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摘要: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历史教学中确定和采用合适的历史背景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形成主动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习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在教学减轻教师负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98-0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主要事件、战争结局、性质和作用及林肯的历史地位等。
(2)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分析南北战争爆发起因及战争性质、结局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②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③通过分析大量史料,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和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①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酷野蛮的统治最终是要被推下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②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
③使学生认识:这场战争是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以”南北战争”为主题,先是战争的爆发,概括起因和战争初期北方处于劣势的情况;后以北方的胜利为线索,着重叙述林肯政府的作用、战争的结局、性质、作用。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美国诞生概况,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对美国是当今超级大国原因有较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两年历史课程,已有一定知识储备,具备一定历史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自主探究、合作性也较强。
但是对知识链接和转移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重点、难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关于美国国家发展相关资料;制作ppt文件学生:收集有关美国国家发展背景资料;复习《美国独立战争》一课。
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启发式、归纳式、合作探究式学生学法:学会读大量材料归纳要点,理解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理解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幻灯片导入新课1、回忆《美国的诞生》,回答几个问题。
(1)美国的国庆日是那一天?为什么定为这一天?(2)为美国的建立做出了伟大贡献,并被美国人民尊为美国国父的是谁?它有哪些贡献?(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美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教师活动:提问,点拨,启发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在革命过程中,发表了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独立宣言》;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经济压迫和控制,并成立了联邦政府,使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独立后的美国又面临什么新情况呢?学生回答:(略)设计目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课,增强联系意识,有意识自然引入本课内容。
教学环节二1、展示《美国领土扩张动画示意图》并做简单介绍: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美国领土正在向西扩展2、阅读:材料一:进入19世纪以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尖锐。
这两种经济制度虽然本质上同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北方工业化程度高,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而南部仍然采用建立在奴隶艰苦劳动基础之上的种植园经济,双方在对劳动力、市场、原料等的占有和分配上有着非常尖锐的矛盾。
提问:南北双方的矛盾表现在那些方面?学生回答:北方需要劳动力大量廉价原料尽和可能大的市场;南方有大量奴隶劳动者,把大量原料卖给英国北方要求增加自由劳动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需要大量种植园土地,要求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材料二: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教师活动:随着领土的扩张,如何利用西部领土问题成为美国政府的讨论的焦点。
这两种经济制度虽然本质上同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矛盾尖锐。
既然两种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还有矛盾?阅读材料一、二,找找信息。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随着南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北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双方的矛盾在劳动力、原料、市场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且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参议院是由每州派两名代表组成,而西部新建立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直接关系到南北两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北方要在新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南方却扩展奴隶制,怎样能够让他们的目标实现。
读读材料三所以,要想掌握国家政权,就必须增加代表数量,控制参议院。
增加代表数量,就必须废除奴隶制,奴隶制存废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由以上材料可见,奴隶制的存在,经济上已阻碍美国经济发展,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潜在因素。
3、课间小结:美国独立后存在哪两种经济形态?两种经济形态存在了什么矛盾?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如果矛盾激化可能产生什么结果?读问题,提问,点播学生回答:(略)4、出示并介绍《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幻灯片和林肯代表共和党在1860年总统竞选。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
……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
南方奴隶主则力图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主张把新州确定为蓄奴州,奴隶主利用其在美国国会及政府中的统治地位,连续取得胜利,激起北方广大人民的愤慨。
……1856年,北方民众也掀起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他们创办报刊、建立组织展开废奴宣传和反抗斗争,甚至还帮助黑奴逃离种植园,逃向北方,使南北矛盾进一步激化。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说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美国林肯当选总统后,美国面临什么状况?为什么他的当选会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所以美国林肯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还是废除或保存奴隶制?材料二: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南部蓄奴州南卡罗来纳州首先脱离联邦,接着佐治亚州等相继脱离,并于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
……林肯政府于4月15日发布讨伐令,内战爆发。
不久,弗吉尼亚等4州退出联邦参加南部联盟。
材料三:“我的最高目的在保存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也不是废除奴隶制。
如果不放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1862年8月22日给《纽约论坛报》主编格利里的亲笔信材料四:林肯曾通告各州:只要效忠中央,联邦政府决不会解放黑奴。
不仅如此,林肯还特地明令取消弗热蒙将军”私自解放黑奴”的决定。
林肯的基本立场是:即使在叛乱的南方,只要主人未曾从叛,所有被释放黑奴必须一律”归还原主”,继续为奴。
教师活动:引导阅读材料三、材料四,使学生答案统一于”维护国家统一”南方并没有因林肯的妥协性言论而停止分裂国家,内战还是爆发了。
因为林肯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黑人奴隶制,他的当选必然会损害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南方蓄奴州种植园主的利益。
材料五:内战初期,北方的力量比南方强大,但北方却节节失利。
主要原因是:南方……准备充分;北方……战备松懈,同时北方政府没有提出废除奴隶制和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注意充分发动人民和广大奴隶的力量,所以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连续失败,连华盛顿也险些失守。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五:内战爆发之初战势怎么样?原因是什么?看看材料。
所以,林肯政府为扭转战局必须解决上述问题!怎么解决?谁能在课本上找到?学生回答:(略)(过渡语)林肯为了扭转战争的不利形势,颁布了这两部法律,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
战争的结果?说明什么?维护国家统一还是废除或保存奴隶制如何利用西部领土引发很深的矛盾和冲突;人民群众武装反抗激烈说明”废除奴隶制”是人心所向;北方却节节失利;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还幻想妥协,战备松懈等。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的颁布北方胜利;得民心者的天下。
材料六:马克思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
列宁指出这场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即使……遭到同任何战争分不开的无穷的破坏、摧残和恐怖,也是值得的”。
阅读材料六:讨论马克思和列宁为什么这样评价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什么影响?可以用书上的话怎样表述。
学生回答:(略)林肯作为黑人奴隶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
1865年4月14日被暴徒暗杀,终年56岁林肯因为坚决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直至最后牺牲而最受国民敬爱。
除此之外,林肯还有哪些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回答:(略)美国内战实际上是两种制度的斗争及自由劳动制度的斗争,是一场反压迫争取劳动自由的斗争,它推翻了奴隶主政权,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5)出示林肯遇刺图材料七:”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肃立在道路两旁向灵车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
……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榜首,富兰克林.罗斯福次之,’美国之父’华盛顿名列第三。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林肯和他代表的阶级利益(出示林肯入主白宫前的简历并让学生讨论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目的)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鼓励学生一步步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讨论巩固新知识帮助学生探究美国内战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战争的伟力藏于民众之中”通过林肯的个人遭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环节三课后小结(逐项投影,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答案)原因、焦点、导火线、开始、转折、结束、意义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理清知识点教学环节四:课堂延伸“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对我们认识现实问题有什么帮助呢?最后请同学们针对当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分别向台湾当局、中国大陆和美国政府说出自己建议。
”老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后个别发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教学反思:本课出自义务教育九年级历史(河北人民出版社)上册,主要着眼于通过阅读历史资料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各项能力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确定和采用合适的历史背景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形成主动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习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