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浅谈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应该怎样正确看待青瓷的造型与传统?怎样处理
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有”与“无”和天人合一的关系?这些实际创作中常常需要
思考的问题,常常会引起一些纷争。

本文结合对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和现代青瓷
艺术创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龙泉青瓷艺术创作器形“有”与“无” 天人合一
关于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怎样正确看待龙其青瓷的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怎
样处理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的“有”与“无”?怎样正确处理青瓷艺术创作中天人合
一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南宋龙泉青瓷的完美器形
任何精美的器物,一旦完成完美的组合成型就是一个标准器形,它就具有了
无敌的魅力,因其独一无二。

特别是名窑,如南宋龙泉三足鬲式炉,无论怎么仿
都难以仿出那种黄金比例。

南宋龙泉窑的东西基本如此,南宋龙泉窑的器型最典
型要数琮式壁瓶、青釉凤耳瓶、荷叶盖罐、折沿洗等器物。

但是无论怎么看,那
时的龙泉青瓷,一出来就是一个标准器,甚至无论是普品,精品还是龙泉官窑型
制都一样。

什么原因呢?一是当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见凋敝零。


是南宋初年,北方大批窑工“随驾南来”,“袭故京遗制”,水平高、底子厚,南北
瓷艺两相融合,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

三是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在南
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把龙泉青瓷推上单色釉的顶峰,南宋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

四、是龙泉官窑青瓷的烧制,专门为皇家烧制精品
青瓷,更要求小心谨慎,各项工艺更要炉火纯青。

所以无论是白胎(灰白)和黑
胎厚釉两大类青瓷,都有高质量的要求。

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龙泉窑在这一时
期发挥了重大作用,龙泉青瓷的烧制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无论是瓷化程度的提高,还是瓷器紧密度的提高。

南宋龙泉窑都到了中国制瓷业发展的高潮和无与伦比的顶峰。

因此那时的每
一件龙泉青瓷,都几乎可以说,完美得像是供养艺术灵魂的圣殿,寄托甚至安顿
着人们的灵魂。

因此要突破或想改变这些青瓷的标准件,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为南宋龙
泉青瓷胎博厚釉,造型古朴幽雅,瓷质坚硬细腻,釉层丰润细腻,釉色青碧柔和,犹如翠玉,胜于翠玉,南宋龙泉青瓷代表瓷界的巨擘。

那些供皇室使用是绝品,
供达官贵人使用是精品,供普通人使用的也是上品。

那些代表南宋青瓷最精华的
部分,也是代表南宋青瓷的最高水平的东西。

不仅冰肌玉骨,而且大都是国色天
香的尤物。

多之一分太长,少之一分太短。

搞创新可以,搞改变就会扭曲。

龙泉
青瓷在继承和发展中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二、正确处理青瓷艺术作品中“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意思是以陶土做成器皿
的时候,做成空心的器皿才发挥了作用。

创作青瓷作品要正确处理好“有”“无”的
关系,让“有”给人以便利,也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青瓷的创作,既有现代性,又有其悠久历史的延续,恰当地嵌入古典风格的
元素很有必要。

没有必要全盘的继承,也不宜全盘的否定,在现代青瓷创作中,
要注意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掉,让杯子能装上适合的水。

要有“空杯心态”。


也是创作中需要把握好的“有”“无”关系。

其次,青瓷艺术创作中要有投入专注之心,鲍赞巴克说: “若没有情愫,就不
会有许多设计的想法。

”有时我们创作一件好的作品,往往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研究其功用和审美效果。

要考虑在不同的尺度中,体现其对空间元素的处理,要考虑其精致度和细密精确性,还要考虑作为艺术把玩品的考究性,还要富
有情调性,要走出一条仿古而求新的自我探寻之路。

在创作的思想意识里要尽量
贯彻时尚、人性化、美学感的设计理念。

如果没有一定阶段的静心专注,很难有
好的效果。

因此要有空杯之心,也还要有专注之心,没有专注专心的构想,要创
作好作品几乎是天方夜谭。

一句话,无静心专注之心,就无法创作好的作品。

第三在处理作品各个部位的时候,要处理好“有”“无”关系。

像国画书法讲究
记白当黑,像围棋需要留下“气”口。

围棋歌诀:“中间一子四口气,边上一子三口气”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书画讲究留白,是因为东方的艺术看重时间空间的延续,讲究像外之境。

留白了,欣赏者就可以通过审美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的一种意象空间。

以“无”表达意象,则“有”尽其意韵。

留下空间,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能使
观赏者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丰富它,完善它。

没有留想象空间,观赏者无法拓展
思维,也就失去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三、正确处理青瓷艺术创作中天人合一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石,
从至今许多杰出人士,在积极的寻求“天人合一”的途径。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
和谐一致,是美学的境界,也成为美学的最高追求。

在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中,一部分人忽略这一重要的思想,过分的强调自我意
识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忽略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因而很难创作出富
有生命力的作品。

创作者应该运用现代审美思维,体现天、地、人、自然与社会
的和谐共处。

创作中“有”自我,但并不排斥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创作要为作品注入个性和情感,要让观赏者有新奇感,给其带来观赏的强烈
记忆。

但不能搞得过于唐突,过于违背常理。

有时有序体现物体的理性乐趣,有
时适当变化,让无序或变化引领观赏者的想象力,让其进行锦上添花。

但是有的
创作作品却将局部进行过分荒谬的夸张,却没有合理的过渡,给人割裂、隔离之感。

这破坏了作品的和谐统一。

有的作品局部很完美,细节也很精细,但在相互
之间却缺乏有机的联系,甚至各成一体,给人分裂的感觉。

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线、面、立体的和谐关系,才能让被分割出来的多变空间,组合成为富有变化,而易于产生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龙泉青瓷的天人合一和
谐中有一种中国人的哲学最高境界在里边。

现代青瓷的创作应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准则,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为目的,以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去除不合理的欲念,坚守自然法则。

将“天人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而有效实现审美、实用、人文、经济诸
方面的融通共生。

参考文献:
[1]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金文丽.南宋龙泉青瓷缘何鼎盛.古陶瓷研究.(2007)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