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职工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与对策思考
—XX公司人事科为落实集团公司提出的“XXXX、XXXX”工作主题,实现“XXXXX”这一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文化,结合当前现状,如何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锤炼一支高标准、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XX公司职工队伍建设走在前列,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
一、XX公司概况
现有职工XXXX人,其中:干部XXXX人,工人XXXX人。
从学历结构分析:研究生学历:XXX人,本科学历XXX人,大专学历XXX人,中专学历XXX人,高中学历XXX人;从技术结构分析:高级技师XX人,技师XX人,高级工XX人,中级工XXX人,初级工XXX人。
二、目前职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矛盾突出。
知识技术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业务骨干和拔尖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短缺,后备力量不足问题突出。
部分职工业务水平与岗位要求悬殊,人岗不匹配,特别是一些管理岗位存在拔苗助长的状况,尽管经过多年的锻炼,能力水平仍提高缓慢。
二是职业道德下降工作责任心不强。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职工思想活跃,只求索取与回报的心态加重,不但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归属感减弱,而且职业态度、道德品质不断下降,工作不仅打折扣,份内应尽的责任也认为是额外的负担,能推就推,一定要做也是随意而为之,应付了事,严重影响
工作质量与效果。
三是收入差距大心理失衡重。
虽然职工的工资有了一定增长,但与其他XX行业相比较收入偏低,与职工的期望值有差距。
部分职工认为自己安全系数大,工作力度强,应该拿高薪,心态不平衡。
四是职工队伍不稳流失较为严重。
近年来,集团公司偏重在异地学校招生,20XX-20XX年我公司共接收新入职人员XXX人,其中外省XXX人,本省XXX人。
20XX-20XX年我公司共流失XXX人,其中外省XXX人。
骨干力量呈批量流失状态,成为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最大危害,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留下来的新入职人员也成为了潜在的流失对象。
流失原因分析:
1.从个人角度看,主要是对现有的薪资不满;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个人期望值过高,在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产生偏差,存在“两个认为”:一是认为自己很有能力,应该有职位;二是认为自己贡献大,但收入太低,心理不平衡。
2.从企业角度看,一是个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工作氛围不够融洽;三是缺乏多种激励措施,认为就是努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3.从社会角度看,虽然薪资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与其他XX行业相比较收入偏低。
综上所述,要改变职工现状,稳定职工队伍,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增强企业实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职工
队伍。
建设一支切实适合段发展的职工队伍,是我公司发展的必要,也是职工成长的必须。
三、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几种途径
1.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段”方针,增加亲和度,提升执行力
“以人为本”就是通过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考核人的责任,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
“从严治企”,就是要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奖罚条例,建立严肃的纪律,使职工的工作能步调一致令行禁止。
“从严治企”,首先要增强段的凝聚力。
公司没有凝聚力,就会如一盘散沙,就很难谈得上对职工提出严格要求,只有从民主管理,关心职工生活等方面来努力,使公司凝聚力逐渐得到增强,才能在物质利益和思想感情上对职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附着力,这也是严格要求的基础。
其次,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加强管理。
先从抓基础抓细节开始,要善于“小题大做”,“不以小恶而为之”。
要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核心,通过思想教育,精神激励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陶冶,使职工自身素质有所提高,行为由强化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升华为认真自觉、富有开创性地工作。
第三,要突出一个“严”。
要坚持制度从严,考核从严。
首先要严格标准,建立严明的岗位标准,严密的个人岗位责任制,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第四,要严格考核。
只有靠严格的考核,才能达到其贯彻的目的,有章必循,令行禁止,执行力在巩固中不断加强。
2.突出班组建设工作的中心,重抓落实,全面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班组既是企业的基础组织,又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建设的组织基础。
企业将班组建设与生产、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班组,增强其完成生产任务的积极性和提高其劳动效率,激活企业“细胞”。
一是督促班组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按上级职能部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专业管理的有关台帐、记录、图表、以及本班组业务流程分析资料,并确保各种原始资料的完整性。
这样做,一方面为企业生产经营积累齐全可靠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班组的基础管理水平,也有效地强化了班组的基础管理。
二是抓好班组团结、协调工作。
班组之间的协作、班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谐是企业发展、稳定的基础。
因此,班组要在各项考核制度日臻完善、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可,认真贯彻落实企业职代会谨慎,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管理作用。
三是配备好高素质的班组长,深入开展班组对标工作。
在班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班组长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分工是名副其实的“兵头将尾”。
同时班组长是全班组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和管理者,班组长自身的素质如何,将决定整个班组工作的成效。
因此,一个合格的班组长要具备三高(素质高、技术高、管理能力高),班组管理要做到“三公”(公开、公平、公正)。
3.在职工个人成长上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职工的技术水平高,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机会。
所以过硬的技术本领不仅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职工本人和家庭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因此,岗位培训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除了大规模的常规培训外,结合公司实际,还可按岗位分类的原则,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模式,可多开展短、小、专培训,变工学矛盾为工学相长。
如:岗位作业达标培训模式。
可按岗位的规范要求,分为技术型、熟练型、普通型三个层次培训,来提高不同岗位人员的操作水平。
相应的等级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技术水平。
短期培训模式。
结合生产、组织、管理中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以讨论的形式举办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形势、任务、岗位的要求。
如新职工进公司后,相关的培训就可以开展了,帮助新职工吸收与消化相关知识,尽快适应生产,生活及环境的要求。
岗位培训对人才培养、素质提升,促进以人为本的人才文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职工与企业和谐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
4.在人才使用上适才适时,激发职工队伍内在活力
一是适才适用。
适才适用就是要对人要作全面考核分析,有的可依考试测定其知识水平;有的可通过实践检验其技能;有的可经群众评议看其影响力;有的要经特定环境条件验证其是否具有坚毅的品格。
要全面了解人,既要看其长处,又要了解其短处;既要看其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
又要看其属于何种类型的人才。
这样,才能在全面了解人的基础上,对岗位做出适当安排,用其长,避其短,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开发,在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用当其时。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使用也是最好的开发。
一个人长期不用,或不被重用,即便素质较高,最终也会落后于他人。
同理,一个优秀的人才,即使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但长期不能提升到高一层次岗位,得不到更深的、更高层次的锻炼,其能力水平很难得到大的提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全面地了解人,公正地评价人,大胆地选用人,及时地把优秀的人才选用到关键岗位上。
当前,改变职工队伍的现状已从制约发展的诸多问题中凸显出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制度和管理上,从事业和感情上,从待遇和文化上,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内容,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一定能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打造一支适合我们现阶段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并能留住培养出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我们的未来换得众志成城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