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历年题目
第八章 角膜病 o 名词解释 1. 角膜云翳:角膜炎时,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虹膜纹理, 称为角膜云翳。 2. 角膜白斑:角膜溃疡区上皮愈合,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如瘢痕厚而 呈瓷白色的混浊,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3. 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炎愈合期,如果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便形成粘连性角膜白 斑。 4. 角膜葡萄肿 ×4:在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红魔组只的角膜瘢痕碰触形成紫黑色隆起。 5. 先天性大角膜:是一种角膜直径较正常大而眼压、眼底和视功能在正常范围的先天性发育异 常。 o 大题 1. 为什么角膜是透明的? 1) 完整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束的规则排列、角膜无血管以及“脱 水状态”共同维持角膜透明性。 2. 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角膜炎的鉴别。 ×7
a) 发病急(伤后 24~48 小时)、刺激症状重 b) 眼部症状:混合充血,角膜浸润和溃疡灶;反应性虹膜炎(前房积脓、虹膜
后粘连) c) 不同菌属、菌株表现不同:G+菌:角膜分散局灶性脓肿病灶;G-菌:弥漫性,
扩散迅速,灰白色液化性坏 8.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1) 发病机制:原发:多不引起临床症状 ;复发:HSV 潜伏在三叉神经节(角膜组织, 虹膜组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引起复发。
4
眼科学历年考题总结 By llyzero
3. G+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 1) 临床表现:溃疡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脓肿,周围有灰白色浸润区,边界清晰。 2) 治疗原则: a) 初期广谱抗生素频滴眼,对于病原菌未明的 G+球菌感染,头孢菌素是首选 药物。 b)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c) 滴眼液、眼膏、结膜下注射、全身给药
6. 角膜炎的临床表现。
5
眼科学历年考题总结 By llyzero
1) 最常见症状: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称为眼部刺激症状。伴有不同程度 视力下降。化脓性角膜炎还伴有不同形状的脓性分泌物
2) 裂隙灯:粗糙的切面提示上皮有缺损,荧光素染色可使上皮缺损区更加明显。 3) 典型体征:睫状充血、角膜浸润及溃疡形成 4) 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新生血管 7. 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 最常见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 临床表现:
第四章 眼睑病 o 名词解释 1.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5: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往称霰粒肿。它由 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 睑外翻 ×4: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3. 眼睑闭合不全(兔眼) ×3: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 4. 睑腺炎(麦粒肿) ×2: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又称麦粒肿。
6. 光到达视网膜经过的结构 1) 光线→角膜→眼球前房→瞳孔→眼球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视 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第三章 眼科检查 o 名词解释 1.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 周边视力。据注视点 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第六章 眼表疾病 o 名词解释 1. 干眼症 ×8: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 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o 大题 1. 干眼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 定义见上 2) 最常见的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 3) 如果合并其他全身疾病性疾病,则具有相应疾病的症状 4) 常见体征有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增厚、皱褶而失去光泽,泪河变窄或中断,有 时在下穹窿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角膜上皮 缺损去荧光素着染。 5) 轻度的干眼不影响或轻度影响视力,晚期可出现角膜缘上皮细胞功能障碍,角膜变 薄、溃疡甚至穿孔,也可形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2) 临床表现:参照第 5 题 3) 治疗:1. 抑制病毒在角膜内的复制; 2. 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角膜损害 9. 角膜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1) 10.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1) 初期广谱抗生素滴眼液频点眼(最有效途径) a) 头孢类+氨基糖苷类(自配先锋 V+妥布霉素) b) 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妥布+氧氟/环丙沙星)
第七章 结膜病
2
眼科学历年考题总结 By llyzero
o 名词解释 1.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2. 翼状胬肉 ×7: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 裂区。
o 大题 1. 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鉴别
充血原因 血管来源 血管形态 充血外观 充血部位 血管活动度 NE 实验
4.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 ×3 1) 角膜植物性损伤后感染史 2) 角膜病灶的特征 3) 角膜病灶刮片染色后找到真菌和菌丝可以确诊
