅 收益终生
写作技巧
衔接——“硬接” 该转——“硬转” 起笔——“突兀矫健““开门见
山”“一针见血”“引人入胜” 说理——“譬喻”
机智的文笔
一、抓住特征 描写细腻 二、语言幽默 似贬实褒 三、欲扬先抑 首尾呼应
四、小试身手
猜一猜“他”(“她”)是谁? 用50至100字刻画一位
梁实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知个性形象 2、体悟作者的深情,感受美好人性 3、揣摩巧妙构思,学习写作方法
了解作者
梁实秋(1903-1987),号 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 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
作者小处着眼,大处落笔,纵横生发,笔 触较为恣肆,却颇有絮语散文的特色,给人 们一种沉静的感觉。
以雅致的渲染揭露了这个世界上的高等 动物身上的种种疵点,揭示了社会的缺憾。 在批评中带有道德意味,这在不完美的社会 中应该说有永久性的价值,可见它在港台这 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成为人们所喜欢的书, 出版达四十多次而不衰,绝非偶然。
忘年之恋经受了十三个春秋的考验
梁实秋是台湾文献“主帅”。他的《雅舍小 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梁实秋七十一岁的 时候,与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 突然攫去了她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 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台湾远东出版社 老板是梁实秋的挚友,以校对该书清样为名, 邀请梁实秋到台北散散心。梁实秋在台北偶遇 比他小二十八岁的歌星韩菁清,竟然陷入热 恋——传奇的恋爱。那些正沉浸于《槐园梦忆》 的泪水中的读者得知梁实秋的黄昏之恋,顿时 掀起“新闻风暴”。梁实秋的学生们甚至组织 “护师团”,坚决反对老师的这一婚恋。 梁实 秋和韩菁清的忘年之恋,经受了十三个春秋的 考验。
徐先生:
虽貌 丑 性 凶 但敬 业爱 生
感知形象
1、徐老师为什么给“我”“印 象最深”?分条列出。
2、“受益最多”又体现在哪些 方面?分条列出。
活生生的这一个
绰号---可怕 相貌---怪异 笑容---狰狞 习惯---不良
--------描写细腻
个性鲜明
人性的光辉
编教材---兴趣培养 读课文---习惯养成 改作文---方法模样
玉箸
绷着脸
两盅
按捺不住 孑
张东荪
诌出来
冗长
删削
思考
▪ 1、第一节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 2、第二节中,作者描写了徐先生那几
个方面的外在特点? ▪ 3、3—5节,主要写了徐先生什么样的
性格特点?有何具体表现? ▪ 4、8—11节写了徐先生哪些教学特色? ▪ 6、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课文分析
1、第一节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给我印象最深, 使我受益最多。
2、第二节中,作者描写了徐先生
哪几个方面的外在特点?
古怪的像貌、 高大的身材、 吸溜鼻涕的习惯、 油渍斑斓的衣服、 凶狞的面部表情。
3、3—6节,主要写了徐先生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有何具体 表现?
凶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