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媒大学汉硕真题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汉硕真题参考书

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
北大、人大、北外、北师、首师大老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民大、安徽师大、川师、北外、广外汉教考研状元!
叁、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____分析问题_______解决问题”的思路,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

材料:
材料: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

老师上课时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作报告。

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

王兰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她经常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看她。

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经常要提出问题,甚至和她争论。

这让她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答案:
总体来说,该材料所反映的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一、问题1:认识上的误区。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

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
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

老师上课很少自己讲
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作报告。

分析1:王兰认为,在中国教师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庄重,严肃,言谈举止中常带有教师的尊严,从着装上也比较讲究传统,正派,师生关系相对比较融洽,但
是界线比较清楚,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记,老师提问,学
生回答,学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或者自由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这是由
于王兰把中国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

正是因为这样,加
上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所以出现认识上的误区这一障碍。

解决1: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是有害的。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
异的习俗。

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
己的跨文化意识。

问题2:民族中心主义。

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

分析2:所谓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

王兰觉得中国“尊师重道”的行为规范才是正确师生关系的表现。

而美国学生的直呼其名和与老师争论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这是出于民族中心
主义而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不准确的概括所形成的“文化成见”的影响。

解决2:尊重不同文化,这是对待任何一种文化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

各民族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都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和特点,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

美国学生如
此表现并不像王兰所认为的那样不尊重老师,而是在美国文化中崇尚个人的“独
立”“自由”精神,美国师生关系讲求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流方式,进而营造
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问题3:文化休克。

王兰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她经常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看她。

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