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划线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A. 举例子B. 做比较C. 打比方D. 下定义(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 。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 ______ 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一: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二: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三: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答案】(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4)三【解析】【分析】(1)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 举例子;② 分类别;③ 打比方;④ 列数字;⑤ 作比较;⑥ 下定义;⑦ 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4)三【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_ 你敢碰我吗 ____ 陶罐子 ____ 铁罐傲慢地问 ____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①_____ 你敢碰我吗 ________ 陶罐子 _________ 铁罐傲慢地问 ________②_____ 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_ 陶罐说 __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__________ 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

_______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

_______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________A.反问句B.感叹句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 ________ 。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 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② 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答案】(1)“;,;!”;。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A;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4)① 错误;② 正确;③ 错误;④ 正确【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这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依据理解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

“?”,“,!”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A;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荷花》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2)第一自然段中第 ______ 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 __________ ,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 ,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3)作者细致观察了 ______ 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__ 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__ 还是花骨朵儿。

【答案】(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三;2;3;1【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挨挨挤挤”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三、2、3、1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风长。

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③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1)第① 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概括一下。

(2)用“ __________ 画”出第② 段的中心句。

(3)枣核学了哪些本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犁B. 赶驴C.打柴蹦D.高(4)第③ 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

A. 总起全段B. 承上启下C. 总结全文【答案】(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③ 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1)爹娘为枣核长不大发愁。

(2)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3)D(4)B【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关羽和周仓的故事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降伏了一个叫周仓的人。

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狂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