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修改次数:
发行版本:页码: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职业技能竞赛的原则、分类、组织、标准、选手、裁判、奖励和经费。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人劳字号《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3 风险
3.1 参赛选手不符合参赛条件。

3.2 未按规定保留获奖选手成绩。

4 职责
4.1 公司人事是职业技能竞赛的归口管理部门,会同公司工会、公司团委共同组织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负责国家级一、二类竞赛、公司级竞赛参赛选手的推荐,并会同人事培训中心共同组织选手的赛前培训工作。

4.2公司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成员由公司领导、人事、工会、团委等部门领导及有关专家组成。

负责确定竞赛工种和竞赛标准、参赛选手条件、名额分配和奖励办法,落实竞赛经费,协调竞赛各项准备工作和解决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审核确定表彰名单并向优胜者(单位)颁奖。

4.3 竞赛组委会下设竞赛办公室,由人事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

负责竞赛资金预算,确定裁判员人选,组织召开裁判员会议确定竞赛规则,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落实竞赛各项筹备工作,组织竞赛开、闭幕式和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组织竞赛宣传报导,负责竞赛成绩登统、汇总,向组委会提交竞赛结果,负责评选确定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4.4 各工种设立裁判组,裁判组由裁判长和裁判员组成。

负责编制竞赛规则,确定理论知识考试命题标准、命题范围、试题结构,操作技能考试项目、评分标准等;负责检查落实各项竞赛设施、材料、仪器、工具、场地等准备情况;负责操作技能项目的监考、评分;负责竞赛执裁过程中安全预案的执行;负责竞赛后技术点评,负责。

4.5公司人事部门负责培训选拔参赛选手,办理报名手续,带队参加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

4.6竞赛承办部门成立相应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服务、赛场服务、宣传报导等工作。

5 管理工作流程图
职业技能竞赛管理流程
6 管理内容
6.1 职业技能竞赛应遵循以下原则:
6.1.1 坚持与生产建设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
6.1.2 坚持充分调动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积极性的原则;
6.1.3 坚持层层选拔、以赛促训、提高技能的原则;
6.1.4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节俭的原则。

6.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在技术工种(岗位)上工作的操作人员。

6.3 职业技能竞赛的级别与规模
6.3.1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分为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简称国家级一类竞赛)、国家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简称国家级二类竞赛)、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简称公司级竞赛)。

6.3.1.1 公司级竞赛是指由公司组织的竞赛。

6.3.1.2 级竞赛是指由公司组织的技能竞赛及为参加公司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而举行的选手选拔赛。

级竞赛是指由公司各单位组织的竞赛。

6.3.2 竞赛的工种一般选择技术含量较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等级设置且从业人数较多的工种。

各级竞赛优先选择主体生产工种。

6.3.3 公司组织同一工种竞赛的间隔年限一般不少于2年,每次竞赛的工种一般不超过6个。

6.3.4 公司级竞赛每工种的参赛人数一般不少于30人,名额由竞赛组委会根据各单位竞赛工种从业人数采取自报与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6.4 命题标准:
6.4.1 公司级竞赛按国家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要求命题,其中,高级工部分占50%—60%,技师、高级技师部分
占40%—50%。

6.4.2 竞赛的内容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一般理论知识考试占总分数的30%,操作技能考核占总分数的70%。

6.4.3 公司级竞赛的试题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命制。

6.5 参赛选手
6.5.1 参加国家级一、二类竞赛、公司级竞赛的选手,应通过逐级选拔产生。

6.5.2 参赛选手的基本要求
6.5.2.1 公司级竞赛参赛选手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业绩突出,身体健康,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本工种在岗操作人员。

6.5.2.2 国家或公司级竞赛的参赛选手原则上应是公司竞赛的优胜者。

6.5.2.3 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和纪律,尊重裁判员,自觉维护赛场秩序,注意人身、设备安全。

6.5.2.4 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发生身体不适等情况不能完成竞赛的,不得由其他选手顶替(团体项目除外)。

6.5.3 已经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原则上不参加公司级竞赛;取得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前十名和公司级竞赛前三名的人员,原则上不再参加同等级竞赛。

