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北斗系统建设逐步完善的环境下,目前北斗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我国北斗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产业链结构将逐步趋于稳定成熟。
继美国主导的GPS、俄罗斯主导的格洛纳斯和欧洲主导的伽利略之后,我国自主开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受到全球关注。
尤其是随着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阶段,预计到2018年左右就将完成覆盖全球的系统建设目标,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企业进军北斗产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系统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步,2000年形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区域有源服务能力;第二步,2012年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无源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标志着第二步建设圆满完成。
2015年3月30日,随着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第三步全球组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预计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发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
在国家产业政策、专项示范项目等推动下,我国北斗产业迅速发展。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接近40亿元,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23万余套;2013年北斗产值102亿元,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超过130万套;2014年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术;2015年预计北斗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400亿。
北斗产业链现状按照行业通行统计方式(如图1),卫星导航产业链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以及下游市场。
由于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等均属于军事设施,而北斗产业的未来发展民用市场将占据很大比重,因此,本文主要从民用角度对北斗产业链进行探讨。
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斗产业链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13000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
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认定的“分理级服务单位”12家、“分理级服务试验单位”49家、“终端级服务单位”64家。
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各类应用终端已经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已在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1、基础产品(芯片、板卡及天线)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2014年北斗芯片、板卡、天线等上游基础产品和高精度产品季度增幅都在20%-25%左右,北斗导航型基带芯片的单季出货量已经超过130万片,射频芯片单季度出货量也接近130万,明显放量,北斗逐步替代GPS将成为常态。
2011-2014年,我国北斗芯片、模块及天线等基础产品的市场概况:北斗导航芯片总销量已经接近500万片,中电科24所、广州润芯、西安华讯、中科微电子、西安欣创电子等五家企业市场份额31%;北斗导航模块总销量达到558.2万个,和芯星通、泰斗微电子、西安华讯等三家企业市场份额79.3%;北斗导航天线总销量达到245.7万个,佳利电子、金昌电子、华颖泰科、海积信息、华信天线等五家企业市场份额排名靠前。
北斗高精度应用一直代表行业应用的发展潜力,目前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分别占据国内30%和90%市场份额。
2011-2014年,我国北斗高精度板卡及天线等基础产品的市场概况如下:北斗高精度板卡出货量为7.6万个,上海司南占比71%;北斗高精度天线出货量为24.75万个。
2、终端产品终端产品种类较多,可分为专业和大众两大领域。
专业领域包括高精度测量、GIS数据采集、车辆调度终端等,大众消费领域主要有PND、车载导航设备等。
2014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销量突破3.88亿台,其中:带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量达到3.7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91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约为247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约650万台;其他PND、个人导航仪产品约70万台;高精度定位接收机或板卡销量(含出口)超过15万台/套。
终端产品市场目前呈现较为充分的竞争局面,国外品牌有Trimble、Garmin、Magellan等,而国内有合众思壮、赛格导航、振芯科技、北斗星通、航天恒星等企业。
便携式或专用导航终端领域: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主要企业有新科、MIO、城际通等;军用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国内企业有优势,主要企业有航天恒星、振芯科技、北斗星通等。
车载导航终端领域:前装市场产品附加值高、潜力大,后装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低,主要企业有纽曼、Garmin、任我游、赛格导航、合众思壮。
高精度导航设备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企业有中海达、南方测绘等。
GIS数据采集: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企业有合众思壮、中海达、Trimble、麦哲伦等。
3、行业应用为推动北斗应用,2011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委和地方主管部门,启动了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
2011年10月,首个示范项目“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启动,工程选取山东、河北等9省(市),对“两客一危”运输车辆(旅游包车、长途班线客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应急保障车辆、重载普货车辆等进行基于北斗定位的管理。
随后,中国气象局“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示范应用工程”、公安部“北斗卫星导航公安应用示范项目”、民政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典型示范应用项目”、交通部“基于北斗的中国海上搜救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农业部“北斗海洋渔业应用示范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北斗示范应用系统工程”、国家电网“北斗电力高精度授时与全网时间同步系统应用示范”等行业示范工程相继启动建设。
2012年5月,首个区域示范工程“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工程”启动,该工程将开展:1个北斗城市应用示范(中山市)、2个支持平台建设、3个行业应用示范。
随后,贵州、长三角(上海)、陕西、北京、四川、湖南、江苏、湖北、京津冀等省(市)及区域北斗卫星应用示范项目陆续启动,围绕地面基础设施及地方行业或民生应用组织实施。
此外,2014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专项,重点支持北斗室内外位置服务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行业重大应用示范、区域重大应用示范。
“陕西省西安市北斗智慧旅游及民生关爱示范工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绵阳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综合示范项目”、“上海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石河子市北斗系统精准农业应用示范”等一批项目得到专项资助。
4、基础设施(地基增强站)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的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兼容其他GNSS系统的地基增强系统。
根据规划,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将构建全国一张网,实现部门间、地区间、军民用户间资源统筹,数据共享。
2014年9月,全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作为总体研制单位,将在2015年底前建成框架网和部分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并投入运行,提供米级精度的定位服务,2018年底前建成全国范围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
国内区域地基增强站建设方面,北京、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湖北、湖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市)正加速推进。
2013年2月,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网——湖北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包括30个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及相应的控制和服务系统。
2014年5月,我国首个海上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渤海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验收,项目在渤海湾建立了3个北斗/GPS试验基准站。
2015年7月,全国最大的省级地基增强系统——四川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100座地基增强站投入使用。
海外北斗地基增强站建设方面,以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少数几个企业积极践行“北斗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北斗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北斗首个海外地基增强站已经在泰国落地,未来将建设220个基站实现泰国全境覆盖。
巴基斯坦、柬埔寨北斗CORS基准站处于稳步推进当中,未来我国将与马来西亚、缅甸、文莱等东盟国家,以及墨西哥、俄罗斯、伊朗等国签署协议建设更多的海外地基增长站。
产业链发展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北斗系统建设逐步完善的环境下,北斗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我国北斗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产业正从GPS应用为主逐渐向北斗兼容多系统应用转变,北斗系统将在国防和涉及国家、社会和经济安全的领域逐步替代国外系统或与其兼容使用,并逐渐与GPS竞争大众市场。
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核心技术缺失、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业标准建设滞后、运营服务不能有效满足应用需求等不利因素,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产业的后续发展。
1、民用方面,国家至今还没有指定一个归口统一管理的部门在军用方面,对北斗系统的管理我国设有两家机构,一家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承担我国北斗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的所有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我国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开展北斗系统国际合作战略政策研究和国际市场开拓研究。
另一家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加强北斗导航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北斗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和可靠服务;加强北斗运营服务和应用终端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加强北斗应用基础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应用发展基础。
然而在民用方面,国家至今还没有指定一个归口统一管理的部门,形成了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交通部、农业部、环保部等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各自为战、多头投资的局面,极不利于我国北斗系统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的发展。
2、核心技术缺失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低在卫星导航产品产业化进程中,核心技术是卫星定位关键芯片,如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数据处理芯片等。
目前中国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的95%已被美国占领,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此类多模导航芯片的能力,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核心技术,阻碍了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制约了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大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