5. 病毒性角膜炎临表。 1) 原发感染:常见于幼儿,眼部表现: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 疱疹、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角膜上皮受累,树枝短,出现晚,持续时间短),伴 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少数出现角膜基质炎,葡萄膜炎 2) 复发感染(课件版): a) 上皮型角膜炎:最初表现为树枝状斑点浸染,上皮脱落后呈树枝状表浅溃疡, 荧光素染色阳性,病灶边缘玫瑰红染色,病灶区角膜知觉减退,误用激素可 发展至地图状 b) 盘状角膜基质炎:中央角膜基质出现盘状水肿和增厚,后弹力层皱褶,少许 KP c) 坏死性角膜基质炎:角膜严重浸润、坏死,血管形成、瘢痕、变薄或穿孔 3) 复发感染(课本版): a) 上皮型角膜炎:树枝状、地图状边缘性角膜溃疡 b) 营养性角膜病变:持续性上皮缺损 c) 基质性角膜炎:角膜变薄,可继发上皮角膜炎 d) 内皮型角膜炎:盘状、现状、弥漫型 KP
眼科学历年考题总结 By llyzero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 o 名词解释 1. 角膜缘: 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宽约 1mm,角膜镶嵌在巩膜而逐渐过度到巩膜组织内。与 Schlemm 管、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及内眼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2. 前房角 ×5: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在其内可见到如下结构:Schwalbe 线、 小梁网和 Schlemm 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3. 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是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4. 视盘 ×3:距黄斑鼻侧约 3mm 处有一约 1.5mmX1.75mm 大小,境界清楚的橙红色圆形盘状结 构,称视乳头,又称视盘。 5. 房水:为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由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分泌。 6. 前房 ×2: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约 0.2ml。 7. 结膜囊:当睑裂闭合时, 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三部分形成的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 间隙。 8.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 9. 泪道: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10. 视路 ×7: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 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11. 泪膜:为覆盖在角膜、结膜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由外至内由脂质层、水液层、粘蛋白层构成, 润滑眼球表面,湿润并保护角、结膜上皮,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12. 瞳孔光反射:为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13. 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14. 间接对光反射 ×2: 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光照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间接对光反 射。
o 大题 1. 房水循环途径。 ×4: 1) 主要途径:睫状体的睫状突上皮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Schlemm 管→ 集液管和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液循环 2) 次要循环递径:1. 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2. 从脉络膜上腔排出 2. 房水生成、流出、功能及与眼压的关系。 1) 眼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三个因素: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房水通过小 梁网流出的阻力和上巩膜静脉压。 2) 如果房水生成量不变,则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一环节发生阻碍,房水不能顺利流通, 眼压即可升高。 3. 葡萄膜分几部分及其各自生理功能 1) 虹膜:1.调节入眼先线→成像 2.含大量色素及血管→多病 3.三叉 N 感觉敏锐→炎 症疼痛 2) 睫状体:1.房水分泌与营养 2.调节功能 3.扁平部为内眼手术切口常选部位 3) 脉络膜: 1.遮光和暗房作用 2.营养、散热,黄斑中心凹的血液供应通常只来自脉络 膜 4. 泪膜的成分和功能 ×2 1) 泪膜成分:分 3 层:表面的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形成)、中间的液体层(泪腺 和副泪腺分泌)、底部的黏蛋白层(由眼表上皮细胞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
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的鉴别
3
急性闭1)角青光眼
眼科学历年考题总结 By llyzero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急性结膜炎
症状
视力 充血 角膜 瞳孔 前房 眼压
眼剧痛伴头痛 恶心、呕吐 高度减退 混合充血 水肿呈雾状混浊 散大、常呈垂直卵圆形 浅、房水轻度混浊 明显升高
轻度眼痛、畏光 流泪 不同程度减退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透明、角膜后有沉着物 缩小、常呈不规则形 正常或深,房水混浊 多数正常
1
眼科学历年考题总结 By llyzero
2) 泪膜生理学作用:1.润滑眼球、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 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及微生物。
5. 视网膜的分层 1) 由内向外:1. 内界膜 2. 神经纤维层 3. 神经节绅胞层 4. 内丛状层 5. 内核层 6. 外丛状层 7. 外核层 8. 外界膜 9. 视锥、视杆层 10.色素上皮层
结膜充血 结膜炎症 结膜后动脉 扩张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