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压弯构件的力学性能

第三章压弯构件的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构件通常具有较大的刚度,在荷载 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很小,一般不致在构件截面引起 明显的二次内力,故第3条假定通常是成立的。
第4条假定即忽略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温湿 度变化等时随变形可能引起构件的内应力和变形。 事实上,在确实有必要时,这些影响亦可计人材料 本构关系中予以考虑。
二、基本公式
第二节 构件的力学行为研究
在介绍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 后,本节将具体讨论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偏 心受压构件的力学行为。
一、轴心受压构件 轴心受压构件是压弯构件中当 M0(e0 0)时 的特殊情形。它是压弯构件中力学行为最基本也是 最简单的一种。 (一)基本方程 已知一钢筋混凝土短柱,其截面尺寸 (b h ) 和
配筋(或配筋率)如图3-3。现依据弹塑性力学原理 建立其基本方程如下:
1、变形条件
首先,假设该柱满足平截面假定,即假定构件
从开始受力直到破坏,截面始终保持平面。据此要
求,在受力过程中混凝土和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
不发生相对滑移;受压钢筋在封闭箍筋的包裹下,
即使屈服也不外突,不至崩裂混凝土保护层(即要
度为迭代变量,计算截面内力,经迭代计算满足允 许误差后输出结果。
上述的一般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种本构关系材 料、不同截面形状和配筋构造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且能给出构件截面自开始受力,历经弹性、裂缝出 现和开展、钢筋屈服、极限状态、下降段的全过程 受力性能和相应的特征值。
以上方法是进行钢筋混凝 土构件全过程分析的主要手段。
式中,E s 和 f y 分别为钢筋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钢筋在屈服台阶后可能进入强化,由于其应变 远
大于混凝土应变峰值 p ,并不明显影响其分析精
度,为简化,通常取为双直线关系。
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表达式:
c c(c)
(3-9)
具体表达式可参见第二章混凝土应力—应变关
系的数学描述。
第三章 压弯构件的力学性能
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 构件的力学行为研究 长柱的纵向挠曲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和偏心受 压构件在力学行为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构件的 材料纤维均处于单向应力状态。为便于分析比较, 特将这三类构件的力学性能纳入同一章中讨论。本 章依据弹塑性力学原理,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截 面分析一般方法;研究了构件在轴向压力、弯矩的 单独作用下或二者的联合作用下,构件正截面的受 力性能、承载力及变形问题;分析了长柱的力学行 为,介绍了长柱的全过程分析方法。
钢筋受压: s s(s)
3、力学(平衡)方程 对图示脱离体, 分别建立水平方向力的平衡方
程和对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取矩的力矩平衡方程,
得:
利用上述三类方程,可以推导出钢筋混凝土压 弯构件 M s、M c 、M 、M N等关系曲线。
三、数值迭代法求解基本公式 应用数值迭代法求解基本公式时,以先确定截
展,使中和轴逐渐往荷载作用一侧移动,压区高度
( k h 0 ) 减小。中和开裂退出工作。沿构件轴线单位长度的截面
相对转角 (即截面曲率 1 / )为:
1/csc s
h0 kh0 (1k)h0
(3-1)
距中和轴 y i 处的应变为
i yi
(3-2)
y i 0 ,混凝土受压;y i 0 ,混凝土受拉。
对于受拉、压、弯等以正截面破坏控制的构
件,可据三个基本方程,得到如下全过程分析的通
用方法。设有一任意对称截面如图3-1a,承受偏心
距为 e 0 的压力N作用,在截面配置的受拉钢筋和受
压钢筋分别为 A
s
和A

s
1、几何(变形)条件
由平截面假定得构件受载后的平均应变如图
3-1c。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和拉区裂缝的出现和开
截面顶面的压应变
c kh0 上下钢筋的应变分别为:
(3-3)
s (kh 0a ),s (1k)h 0 (3-4)
2、物理(本构)关系
设混凝土和钢筋的 关系已知,正截面上
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可以用下列应变的函数表示:
混凝土受压: c c(c)
混凝土受拉: ct ct(ct)
钢筋受拉: s s(s)
面应变分布求内力最为方便。求解时,可先假定 N
和 c 为已知,再求其相应的 k 和 M 值。经过反复运
算,可求得M c,M 及M N等的变化。有了这些 关系,就不难求出截面的极限强度 N u 和M u 。
对于给定条件的构件截面(图3-1),将截面沿 与弯矩作用面垂直的方向划分为数个窄条带,假如 每一条带内的应变均匀,应力相等。选取截面顶部 条带的混凝土压应变作为基本变量,按等步长或变 步长逐次给出确定值。取中和轴位置或压区相对高
求参照规范有关构造规定设计)。此假定已在众多
试验中被证实能较好的符合实际情况。对轴心受压
构件,正截面上各点混凝土应变和钢筋的应变均相
等,即
c s
(3-7)
2、本构关系
取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如图3-3b、c。对于
钢筋,当 s y
s Es s
s y
s f y const (3-8)
第一节 截面分析的一般方法
一、基本假定 依据弹塑性力学原理,在已知材料本构关系和 构件截面变形的条件下,从理论上说可以对任意构 件截面从开始受力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设一 任意已知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如图3-1所示,为便 于分析,特做如下假设: (1)截面变形服从平截面假设,钢筋和混凝土 之间无相对滑移。 (2)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已知。
(3)构件变形满足小变形假设。 (4)一般不考虑时间(龄期)和环境温度、湿 度等影响。即忽略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温湿度变 化等随变形引起的内应力和变形状态。
理论上,平截面假设只适用于连续匀质弹性材 料的构件。对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构件,由于材 料的非匀质性和可能存在裂缝,严格说来,就破坏 截面局部而言,这一假定已不适用,但从工程应用 观点,大量试验证明,沿梁轴线取出一段或相邻裂 缝间距范围内的平均应变,仍满足此假定。目前各 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均广泛采用了平截面假 定,特别是在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后,用有限单元 法进行分析时,这一假定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计算手 段,解决了许多复杂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