6.6 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根据竞赛工种需要,由公司各单位根据裁判员条件推荐:
6.6.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竞赛组织能力,身体健康。

6.6.2 从事相应专业(职业或工种)工作10年以上,原则上应具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本职业(工种)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6.6.3 公司竞赛的裁判员中,高级考评员和技师、高级技师应占有一定比例。

6.6.4 每工种裁判员人数根据竞赛项目确定,其中公司级竞赛每个项目的裁判员一般不少于3人。

6.6.5 裁判员应恪尽职守,秉公裁判,文明礼貌,遵守裁判员守则。

6.7 竞赛奖励
6.7.1 公司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竞赛获奖选手、教练组和培训单位进行奖励。

6.7.1.1 参加国家一类竞赛获得金牌的选手,每人奖励0元;获得银牌的选手,每人奖励00元;获得铜牌的选手,每人奖励0元;获得优秀选手称号的选手,每人奖励0元;获得操作技能单项奖的选手,每人奖励00元,代表公司参加比赛未获奖选手每人补助0元。

6.7.1.2 参加国家二类或省部级竞赛获得金牌的选手,每人奖励00元;获得银牌的选手,每人奖励00元;获得铜牌的选手,每人奖励0元;获得优秀选手称号的选手,每人奖励0元;获得操作技能单项奖的选手,每人奖励0元,代表公司参加比赛未获奖选手每人补助0元。

6.7.1.3 承办赛前培训的单位,选手获得国家一类竞赛金牌的每工种奖励00元,获得银牌的每工种奖励00元,获得铜牌的每工种奖励0元,获得优秀选手的每工种奖励0元。

6.7.1.4 承办赛前培训的单位,选手获得国家二类或省部级竞赛金牌的每工种奖励0000元,获得银牌的每工种奖励0000元,获得铜牌的每工种奖励000元,获得优秀选手的每工种奖励000元。

6.7.1.5 赛前培训教练组,每工种获得金、银、铜牌和优秀选手的奖励标准比照5.7.1.3和5.7.1.4执行。

6.7.1.6 对参赛且获奖(金银铜牌及优秀选手)选手的所在单位分别奖励00元、00元、00元、00元。

6.7.1.7 获得国家一类竞赛团体第一名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元;获得团体第二名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0元,获得团体第三名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元,获得团体其他名次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元。

6.7.1.8 获得国家二类或省部级竞赛团体第一名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0元;获得团体第二名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元,获得团体第三名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元,获得团体其他名次的每位参赛选手奖励00元。

6.7.1.9 参加比赛未获奖,教练员及公司主管人员每人补助00元。

6.7.2 公司竞赛优胜者限额根据每工种参赛人数确定,原则上控制在每工种参赛选手人数的20%以内。

6.7.2.1 获得公司级竞赛一等奖的优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00元;由公司授予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6.7.2.2 获得公司级竞赛二等奖的优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00元;由公司授予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6.7.2.3 获得公司级竞赛三等奖的优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00元。

6.7.2.4 获得公司级竞赛其他名次的优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00元。

6.7.2.5 获得公司级竞赛“优秀组织奖”的单位,颁发奖牌和奖金00元。

6.7.3 在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集团公司竞赛、公司级竞赛中产生的优胜选手,涉及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按照公司相关文件执行。

6.7.4 鼓励公司各单位组织技能竞赛。

组织竞赛的单位需向鉴定中心上报竞赛工种和竞赛时间安排,由鉴定中心统一命制理论试题。

6.7.4.1 公司技能竞赛,每工种前三名获得者成绩在五级到三级技能鉴定成绩中保留,有效期三年。

对在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公司技术
能手称号。

6.8 职业技能竞赛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6.8.1 竞赛经费主要来源于劳动竞赛费用、公司拨付费用和参赛单位交纳的参赛费。

参赛单位为每位选手交纳参赛费用2000元,主要用于选手竞赛用材料、食宿补贴及购买裁判服装及其它竞赛用品等。

6.8.2 竞赛经费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专款专用。

7 记录
7.1 公司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知
(公司人事保存,保存2年。


7.2 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表彰决定。

(公司人事保存,永久保存。


编写部门: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