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KPM砖混结构设计流程

PKPM砖混结构设计流程

砖混结构,顾名思义就是砖加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为什么套用的规范是《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呢?那是因为砖混结构只是砌体的一种结构形式,砌体结构还包括砌块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

以上所述的三种结构形式为砌体结构最常见的形式。

关系如下图:由于我们大家遇到的砌体结构大多数是砖混结构,所以我们只讲砖混结构的相关内容。

当然,如果你对砖混结构精通了,其他的比如配筋砌块砌体自然也能触类旁通。

好了,下面开始简单介绍砖混结构。

1.砖混结构的基础砖基础一般是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又有刚性和柔性之分。

1.1刚性基础是在承重墙下做的素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类基础挑出的长度有限,没有“让性”,内力一般不会重分布,近乎于轴心受压,故称为刚性基础。

1.2柔性基础,就是配置了受弯钢筋的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类基础挑出长度理论上不受限制,但是长了,基础就有“让性”了,内力就会重分布,故称为柔性基础。

2.墙体墙体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光是指砖,它是由砖砌体、砂浆和构造柱组成,理论上是共同受力、变形。

墙体在浇注构造柱的混凝土前:墙体在完成构造柱的混凝土浇注后:3.过梁过梁一般都是在平地预制好,然后再安装上去的。

如下图:4.圈梁圈梁是放在砖胎模上现浇的梁(如下图),提高墙体的整体性来有效抵抗水平力。

5.现浇板不管是楼层现浇板还是屋面现浇板,它们的主要作用都是承受竖向荷载,并保证水平力按照墙体刚度分配。

它们的形式和框架结构差不多,也是和圈梁一起现浇的,只是圈梁的刚度远没有框架梁的刚度大。

6.预制板由于这次汶川大地震,很多预制板厂家都垮了,由于我个人原因也深恶痛绝这种结构形式,故不再讲述。

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所述的内容就是一个砖混大概的模样了,从基础到屋面都讲述了,做过砖混的就当温习一遍,没有做过的也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

下面我以我做的一个实例讲讲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流程。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建施图告诉我们建施图告诉我们的的几个几个主要主要主要控制控制控制信息信息信息功能用途:普通住宅,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是丙类建筑。

建设地点:设防烈度8度,50年一遇的风荷载0.3KN/m 2。

结构形式是砖混。

下面是建施图的相关信息。

不要指望作结构设计的时候能拿到全套施工图,我是到出图的时候才拿到的。

标准层平面图1:100屋顶平面图1:1001:101-1剖面图1:100以上是做结构设计的全套图纸。

因为工程小,所以不会有方案阶段,一般就给你这么多东西,不会给你全套图纸,然后你就必须开始设计了。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建施建施图给你的若干建模信息图给你的若干建模信息图给你的若干建模信息层信息:建筑总层数6层,室内外高差1.0m,每层层高2.8m,总高度17.8米(根据下面提到的表7.1.2注1确定的高度),小于18.0米,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表7.1.2的要求,表7.1.2截取如下:表7.1.2 房 屋 的 层 数 和 总 高 度 限 值(m)烈 度 6 7 8 9 房 屋类别 最 小厚 度(mm)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多 层 砌 体 普通砖多孔砖多孔砖小砌块240 240 190 190 24 21 21 21 8 7 7 7 21 21 18 21 7 7 6 7 18 18 15 18 6 6 5 6 12 12 ― ― 4 4 ― ―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排柱内框架 240 240 22 16 7 5 22 16 7 5 19 13 6 4 ― ― ― ―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 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但不应多于多于1m ;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 。

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砌体房屋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砌体房屋;;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层层高的问题:大家看《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5.1.3条的第1项,知首层层高为2.8m+0.5m=3.3m(考虑到室内外高差太大,故建模的时候多考虑了一个结构层,一般情况应是首层层高+室内外高差+0.5m):墙体材料:最好是结构给甲方建议,现在比较流行采用多孔砖,质轻高强。

