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入则孝-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入则孝-弟子规
孔子
一、《弟子规》的时代意义(过去)
• “蒙以养正”的教学思想 • 蒙学读物的分类:集中识字、历史文化、名物 常识、诗歌韵文 ,伦理道德,为人处事。 • 《弟子规》的思想来自于儒家体系,在各种蒙 学典籍中独树一帜。
一、《弟子规》的时代意义(现在)
• 其一,《弟子规》当中道德伦理、礼仪规范的 教育是如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 • 其二,《弟子规》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 其三,《弟子规》给了当前的学校教育一个崭 新的教育视角和比较的对象。
(3)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不同年级的不同侧重点:
• 低年级:背诵是低年级的最主要任务。
辅助形式:歌唱背诵,举行比赛,组织表演,奖励小红花 “孺子以记诵为能”、“王财贵”教学背诵法:“小朋友,跟我念”。
• 中年级:在背诵的基础上,试着去理解和 落实部分内容。例:台湾《弟子规》设计。 • 高年级:透过《弟子规》了解传统文化, 透过传统文化再理解《弟子规》;开展家 校联合,完善评价机制来深入《弟子规》 的实践体验。例:《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暑期践行评价表》
信为先 不如少 秽污词 勿轻言 勿轻诺 重且舒 此说短 即思齐 即内省 唯才艺 若饮食 闻誉乐 闻过欣 名为错 归于无
诈与妄 惟其是 市井气 知未的 苟轻诺 勿急疾 不关己 纵去远 有则改 不如人 不如人 损友来 直谅士 有心非 倘掩饰
奚可焉 勿佞巧 切戒之 勿轻传 进退错 勿模糊 莫闲管 以渐跻 无加警 当自砺 勿生戚 益友却 渐相亲 名为恶 增一辜
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最为丑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触棱 如有人 勿轻略 绝勿问 声必扬 不分明 即为偷 借不难
「慎,德之守也。」 ——《国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孔明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一代名医张孝骞
凡出言 话说多 奸巧语 见未真 事非宜 凡道字 彼说长 见人善 见人恶 唯德学 若衣服 闻过怒 闻誉恐 无心非 过能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所有材料,欢迎大家拷贝流通。 感谢您的倾听,谢谢您的批评!
பைடு நூலகம்
《说文解字》:“信者,诚也”。
《谷梁传》:“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论语》:“信则人任焉”
三、《弟子规》在不同阶段推广的建议
最基本的学法:背诵。 背诵至少可以达成三个目的: (1)积累词汇,训练语感,提高运用文字的能力。 (2)沉浸熏陶,内化情感。
清代学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二、对“谨”和“信”的解读
朝起早 晨必盥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事勿忙 斗闹场 将入门 人问谁 用人物 借人物
夜眠迟 兼漱口 纽必结 有定位 不贵华 勿拣择 勿饮酒 立端正 勿跛倚 勿有声 如执盈 忙多错 绝勿近 问孰存 对以名 须明求 及时还
老易至 便溺回 袜与履 勿乱顿 上循分 食适可 饮酒醉 揖深圆 勿箕踞 宽转弯 入虚室 勿畏难 邪僻事 将上堂 吾与我 倘不问 后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