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初中《生命科学》第3章第2节的内容,“学习与探究“共有三个部分。

前两个部分“心理活动”、“心理的物质基础”属于基础知识,是上节课的内容,后一个部分“心理健康”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它与”拓展视野“一起构成本节的重点。

“心理健康”与其后的“拓展视野”可以联系起来讲授。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心理健康与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判,健康的心理可大致归结为“认知正常”、“心态积极”、“人际和谐”、“自我悦纳”。

(2)两只猴子的实验,让学生对心理压力有一个实感,并认识到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3)“学会自我反省、自我调整”,旨在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学会如何面对压力、进行自我调整以保持心理健康。

(4)“拓展视野”主要讲到,当压力超出自我调整的范围造成心理困扰时,应如何处理。

二、案例叙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解释评判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

2、学会恰当地认识和处理简单的心理困扰。

3、初步学会自我反省、自我调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2、事件和案例的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面对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

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心理困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释评判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

难点:1、学会自我反省、自我调整。

2、学会恰当地认识和处理简单的心理困扰。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例举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出示有关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的报告。

有关科学家对猴子的实验。

说明健康的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心理健
康直接影响着躯体的健康。

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一)认知(对外界信息的接受)。

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辨别。

学生讨论、分析。

(二)人际关系。

图书室里的一幕(影视资料),讨论,分析。

(三)认识自我。

用几句话描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小组或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小组活动、交流。

正确地认识自我。

(四)心态(情绪和意志力)。

当一个人看到成绩的时候,多看看自己的不足。

当遇到挫折时,多看到自己的优点。

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情绪。


半杯水的不同情绪。

(影视资料)
(五)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小结)。

总结:认知正常、人际和谐、自我悦纳、心态积极。

(六)简单心理困扰的处理。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讨论。

(七)课外拓展(作业)。

中学生心理自测。

三、分析与思考
本节课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从四个方面:认知正常、人际和谐、自我悦纳、心态积极来阐述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较会学生如何处理简单的心理困扰,达到较好的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学生积极性高,团队意识强,组长的权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系统教学法体系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五个教学变量(五个教学环节)的实施。

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他人,发言更大胆积极了。

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逻辑性加强了。

通过实践,课堂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关主题