由于此工程的地域问题,只能采用页岩实心砖。

此项影响到墙、梁间线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大小。

蹲便卫生间:我做的砖混和多层框架,蹲便卫生间一般是下沉300mm,意味着蹲便卫生间的梁高至少不小于400mm。

楼面做法:按照西南集的做法应该是1.1KN/m 2左右,但考虑到一些不定因素和这里的通用做法,取值1.5 KN/m 2。

活荷载:除楼梯间为3.5 KN/m 2、阳台2.5 KN/m 2、不上人屋面0.5 KN/m 2外,均为2.0 KN/m 2。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建模建模&&复核复核双击“建筑模型和荷载输入”进入PMCAD(图一),按照建施图把每个结构标准层输入进去(不详细讲述,建模的主要工作),定义“本层信息”、再输入“梁间、墙间荷载”,定义“楼面恒活”并按照“楼面恒活”和层高信息(注意第一层的层高)进行“楼层组装”,最后在修改“设计参数”。

图一“本层本层信息信息信息””:“梁间梁间、、墙间荷载墙间荷载””:“楼面恒活楼面恒活””:“楼层楼层组装组装组装””:“设计参数设计参数””:最终组合后的模型最终组合后的模型::然后双击“结构楼面布置信息”,进入楼板的相关信息(图二),我个人的做法是开间很小的楼面板板厚均取100mm,如厨房、卫生间、阳台。

卫生间的楼面标高输入0.3m,其余不变。

图一图一::最后双击“楼面荷载传导计算”, 进入荷载的相关信息(图三),注意修改楼梯间的恒活载、蹲便卫生间的恒载和阳台的活载。

图三图三::最后按照上图的设置点确定。

下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复核,这是你建模正确与否的最为重要的一步了,荷载要是错了,以后全白做。

双击“平面荷载显示校核”(图四),进入荷载校核信息::图四:图四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阶段的绘制阶段的绘制阶段::施工图的绘制流派纷呈,我个人的手段还是pkpm 出图加后期修改。

这种就需要建模比较准确(少许不准确可以调整),后期工作量相对小一点。

但是缺点就是模型调整非常不方便,前期工作量大,适合新手操作。

这种方法出图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地方:像这种墙垛很短的情况下,砌砖是无法实现的,建模的时候最好按照整个构造柱输入,方便出图。

还有就是要PKPM 出图加后期修改,所有构件一定要偏心,不然后期改图的工作量也许比新画的工作量还要大。

砖混建模的时候洞口一定要输入,不然地震作用的验算是错误的。

其余就按照常规建模就可以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老庄再给大家讲讲建模的技巧。

建模完成并跑完PMCAD 的前三步之后(第三步跑完生成的PM 基础数据),就可以开始画结施图的第一个图,板施工图了。

:板施工图的绘制:板施工图的绘制双击“画结构平面图”进入PKPM的板施工图绘制程序(图五)::图五:图五点击“参数定义”、“配筋参数”:本工程的配筋计算参数,也是我大多数时候用的情况(由于地域限制只能用1级钢):钢筋级配表,板不抗震,只承受竖向荷载,负筋可以小一点,密一点,对抗裂有好处:点击“绘图参数”:点击“楼板计算”、“自动计算”:查看“计算面积”“裂缝”“挠度”:计算面积的要求:裂缝要求:挠度:上面的参数控制住了,下面就是纯绘图工作了,我的做法是:点击“进入绘图”、“楼板钢筋”:常用命令:最后我用tssd 转成板施工图。

梁施工图的绘图梁施工图的绘图::手工导算荷载,用世纪旗云或者理正工具箱算梁。

柱施工图的柱施工图的绘制绘制绘制::对照建模出的板施工图,剔除配筋信息(或者板配筋之前生成一个模板图,不配筋),逐个配置。

一般情况注意:需要注意的是构造柱的配筋率,如下图:圈梁施工图的绘制圈梁施工图的绘制::7.3.3 多层普通砖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7.3.3的要求设置圈梁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7.3.4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圈梁紧靠板底;2 圈梁在本节第7.3.3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配筋应符合表7.3.4的要求;按本规范第3.3.4条3款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 ,配筋不应少于4φ12。

基础施工图基础施工图的绘制的绘制的绘制::第5.2.4条:这里的参数主要参照《地规》第再按tab出现下面窗口:然后框选建筑:素混凝土条形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刚性角:抗震信息抗震信息::墙体的抗剪计算是按照V2=4611.6KN计算的,具体分配到每一片墙的计算方法详《抗规》5.2.6条:当水平力分配完成后就按照《抗规》7.2.8条进行验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砌体规范》表3.2.2:当砂浆的强度大于10mpa的时候,砂浆的抗剪强度不再提高。

结施图结施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